古往今来,不少名诗佳句都会将“红泪”作为美人愁闷相思的代名词。在他们眼中,女子垂泪更显娇俏柔情,惹人怜惜,于是红泪”便成为女子饱含深情的体现,也成为诗人表达苦闷抑郁的代名词。

那么红泪一词究竟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呢?

| 美人垂泪为红泪 |

提起红泪,就不得不讲魏文帝曹丕的故事。曹丕为人,很爱美人,曹操死后继位,当上了魏帝,便下令寻访天下美人来充盈六宫。

像薛灵芸这样有名的美人自然很快被曹丕看上,而曹丕也很是看重这位美女,给了她一个非常隆重的迎娶大礼,十辆雕花车驾,镶金嵌玉前来迎接。

然而,薛灵芸心里明白,这一别和父母就是永别,余生再也无法享受宫墙外的自由与快乐。于是,马车上的她泪水涟涟,滴在玉唾盆中,凝成了红色。

便有了《拾遗记》中:“灵芸闻别父母,歔欷累日,泪下霑衣。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既发常山,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

从此之后,人们便以“红泪”称美人泪

| 女儿泪,相思泪 |

我们知道,古代女子早早就有了美妆意识,粉白、黛黑、腮红早已成为女子必备美妆三步骤。古代美妆用品自然比不上现在,于是女子一落泪便打湿胭脂,落下成“红泪”。

这一尴尬现象在浪漫的诗人口中却成了妙语,代表了相思,代表了浓情蜜意。

古人出行不易,面对即将到来的离别,想到一别不知何时见,未来的相思该何处安放?于是白居易便在《离别难》中写到,“不觉别时红泪尽,归来无泪可霑巾”。

到了宋代,诗人们常以女性身份自居,用那些哀感缠绵、清壮顿挫的语调诉说男女别离的惆怅与痛苦,于是便有了晏几道的《点绛唇》:“妆席相逢,旋匀红泪歌《金缕》。”

清代,著名浪漫词人纳兰性德也将红泪之美发挥到了极致:“微雨花间昼閒,无言暗将红泪弹。”

| 怒发冲冠犹血泪 |

红泪一词, 除开女子妆容浸染的眼泪,还是眼眶瞪裂而出血形成的血泪昏官当道,苛捐杂税,民不聊生,于是便有了“去年蚕恶绫帛贵,官急无丝织红泪”的无奈。

明末清初,政治尚未安稳,官员个个已然成为压榨百姓的肉糜之徒,怎能不有“东市朱衣多裹血,西台红泪与招魂”的愤怒。

这便是红泪的三层含义,无论是不舍离别的美人泪,或是胭脂沾染的女儿泪,还是怒发冲冠留下的血泪,都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灿烂中华文化。

浪漫可爱的古人总能妙笔生花,将眼泪变得诗意、韵味。那么接下来,让我们通过这段小视频来一起看看古人眼中的红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