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读书协会举办“我最喜爱的一本书”读书活动,我上报的书名是《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这套书共四册,如果较真的话,那就挑出其中第一册《昨天的云》吧。
作者王鼎钧是山东兰陵人,1925年出生于一个传统的耕读之家,1949年到台湾,1979年以后定居美国。他的创作生涯长达半个多世纪,被誉为散文大师。
《昨天的云》主要写故乡、家庭和抗战初期的遭遇。另外三册分别是:《怒目少年》,写抗战后期到大后方做流亡学生的经历;《关山夺路》,写作者经历的国共内战;《文学江湖》,写作者在台湾生活的三十年。
回忆录是怎样一种类型的书呢?在《昨天的云》中,作者利用小序解答了这种疑问。
从内容上看,这套回忆录写的是作者经历的一段历史。通常写历史,大都着眼于大事件和大人物。而这套书却着眼于一个个历史片段,一些小人物的故事。如果把大人物比作大树,这些小人物就是不起眼的小草,在恶劣的环境中顽强地生长着。
从形式上看,这套书是典型的散文。用作者的话说,人的一生就是一部回忆录,是长长的散文。一本回忆录是一片昨天的云,使片云再现,就是这本书的情义所在。
对于读书和不读书的差别,我比较欣赏这样一种说法:对于不读书的人来说,他只能经历一种人生。而对于读书的人来说,却相当于经历了许许多多种人生,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以这套回忆录为例,其中写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有作者的家人、老师、萍水相逢的陌生人等。
比如,作者用较多笔墨写的荆石老师,他带头兴办私立学校,通过教学,把许多新生事物引进家乡,用自己的学识和亲和力,深深地影响着作者和众多的兰陵人。
跟着作者朴实而优美的文字,我感觉似乎能穿越回到那些岁月,走近这些人的生活,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
这是我对这套书的感性认识。
对于抗战和国共内战那段历史,我之前读过不少书,也看过不少影视作品,感觉比较熟悉了。但在阅读这套回忆录的过程中,仍不时会有一种新奇感。
王鼎钧是国军出身的散文家,通过他的文字,我们能更多了解国军士兵、国统区百姓的生活和想法。
比如,抗战初期在兰陵,不管是国共双方的军队还是日本人,当地老百姓都见过或听说过,于是,根据他们的了解,就流传开了这样三句话:日本鬼子抱窝,国民党吃喝,共产党唱歌。
同一件事,多几个角度去看,会看得更全面一些。就像作者说的那样,一个人的视角再宽也不过180度,再加上对面那个人的180度更好。
这可以说是我对这套书的理性认识。
无论是从感性还是理性的角度考虑,我都认为王鼎钧的这套回忆录很值得一读,这也是这次读书活动我把它推荐给同事们的原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