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缓缓君
首发 | 缓缓说
01
苦苦寻找14年后,孙海洋终于找到了被拐走的孩子。
在认亲现场,夫妻二人抱着儿子孙卓嚎啕大哭。
作为《亲爱的》中的原型,现实总算是比电影多了一份温馨。
遗憾的是,故事并没有到这里就结束。
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孙卓曾表示,当他得知实情的时候,脑子里一片空白,有点懵。
而在聊到亲生父母时,孙卓称,他们找自己那么多年,一定很辛苦,他很感谢自己的亲生父母,但他也直言,现在的“父母”不管怎样,已经养了他十几年,所以他应该不会回到亲生父母那边。
我不知道孙海洋夫妇看到这段采访时会是怎样的心情,只是从一个父亲的角度来讲 ,换成是我的话,一定是心如刀割。
这正应了那句话:“被人贩子拐走孩子的家庭,会失去两次孩子,一次是被拐走时,一次是找到时。”
当然,这句话并不绝对。
和孙卓一样被拐走的,还有另一个叫符建涛的孩子。
他们两人都是在同一年,在同一片区域,被同一人拐走。
人贩子吴某龙,曾在深圳的白石洲 (当时还是城中村) 担任保安。
2007年10月和12月,吴某龙先后将孙卓和符建涛从深圳拐走,并分别“送”给了自己的二哥和另一名亲戚。
两个孩子当时都是4岁,但符建涛对于自己的亲生父母,有着更清晰的记忆。
在被拐到山东聊城后,他依然记得自己的家在二楼,小区里有个花坛,妈妈经常会给他买糖果,还会在他赖床的时候把糖果放在他够不着的地方引诱他起床……
但是妈妈也曾在他调皮捣蛋的时候吓唬过他,说如果他再不听话,就要把他卖掉。
所以当他被吴某龙拐走的时候,分不清自己究竟是被拐走了,还是被妈妈卖掉了 (这里也提醒下所有的父母,千万别再用这种方式吓唬孩子了,孩子真的有可能会当真) 。
买家也曾试图混淆他的记忆。
比如当他问,为什么爸爸变黑了,妈妈也没以前漂亮了的时候,买家的长辈告诉他,是他自己记错了。
但他依然坚持自己有两个名字,一个是“养父母”取的,另一个是亲爸亲妈对他的称呼。
上了初中,接触了到了生物学知识之后,他特意去测了自己的血型,然后又想办法问到了“养父母”的血型,发现血型对不上之后,他更加怀疑自己是被拐走的。
2016年,公安部上线了“团圆系统”,通过大数据来搜索被拐卖孩子的相关信息;2021年,公安部又启动了“团圆行动”DNA比对会战。
在“团圆行动”中,有2609名失踪儿童被成功找回(数据截止7月13日),其中就包括14年前被拐走的符建涛。
当民警出现在符建涛面前的时候,他一点都不意外。
因为他早就已经下定决心,等自己长大了,能养活自己了以后,要去寻找亲生父母。
所幸的是,民警们先找到了他,让他能够更早的和父母团圆。
彭冬英,符建涛的亲生母亲,曾靠着在深圳开小卖部养活两个孩子。
可自从符建涛被拐走后,彭冬英就走上了漫长的寻子之路,她经常会参加同病相怜者组织的寻亲活动,也在网上公布了自己的信息和电话。
这个过程中,也遇到过很多骗子。
为了打消她的疑虑,符建涛在联系上生母之后,回忆了很多小时候的细节,比如妈妈曾带着他和哥哥一起去动物园玩,他们抱着蟒蛇拍了照片。
在彭冬英生日那天,符建涛还给母亲发了长长的微信,说这是他回来以后她的第一个生日,这14年来她的痛苦无法简单用语言来形容,愿一家人以后开开心心快快乐乐。
符建涛还说:“感谢你做我的妈妈,这是我此生最大的幸运与运气”。
聪明伶俐,又能体察人心,符建涛真的是个很棒的孩子。
由于一直以来都在默默关注人口拐卖的信息,符建涛还在无意中刷到了孙卓被拐时的视频,当他发现视频中的人贩子和拐他的那个“三叔”高度相似之后,他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妈妈和警察。
警方正是顺着这条线索,帮助孙海洋夫妇找回了孙卓。
遗憾的是,孙海洋夫妇的处境,比彭冬英更为心酸。
02
彭冬英曾经看过一些报道,说有的孩子被找到以后,和父母拥抱时会感觉怪怪的,有些甚至都不愿意见亲生父母。
好在符建涛一直都记得她,回来后和自己很亲,但孙海洋夫妇就没这么幸运了。
孙卓完全没有被拐前的记忆。
小时候“大姐”曾说过他是捡来的,他一直以为是开玩笑,没想到竟然是真的。
所以在得知真相的那一刻,他没有高兴也没有伤心,只有震惊。
他也直言应该不会回到亲生父母那边,“他们应该会很失望吧”,孙卓为此感到愧疚,“我也谢谢他们,他们一定很辛苦”。
言辞之中,非常的客套。
客套得不像一家人。
网上也因此有不少针对孙卓的批评之声。
尤其是在符建涛的对比之下,这样的声音显得更为激烈。
也有人站在孙卓的角度说,“人的情感不是开关,不可能在一瞬间便开始或结束。”
孩子和孩子之间本身就存在差异,有些孩子能记得幼年时的事,也有些孩子记不得。
除此之外,两人的差异或许和被拐后的成长经历也有关系。
根据媒体的报道,孙卓的“养父母”对他非常溺爱,“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就连火腿肠都能一次性给孙卓买10根,还举全家之力送他上县里最好的高中,而符建涛的“养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他相当于是留守儿童。
所以对于孙卓来说,“养父母”留在他成长过程中的印记,显然比符建涛的要更深。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符建涛还是孙卓,他们都是人口拐卖案件中的受害者。
我们不能因为受害者中存在像符建涛这样特别聪慧懂事的特例,就用他的标准去苛求每一个被拐卖的孩子。
这种做法在我看来过于无情。
对于孙卓而言,现阶段他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做心理建设,或许也需要一定的心理援助。
而我们作为围观的看客,这个时候注意力不应该放在受害者身上,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人贩子以及买家会受到怎样的惩处,尤其是人口买家。
相比于人人喊打的人贩子,收买人的恶,往往更容易被忽视。
一些媒体在报道时,甚至还会强调买家对被拐卖儿童多好多好,把骨肉分离之仇美化成养育之恩。
这种舆论导向是不对的。
正是因为有买家这个需求在,人口拐卖才会屡禁不止。
而我国现行法律不仅对收买妇女、儿童的处罚过于轻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一条的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在司法实践中,很多收买人甚至因为受害者的谅解就被免于刑事责任。
和《亲爱的》题材相似的,还有另一部电影《失孤》。
《失孤》的原型郭刚堂也是在今年的“团圆行动”中找回了被拐卖的孩子。
和孙海洋家相似的是,郭刚堂的儿子郭新振,也选择了留在养父母家。
郭新振给出的理由是,“养父母”对他有养育之恩、需要人照顾,再加上他的工作也在河南,所以最终还是决定留在养父母身边。
对于这样的结果,郭刚堂表示,“郭家会坦诚接受,发自肺腑地尊重孩子的决定”,并称“就当是多了一门亲戚”。
要知道郭刚堂找孩子足足找了24年,在这期间,他就靠着一辆摩托车骑行50多万公里,走遍了除新疆、西藏外的所有省份。
你说他会不希望孩子回到自己身边吗?
会不怨恨人贩子和买家吗?
当然不可能。
在“尊重孩子的决定”这句话的背后,我看到的是一个谨小慎微、生怕给孩子造成二次伤害的卑微的老父亲。
所以,我能理解郭刚堂对孩子的爱,但我绝不能接受“就当是多了一门亲戚”这样的说法。
从法律上讲,他们才不是什么“养父母”,而是收买被拐卖儿童的买家,是犯了罪的人。
可悲的是,在司法实践中,恰恰因为一些受害者 (包括被拐卖儿童以及他们的父母) 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谅解”了收买人,使得后者能够逃脱刑事惩罚。
在郭新振的案子中,那两名收买人就因为受害人的谅解,未被追究刑事责任。
在符建涛的案子中,受害人也有着类似的困境。
根据媒体的报道,符建涛案中的两名“收买人”被刑拘后,生母彭冬英无法原谅他们,希望依法追究他们的刑事责任,而收买人及其两个女儿,则向彭冬英下跪请求她出具一份谅解书,以逃脱刑事处罚。
这样的局面,让符建涛非常为难。
他既不想违背生母的意愿,但把“养父母”送进大牢在情感上又于心不忍,甚至还有可能被一些人指指点点,道德绑架。
发现了没?
我国现行的法律其实很容易把受害人推入到一个两难的境地。
在我看来,这是对受害人的二次伤害。
这样的法律我认为是有问题的。
而且人口拐卖不仅仅是受害人和加害人两个家庭的事,它还具有重大的社会影响。
如果收买被拐卖儿童只需要承担轻微的法律后果,这显然无法对潜在的犯罪行为起到足够的震慑作用。
而法律一旦失去了震慑作用,就会有侥幸心理冒头,其中的一部分人甚至真的会铤而走险。
这显然不利于为我们的孩子营造一个安全生长的社会环境。
所以在我看来,买家和人贩子一样,没有资格得到原谅!
我们的法律也不应该因为受害人的谅解,就免除收买人的刑事责任。
所以我强烈呼吁对相关的法律条文进行修改,增加“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的犯罪成本,对潜在的犯罪行为加强震慑。
至于孙卓的案子,现在他的养母已经被采取强制措施 (养父生病了还在医院,暂未被采取强制措施) ,但如果相关的法律不进行完善,最终大概率还是会免于刑事处罚。
所以我对这个案子的处理结果并不乐观,但在结果出来之前,还是抱着一丝希望,希望这个案子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03
孙卓案、符建涛案、郭新振案,以上三个案子中,还有一个共同点:收买人并非不能生育,也并非没有自己的孩子。
事实上,三个买家都有不止一个女儿。
那么,为什么他们还要铤而走险“收买”被拐卖来的孩子?
根据媒体对孙卓案的报道,是“为了临终有人摔盆子(送终)”。
说到底,还是因为重男轻女。
在郭新振的案子中,这一点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根据买方家庭的大伯称,收买人买下郭新振之后,对他非常宝贝,一直都“当成小公主”一样来养,有什么活都是使唤两个亲女儿来干。
甚至在女儿出嫁后,依然要她们凑钱给郭新振买车买房。
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一点都不感动,反而觉得非常不适。
在这对收买人眼里,嫁出去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能压榨一点是一点,而男孩哪怕是“偷”来的,那也比亲生女儿更宝贝。
真的是既愚昧又自私。
希望媒体在报道这类案件的时候,不要再用什么“比亲生父母对孩子还好”或者“视如己出”这样的说法来美化收买人的行为。
在法律上他们根本就不是什么“养父母”,他们只是“买家”。
也不要把他们对亲女儿的压榨,美化成对被拐卖男童的养育之恩。
重男轻女是落后的观念,是封建遗毒;
重男轻女的行为应该被批判,而不是把它作为“养父母也没那么坏”的依据。
媒体不应该和人口买家共情。
还是那句话,买家和人贩子一样,没有资格得到理解和原谅!
04
最后还是要感慨一下科技的进步。
正是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很多过去破不了的陈年旧案,被一桩桩、一件件的侦破了,也让孙海洋、彭冬英和郭刚堂他们,在经历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苦苦寻找之后,终于能够重新和孩子相见。
无论孩子最终的选择如何,至少人是找到,压在心底的那桩心事,总算是有了个结果。
这总比无疾而终,要宽慰得多。
自从有了孩子之后,再来看这些案子,感触真的远比之前要深刻,也更容易代入到受害者的角色。
每天晚上在临睡之前,我总会看一会儿我家崽熟睡的样子。
看他睡得那么安心,我也会感到踏实和温馨。
这就是亲情的奇妙之处吧。
作为一名父亲,我真心希望不要再有人口拐卖这样的惨剧发生。
希望随着技术的进步,随着法律的完善,以及重男轻女思想的矫正,希望在三方面的共同作用下,把人口拐卖扼杀在萌芽之中。
而我们现在能做的,是借由对这些案件的讨论,去一点点地推动改变发生。
所以我还会继续关注孙卓案的后续,关注那对收买人最后会受到怎样的惩处。
希望法律不要放过他们。
最后,愿天下无拐,孩子们都能平安健康地长大。
缓缓君:985高校工科男,时代华语图书签约作者。有一些故事,也有一些观点;有一点理性,也有一点温度,已出版《我就喜欢这样的你》。公众号:缓缓说(huanhuanshuo520)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