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胆囊炎

萎缩性胆囊炎

萎缩性胆囊炎(atrophic cholecystitis,AC)是慢性结石性胆囊炎长期发作的结果,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结石性胆囊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胆囊萎缩,胆囊壁增生变厚,胆囊与周围组织器官粘连明显,失去原有功能,胆囊正常组织被纤维结缔组织取代。

发病原因

发病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萎缩性胆囊炎性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目前普遍认为由于炎症反复发作引起。一般认为胆囊结石、胆囊炎的患病时间越长,胆囊萎缩的发生率越高。

一方面,随着年龄增加,患者会出现体质减弱、机体功能衰老退化等改变,这就造成老年患者机体反应性差,炎症反应和疼痛反应不明显,给人一种“无症状”的假象,胆囊结石、胆囊炎未能及时治疗,造成炎症时间延长,从而导致胆囊萎缩的发生率增大。

另一方面,血糖代谢性异常与胆囊结石胆囊炎症的发生相关密切,长期的糖尿病促进炎症反应,也会进一步形成胆囊的萎缩。

萎缩性胆囊炎的诊断

萎缩性胆囊炎的诊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T:胆囊萎缩并胆囊结石

临床中,多数患者的“胆囊炎”、“萎缩性胆囊炎”诊断依据来自于影像检查(腹部B超)上的胆囊壁毛糙、胆囊缩小等表现。实际上,胆囊壁毛糙与胆囊炎、胆囊缩小与萎缩性胆囊炎之间并不能划等号,特别对于没有胆囊结石的患者而言。

影像学上,胆囊壁厚度≤3mm,胆囊长度≥5cm,此为正常胆囊指标。因此,一旦超声或者其它检查发现胆囊壁厚度超过4mm,影像医生会给出“胆囊炎”的明确诊断,或是“胆囊壁毛糙/胆囊壁增厚”的这个诊断;同样,当胆囊长度小于5cm,则会给出胆囊缩小或萎缩的诊断报告。而实际情况是,正常餐后胆囊或正常空腹胆囊都有可能呈现上述这些影像表现。一方面由于患者即使空腹,胆囊也可能没有足够胆汁的衬托,胆囊的一些异常结构或组织如结石、息肉等不容易鉴别和诊断;另一方面,胆汁排空后,胆囊体积缩小,也会造成影像学上的“胆囊壁毛糙、胆囊壁增厚”,有时甚至可能出现“萎缩性胆囊炎”的诊断。

因此,在临床工作当中,对于"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一定要谨慎,手术更应排除其它可能疾病;对于"萎缩性胆囊炎"的诊断,建议至少两次超声和一次CT诊断基础上才能明确诊断。

早发现早治疗

早发现早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今仍有很多患者存在“讳疾忌医”的观念,抱着能不手术就不手术的消极治疗思想。即使体检已发现胆囊多发结石,甚至炎症已反复发作,仍对于手术存在排斥,任由炎症及结石反复刺激最终使胆囊萎缩。

对于高龄(年龄大于50岁),患有基础性疾病(”三高“等)及心脑血管疾病,合并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大于5年的患者。须及早进行外科手术治疗,首先考虑”微创保胆取石术“。

对于萎缩性胆囊炎的患者。应根据胆囊萎缩程度、胆囊有无结石及是否合并其它疾病,明确病因后综合评估采取哪种治疗方案。

重视胆囊的功能

发挥胆囊的作用

保护胆囊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