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轮低气温,让北方的很多村子都开始下霜了,早上起来得早的话,已经可以看到呼吸吐出来的“雾气”了,有些手脚爱冻的农民,又到了一年中最难的时候了,手上到处都是裂纹,这一切都是在提醒着农民朋友,气温真的降低了,寒冬真的来了。农村有句老话叫“老牛老马难过冬”,由于农村缺乏有效的供暖取暖设备,所以说在很多地方,基本上农民都是硬抗着过冬,有些身子骨不是那么好的,可能到了寒冬天气里,总要病一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着疾病的高发季节,有一个东西对很多农村的留守来人来说显得异常的重要,那便是被誉为农民的“护身符”的农村合作医疗了。对农民而言,可以这么说,有了农村合作医疗之后,农民再去看病,腰杆子都硬起来了。新农合凭借着几乎没有门槛的优点,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农民只要愿意,随时都可以参保,不管你参保时候有没有健康方面的疾病,农村合作医疗统统全部买单,这是很多其他保险不能比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不过新农合的时效性不是特别长,一次交费的话,只能享受一年的保障,现在已经到了12月中旬,也就是说2021年的保障时间已经进入到了倒计时的环节,农民如果说明年还想使用的话,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参加2022年的交费。如果放在前几年,农民几乎是没有任何的犹豫就把钱交了,但是最近两年,还是有些农村的老人会舍不得钱,因为农村老人一般都比较节俭。如果说是几十块钱,他们肯定不会犹豫,如果说是上千块钱,他们也不会考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现在的问题是这个钱既不算多,也不算少,所以才会让他们陷入比较纠结的情况下,如果说出得起,那肯定是出得起,可如果说出得肉疼,那也是真的,毕竟农村都是大家庭,一般也得四到六口人,再多一点的甚至要十来口,所谓的“三人成虎”,人多了,这钱可就不少了。不过犹豫归犹豫,其实到最后大部分农民都会咬咬牙给交上,毕竟如果这时候心疼这千儿八百块钱的话,后续可能会很麻烦。这种麻烦主要有这么几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想补交相对麻烦。

相比大家都去办过业务,就拿银行来说吧,很多人为什么不愿意去银行转账办业务呢?就是因为流程麻烦不说吧,有时候工作人员的态度也不是特别的好,搞得爱答不理的,让人心里很堵。跟这个道理有点类似,农合合作医疗现在是集中的交费期,不管是交给村里,还是直接在网上找到自己的信息去确认交费,相对来说都不复杂,可过了这个时间,再想交的话,估计要走程序,问东问西问一圈也不见得能顺利交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越是经济条件一般,越是要交

我个人觉得,农合合作医疗其实考虑的就是家庭条件一般的农民,因为人家家里有钱,经济条件好的,说的难听点,就算是真有什么事儿了,人家有一定的承担能力,可要是家庭经济本来就一般,本来就没什么承担能力,要真是不碰巧生病了,那可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所以我觉得农民还是要凑一凑,哪怕手里现在紧一点,也得把这个钱给凑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了,现在农村有些家庭可能总人口比较大,如果实在是没那么多钱的话,我觉得可以先把老人的那部分给凑出来,因为一般情况下,就概率而言,也要确保老人身体不好,不至于把家里给拖垮,也算是给老人吃个定心丸,当然了,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最好也保障上,这样才比较安心。你们那里开始收2022年的合作医疗了吗?到底收多少钱呢?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分析,评论,让更多的人都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