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扬高一下的时候才开始接触辩论,相较于一般同学算是起步比较晚的,但这点困难并不能阻挡她的步伐,反而让她从此沉浸在这个充满挑战的辩论界,带给人生很大的影响。她没有像大部分辩手选择到国外留学,而是选择在北京大学完成梦想,并坚持在辩论继续缔造属于自己的传说。

采访王传扬的时候,NSDA君总是能感受到她对辩论满满的热爱,很兴奋地分享了很多很多故事,也希望大家能从这些故事中,感染她的热情与开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传扬

高中毕业于人大附中

现就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

辩论获奖记录

2020年全国总决赛高中公开组亚军

2020年TOC高中公开组八强

2020-2021第二赛季 北京赛区高中公开组冠军 优秀辩手

2019-2020第一赛季 重庆赛区高中公开组冠军 优秀辩手

2018-2019第二赛季 济南赛区高中公开组冠军

2020年四月线上赛 高中公开组冠军

2019-2020第一赛季 济南赛区高中公开组亚军

2019-2020第一赛季 西安赛区高中公开组亚军

2018-2019第二赛季 青岛赛区高中新生组季军

2019-2020第二赛季 广州赛区高中公开组季军

2019-2020第二赛季 青岛赛区高中公开组季军

01

辩论虽难,但我不放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你当时是怎么接触到英文辩论的?

答:我在人大附中就读,然后当时学校参加辩论社团的人很多,社团做得很大,我就是在社团招新的时候参加的。我是高一下才开始打辩论,跟大部分的辩手比,我觉得我开始得算比较晚。

02

一开始打辩论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答:我觉得首先语言的障碍挺大的。我的语文水平不算很高,也不是native speaker,还有口音。其次,在学术上也有很大的问题。因为我不是国际部的,英语又不是那么好,所以我读文章的时候特别吃力,就可能别人很快看完的article,我要花一个小时慢慢看,一开始真的挺痛苦的。而且我觉得还有一个特别大的问题,就是community。一开始大家都不熟悉的时候,都会跟同班同学组搭档,然后普高的就我一个人在打,没有人跟我组搭档。就是最开始语言不行,学习能力不行,社交不行,也找不到搭档。

03

既然一开始这么艰难,是什么动力让你坚持下来的呢?

答:首先是我自己性格,我可能比较要强,所以当我在2018年第一次打比赛的时候,我意识到自己特别菜,就被反向刺激到了。被打击后不想让自己这样差下去,就反而会更有动力去克服它。然后第二点,虽然当时特别菜,但当时打完比赛之后特别激动,觉得辩论本身就很吸引人。第三点也是挺重要一点,就是我当时的那个搭档,我们是初中同学,机缘巧合之下一起组队打比赛。但是第二天我迟到了,导致第一场淘汰赛,我们直接弃权了。我以为他再也不会跟我搭档,但是他特别好,他说没关系,我们一起进步,然后他又拉着我,带我去认识更多辩手,然后大家就经常一起打辩论,后来跟他们混熟了之后,慢慢地自己也变强了,就感觉好一点。

02

辩论让我在挫败中越挫越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场辩论赛

答:我印象最深刻的是2019年的国赛,16进8输掉了一场。当时我的搭档特别强,但我俩第一年搭档的时候我还不是很好,当时我觉得自己很糟糕,做得不尽人意。我准备特别多,觉得自己不会输掉那场比赛,但还是输掉了。我开始意识到有的时候,你更要去思考自己的原因。因为当时我输掉那场比赛后,一开始我是怪裁判的,然后过了两三个月之后,我再去回顾,更冷静地思考那个比赛,发现自己确实有很多不足之处。我觉得那场比赛是让我视角转变的一个过程,让我从‘每次都去找别人的责任’,变成了‘更多的反思自己’,然后不会去抱怨,而是更专注于思考,我到底有哪里做的不好,这就是一个视角的转变,所以那场比赛对我特别重要。

我觉得打辩论是一直在那种挫败中成长,然后在挫败中越挫越勇,一次次地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的进步空间,给我向上的动力。

05

你是怎么改进这些不足之处的?

答:首先我会反思,比如说每一次周末打完比赛之后,我会把每个case里头的漏洞,和我觉得可以改进的地方总结一下,然后重新做一遍,在战术上也会做一些改善。其次,我会录自己的speech,听一遍后,再把我自己的speech听写下来,然后再反复删我的speech,删到一个最好的版本我再重新做。有时候场上不让录的话,我会看着我的flow重新做speech,自己在家录,或者有的时候会在回去的高铁上做这件事情,去听哪里讲得不好,哪里的输出效率不够,然后我就去重新做,一直做,一直做。有时候回去的高铁上你也做不了作业,因为你还在比赛后的状态,我就会趁着这个热乎劲,把speech redo,来把自己的口语变好。我的基础不是很好,但我会比别人努力很多。

06

在辩论中有没有遇到答不上来、或者没有跟上的情况?

答:一开始我特别不敢说,因为知道自己的口语是当中最烂的,所以特别自卑。而且我又是普高的,觉得融入不到大家的圈子里。讲得不是很好,口语也跟不上,所以一开始就很难受,每次打完比赛之后就会自责。

然后在社团活动我也不敢说话,不敢练习,不敢尝试,因为我觉得在尝试的时候会暴露自己的弱点。后来我的教练和我的搭档都说,你越不敢就越要去讲,我就慢慢克服这个心理障碍,变强后就没有这种情况了。

另外,有个学姐她是我的lab leader,她人很好陪我去打比赛,会传授她自己的技巧,也会锻炼我、强迫我去踏出舒适区,挑战一些之前觉得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我就一直很崇拜她,把她当成我的榜样。

03

辩论给我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7

你觉得参加辩论培训时的教练对你最大的帮助在哪些地方?

答:我觉得教练主要是给予一些心态上的鼓励,他不像其他教练只是要你变强、让你怎么成为一个更好的辩手,更多的是帮我做一些心态上的调整。其次,我觉得你其实不需要上特别多课,我就是上了一两期,大概知道了应该怎么去做这件事情之后,我就没有继续上课了。我可能跟很多人不一样,很多人会依赖培训,我主要是和大家一起打比赛,然后自己摸索出一套风格,是那种实战型的辩手。

08

你会觉得辩论占用很多高考复习的时间吗?

答:我觉得辩论对我来说没有功利性的用处,但它对我的个人成长和个人发展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高三那年是没有打辩论的,就只是高一、高二打得比较多,而且其实它没有占用很多时间,因为我把辩论当成锻炼英语的时间,在我长时间打辩论后,其实普高英语对我来说已经太简单了。辩论是一个特别好的锻炼机会,所以我觉得它不算占用我的时间,我只是把学英语的时间替换成打辩论的时间。我也不用另外报考英语班,我去考雅思、托福考得也挺好,高中的英语学习完全是依靠打英语辩论。所以不是说一定要功利性地去打辩论,其实它会在潜移默化当中给你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09

你觉得辩论有什么魅力,如何吸引你?

答:我在上高中之前一直都没有找到自己的闪光点,而辩论让我找到了自己闪光的地方,给我很强得自我认同感,就是辩论让我更爱自己了。然后在辩论的过程当中,我发现自己好像变得更会去思考了,这让我现在学习的时候是真的学习,而不是单纯地听和接受,我会更系统化地去思考很多议题和分析很多知识点,我觉得这是辩论赐予我的。我高考的政治就是满分,然后对语文、议论文、写作、英语的帮助都挺大的。如果你只是为了文书和奖项去做这件事情,用处反而没那么大,它就只是一个名头。但当你很纯粹地去喜欢这东西的话,这个东西本身带给你的那些好处也会被放大,带给你能力上的提升。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改变就是我的社交圈和社交能力。我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都在普高,接触的都是一样的人,但是辩论能让我接触到天南海北的人,认识了很多不同的朋友,包括国际部的人,感受到每个教育背景都有很多不同的原则,接触到很多新的思想。然后我的社交能力也变好了,之前我可能不太会跟别人交往,就是很想交朋友,但总是交不到朋友。后来辩论让大家自然而然地就成为朋友,我的社交能力也变得更强了。我觉得辩论对我高中的性格塑造,和现在的人生走向有很大的影响,因为我现在有好多朋友是通过辩论认识的,他们不同的性格、思想对我的影响也是不可磨灭的。

04

辩论带给我很多有趣和开心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

你在大学也参加辩论社吗?

答:我们大学有中文辩论队,也有英文辩论社团,因为我高中打了这么多年,底子也算比较好,所以学长比较器重,我也一直在跟学长他们打比赛,前段时间还打了个国际比赛。因为我挺喜欢辩论的,所以大学也会坚持,这个对我也有很大影响。我现在不仅打英语辩论,也开始打华语辩论了,虽然英语辩论、华语辩论的语言不相同,但是思路是通用的。就感觉辩论带给我生活很多有趣和开心的事情,挺感谢当时自己做了一个这样的决定,还可以一直坚持下去打辩论。

11

你现在念的是什么专业呢?

答:医学英语。我本来就挺想念医学的,但是又觉得自己的英语通过辩论变得挺好的,不想浪费这个才能,然后我对医学也感兴趣,但是不想当临床,想学理论去做医药分析之类的,结合兴趣和才能,选择了这个专业。

12

你父母也支持你的专业选择和职业发展吗?

答:只要我有什么正当爱好的话,他们就会尽最大的能力支持我。当时我说想打辩论,我妈妈就说可以,但成绩不能被耽误,她就是快乐教育,只要我自己喜欢就可以。她会给我打比赛的预算,然后让我自己去支配,而我当时也喜欢长笛,我妈妈也是给我预算,让我自己去学。

包括职业规划,我妈妈也只会问我需不需要帮助?如果不需要,她就把我放在那,让我自己去想。如果中途我遇到什么困难,比如说我在纠结选哪个好,我就会去问她,她会给我建议,但只要我做出选择,并且给她合理的理由去支撑,她就不会干涉我的选择。

采访 | Vivi,口述 | 王传扬,撰文 | Hiiilaire, 来源 | NSDA演讲与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