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事件概述

12月6日晚,安徽合肥一外卖骑手前往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送餐时,遭到点餐女学生辱骂。原因为该女生留下的送餐地址为学校南门,疑似预留电话错误,外卖员没能打通。二者在通过平台联系上后,女生又要求外卖员送到西门去。外卖员回复“多给你送一趟一句谢谢不会说”“怎么一副命令的语气”,随后该女生连续发送多段语音对进行辱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已曝光的语音中,该女生称“老娘本来就是你的上帝,我不命令你命令谁呀”“你现在在这打工你就是我儿子一样”“出来打工就给我唯唯诺诺的”“我骂你你都得承着好吗?你都得承受着给我笑脸好吗”等。

据极目新闻、澎湃新闻等媒体报道,当事外卖员因受此事影响,无心工作,已辞职。女生所在学校的工作人员表示,当时女生已道歉且外卖员也接受了,女孩是新生,学校希望网络舆论能对女孩宽容点,给她改正错误的机会。

二、传播情况

自12月8日下午相关报道传出后,纵数横谈舆情监测与舆情分析中心于12月8日14时至9日14时的周期内采集相关舆情信息16397条,其中有效信息13321条,网友评论3076条;舆情声量于9日11时达到波峰3219条。舆情数据屏呈现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纵数横谈舆情监测中心数据

三、各方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澎湃新闻:这名辱骂外卖员的女大学生,脏话是如此之“顺口”而出,不可能是偶尔激动之言,而是其文明素质的很大缺失。这个责任难道仅仅在这名女大学生?对这样的大学生仅仅是一次性的“批评教育”,会奏效?值得怀疑。

现代快报:这不是文明该有的样子,更不是当代大学生该有的样子。身份无高低,职业无贵贱,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学会尊重他人,是你我都该遵循的公序良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头条网友:

“谁的人生都不易,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谁的生活没有薄凉,谁敢保证一直都人生得意。”

“据说外卖员已经原谅女生了,结果回头就把这个语音和截图发到网上了,也挺阴险的。”

“看见评论都是说这个客户的不是,都没有想过是平台一直惯着这些上帝,客户一直拿投诉威胁,平台作为主体又当裁判,不管事情对错都是先罚网约人员。”

微博网友:

“一个人同时给新闻、职业技术学院、女生三个群体抹了黑。”

“这个学校也很奇怪,让我感觉校长的三观也很不对,什么叫女生承认错误并且外卖员保证不发到网上,女孩为什么在道歉的时候让外卖员保证不发到网上?”

“外卖员做服务行业的是收费的,被服务对象说谢谢是情分不是必须,外卖员也没有必要道德绑架服务购买者说谢谢,本来就是买卖。当然,作为服务购买者,也不应该侮辱外卖员人格。这次社会给她的三观教育比你家长和学校的什么教育都强。”

四、舆情点评

这次“女大学生辱骂外卖员”的舆情事件,网友几乎一面倒的偏向了受辱的外卖员。面对着如此恶毒傲慢的言语,并不需要太多的理性分析和社会解释,朴素的正义感和基本是非观决定了舆情能量的聚集:崇高化某一群体远不如实际提高该群体成员的环境待遇,贬低化某一群体莫过于直接践踏该群体成员的人格尊严。

纵数横谈舆情监测和舆情分析中心认为,尽管“女大学生”和“外卖员”两个词,极易让人联想起近期与这两个群体相关的负面报道,并引发多种群体对立的联想,也许是大学生与外卖员,脑力与体力,白领与蓝领,中产与底层、男性与女性……媒体可以这么报道,但不以个例来代表群体,不因群体而宽待个例,才是观察事件的客观角度。

更应注意的是,在朴素的正义感和基本是非观下,还隐含着其他对立或者歧视的存在。比如对职业学院、对大专生的不屑,认为其以后或许还不如外卖员做得好;对点外卖学生的嘲讽,认为其点外卖也不算什么有钱人,没有资格对外卖员颐指气使等,都似乎暗示某种“歧视资格”的存在,这更像是一种讽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