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遇事不决,三哥玄学。堂堂印度国防参谋长能落此下场,背后原因不得不让人深思:同为大批量引进米-171直升机的国家,印度比中国事故率高出不止一截;而坐拥“世界第四军事强国”和“理论与实战协同跟进”的称号,其战机事故率却常年稳居世界第一。甚至最近又延伸出了“印军内斗阴谋论”,为了给空军正名,不惜把“机灾”引向“人祸”。可悲的是,所谓“机灾”的背后,追根究底还是“人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印度空军飞行员训练条件寒碜

作为印军部队忠实的“打气筒”,美国智库成员拉姆白斯给出的印度空军事故率高居世界第一的原因是:印度空军的日常训练超越所有国家,其打造的训练环境和训练科目在强度和危险度上首屈一指,并且其空军时刻把“随时可能爆发的双线作战”作为严格训练的“神经之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的有没有道理咱们另谈,先说说这个“智库成员”拉姆白斯是何方神圣。
公开资料显示,拉姆白斯常年在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任职,也是该基金会的挂名专家。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这是个什么组织?
严格来说是个半军事性质组织。或者说,是“有经济背景和以世界经济议题为主的,带有军事成分的智库组织”。对于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只需要知道他们所有部门涉及的三大领域就足矣:1.全球政策项目;2.俄罗斯欧亚项目;3.中国项目
也就是说,除了研究中国和俄罗斯的军事情况之外,也只有研究全球政策项目这一领域与印度勉为其难的能扯上点关系。简而言之,一个主打研究世界各国政策和经济,顺便对中国和俄罗斯军事有所涉猎的“智库”,却被美方拿来给作为频频摔机的“正名牌”和“遮羞布”,其结论有多少可信度?
事实却与这位专家说的恰恰相反:印军战机事故频发的一个主要原因,和其飞行员执行训练任务的强度关系不大,反倒和其飞行员的训练条件寒碜有直接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次出事的米171原型机

印度空军飞行员需先在学院完成初级,中级,高级训练,而后转到空军战斗机转换训练部队进行模拟器和战机的实战训练。然而其飞行模拟器相当落后,加上高级喷气式教练机的严重缺乏,几乎所有的飞行员直接从压音速操作训练转换到超音速实战训练,高度紧张的心理环境和瞬息万变的战机环境让人机协同能力直线下降,战机事故频发成了实打实的“人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HAL HJT-36Sitara中级教练机耗时15年,外加450亿卢比,依旧摔机不断,质量堪忧

早在2003年,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就表示,“其年年高得吓人的事故率与战机本身并无多大关系,大多是操作失误造成的。”
1996年三哥从俄罗斯引进苏-30战机,奇葩的是,苏30到手后才发现自家飞行员无法操作这种近乎“跨时代”的武器,在本世纪初不得不选派了75名飞行员去英国皇家空军学习。

第二,过分注重以空战为主的片面性高强度训练

其实读者应该是对这个说法要生疑的。不注重空战,空军注重什么?空军的首要任务不是拿下制空权吗?
的确,拿下制空权是空军的第一要务,这话没毛病,但如果把空军比作雄鹰的话,只重视于拿下制空权的空军,最多算只会飞的老母鸡。
来看看满眼只有制空权,满脑只有空战的角色,在实战中是什么表现。
上世纪的印巴战争中,由于巴基斯坦过分注重空战而相对弱化其他方面的现代空军意识,导致在1971年被印度空军来了一次“全覆盖式空中力量发掘”——集侦察、作战、支援、佯攻、空降打击、纵深轰炸为一体的“空军套餐”,直接让巴基斯坦空军在次大陆交出制空权,甚至躲在伊朗空军基地拒绝与印空军交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巴空战是印度空军少有的“巅峰期”

因此,空军是一支既可以独立完成作战任务,又可以兵种内分化升级、执行特种任务;兵种外跨区域联合作战发挥作战效能的复合型空中力量,仅把空军用来空战,是片面的,偏颇的,从根本上来说甚至是一种割裂与环境联系的思想产物—错误的形而上学。
可惜时过境迁,跨越千禧,印度空军愈发膨胀,过去与巴基斯坦空军交锋时的谨慎从容终究被岁月磨去,曾经对巴基斯坦空军打出的“组合拳”被打入冷宫,如今的印度空军更加痴迷于以空战为主的日常训练,将联合性和系统性抛诸脑后。印军甚至宣称,“宁愿在高强度作战训练中失去飞行员,也不愿在战争中失去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3年一场跨区域空军演习中,印军苏-39MKI甚至在空中加油机的配合下,飞行两千余公里执行轰炸任务。如此高强度的执行训练任务,看似高强度磨合其作战能力和作战意志,但只不过是过分注重空战的“畸形空军”的片面体现。时间拉长到一个甲子,回望曾经败于下风的巴基斯坦空军,印军也许会发现自己现在的影子——“终究还是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模样”。

第三,根本原因,国产化能力差,过度依赖万国牌导致空军畸形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哥摔机家族族谱一览(部分)

上世纪印巴战争时期,是印度空军的黄金时期,全面系统一丝不苟,甚至在世界上也实打实数得上号。然而苏联解体之后,三哥的弱项被瞬间暴露出来:其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战机从前苏联进口,继承衣钵的俄罗斯直到近几年才艰难恢复到上世纪对印军售的对应占比。失去了最大供应商,印度空军各型战机缺乏后备型零部件和损耗型零部件。(据笔者翻阅到的数据来看,历史统计零件最高短缺率高达80%,这种高短缺率放在别的国家,根本不敢让空军起飞进行日常训练。只能说,三哥永远超乎你的想象)
由此,只能吃老本的印度空军战机事故率直线飙升,仅苏联解体后短短十年间,光米格这一个系列的战机就摔了两百多架,要知道当时印度空军所有机型加起来还不到一千八百架,这还是确认摔烂无法二次使用的战机数量,出现故障侥幸保住战机的更是不计其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印度空军的缺陷不仅于此,差劲的地勤硬件水平,低下的机务人员业务能力等等皆是饱受诟病的漏洞。印度国防参谋长之死,绝非偶然的空难,若干年来多方面的短板恐怕要背最大的锅。

全网同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