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权力斗争的残酷性,皇帝成为一个高危职业,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也不得安宁,荆轲刺秦时,一个普通人居然能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凶于皇宫,秦始皇为什么身边难道连一个保镖都没有?肯定不是的,秦始皇他是有保镖的,只是都是文官,手无缚鸡之力,打架就算了。曹操,就曾表演了一出“孤梦中好杀人”的把戏,目的就是防止有人趁他不注意刺杀他。所以中外各个朝代的头等大事就是保卫国家首脑。如何做好安保工作,我国各朝有各朝的条例和做法。越往后安保的规格越高,都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在完善,其中宋明两代最为严密。

宋太祖赵匡胤,曾任后周禁军将领“殿前都点检”(皇帝的护卫首领),又是通过兵变坐上皇帝宝座的,他的位置来历就不正深知警卫部队的重要,所以,他格外重视禁军的组建,增加人数,“杯酒释兵权”换人,扩充中央禁军,构筑出了史上最庞大的国家警卫部队。全国军人37.8万人,其中禁军有19.4万人。后来每位皇帝都重视禁军的建设,宋太宗至道年间全国军人66.6万,其中禁军35.8万。到宋仁宗庆历年间,全国禁军达到了82.6万。

当然宋朝禁军不只保卫皇帝,还保卫国家疆土,为国出征,所以有的驻屯地方,但大部分护卫京城,驻扎于汴京城外。禁军很讲究训练,豹子头林冲便是汴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其枪棒功夫尤其出色,相当牛叉的存在。

“皇城军队”中担任皇帝保护任务的“精兵”,要求日日练武,骑兵每天五练,步兵每天四练。在皇宫和皇帝身边的贴身警卫,都是从庞大禁军中优选出来的,分为“班”、“直”两批人,轮流上岗值勤。

北宋后期禁军不少都是摆设,变成仪仗队了。变成了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了,便有了靖康之耻,连皇帝都被俘虏了,皇帝都得给别人行牵羊礼,后宫嫔妃惨遭蹂躏,这便是不注重保护自己的结果。

到了明朝,对国家领导人的保卫更为严密。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引进了现代警卫制度中的“秘密警察”制度,比德国的盖世太保早了不少年呢。社会底层出身的朱元璋了解人心的险恶,便建立了自己的直属侍卫上直亲军拱卫司”,称帝后次年又扩编为“亲军都督府”。可见对自己的生命看得有多重了。

明代实行卫、所制,卫的负责人称为“卫指挥使”。在全国军队卫、所基础上,朱元璋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撤销了此前的皇家警卫团“亲军都督府”和“仪銮司”,创造了一支新的皇家警卫力量———“锦衣卫亲军指挥使司”,简称“锦衣卫”。

随后又组建了“旗手卫”、“府前军卫”等十二个禁卫机构,总称“上十二卫”。十二卫的指挥权不属于明朝的国防部“五军都督府”,而是由皇帝直接掌控。“十二卫”体系中,数锦衣卫最厉害,“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与汉武帝时的“绣衣直指挥使”差不多,但规模和权力更大。

明成祖朱棣对这套安保体系很青睐,篡位当了皇帝后便恢复了一度被朱元璋撤销的锦衣卫镇抚司,并将十二卫亲兵扩充为二十二卫,建立了一套比汉唐更先进的、“军队与警察”相结合的国家领导人保卫体系。这“警察”,就是负责京城区域巡逻、维护治安的五城兵马司。

更恐怖的是,朱棣设了“东厂”,这是直接听命于皇帝的秘密组织,厂主都是皇帝宠信的太监。朱见深(明宪宗)当皇帝时又设立了“西厂”。虽然存在时间不长,但与东厂一样,是臭名昭著的秘密警察机构。锦衣卫、东厂、西厂与正厂的警卫力量,织成了明朝强大的国家领导人保护网,对社会控制空前强大。厂卫不撤,说不定明朝也不会灭亡呢,傻傻的崇祯被东林党忽悠的自断臂膀,结果导致自己挂在煤山上。

清朝在继承明朝所有的一切,连这套安保体系也没放过,可见当时满清对汉文化的学习到何种地步,不过对警卫人员的选拔也得补充点东西吧,怕人家抄袭明朝的。那就强调出身,可能是杀的汉人太多了,天地会的卧底可以直接混到皇宫里,虽然不像韦小宝那么夸张,也差不到那里去,所以政审特别的严格,直接负责皇帝警卫的掌守门户和侍从兼宿卫两班人马,均得由满族官宦子弟来担任。说白了只信任自己人,因为旗人也是国家的利益既得者,不能自己端起碗吃饭,放下筷子骂娘吧,但是信任也是有限度的,贴身警卫员要求更高,得从皇帝自己控制的三旗中选拔,称为“上三旗侍卫”,下五旗你也别想了,给你个二等公民就不错,当年皇太极和多尔衮斗争的残酷性并发症一直延续清亡,这一安保制度都没有改变。自己脑袋还是别在自己裤腰带上安全,可不敢假手他人保护,这也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