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个父子对话的视频,很多家长都有触动。

哥俩因为不好好写作业,被妈妈凶了,气愤不过,就跑去找爸爸告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视频亮点在这:

1、爸爸:“做作业是你自己的事情,不是她(指妈妈)的事情,也不是我的事情,为什么要别人来要求你呢?你是个男子汉,做作业现在是你的职责。”
2、爸爸:“女孩子(指妈妈)本来就情绪化一点,做作业本来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事情没做好,所以她才发火啊!而且她那个不算发火,无非语气稍稍强硬了一点点,就是因为平时没凶过你们,所以你就觉得她态度不好了。”
3、爸爸:“这个事情是你们做错了,男人做错事就要认,死,根本没有意义的。”
4、小儿子:“爸爸,那为什么你总帮着她(指妈妈)说话呢?不能教育下你老婆吗?她也有她的责任啊!”
爸爸:“我觉得她做得挺好的,她的责任就是管好你们,为母则刚嘛,对于妈妈的工作,我是爸爸要表示支持和赞同。在你们做错事的时候,我没有干预,结果她进行了干预,我还要去唱反调?怎么可能呢对不对?在教育你们俩的问题上,我俩的观点是一致的。”
5、爸爸:“按道理来讲,骂人这种事情我来,毕竟她是女孩子嘛!”
应该
小儿子:“女孩子就可以?”
爸爸:“我觉得她那个不是骂,就是教育而已。这么小肚鸡肠干什么,跟女孩子有什么好计较的?你要这么计较以后还过不过了?”
6、爸爸:“别以为她是你妈妈,就显得多强势一样,人家也是从女儿做起的,人家也是有爸爸妈妈疼的,对不对?凭什么不能管你们,管了你们还要让你们凶啊!还上我这告状来了,你俩真好意思。”
7、爸爸:“做错事就要认,挨打要站正。去,自己跟妈妈去道歉去。”

看完你有没有觉得,爸爸的教育观念,真是太正了,点赞!

比如“男子汉做错事就要”、比如“做作业是你自己的事”、比如“在教育你们俩的问题上,我和你妈的观点是一致的。”

别的不说,就光说这一条“在教育你们俩的问题上,我和你妈的观点是一致的”,很多爸爸就做不到。

这种案例太多了,网上随便一搜一大把,最近就有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杭州一对夫妻,因辅导孩子做作业,大吵起来。妈妈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后来,10岁找不到妈妈,哭着报了警。

孩子

原因是,一开始,孩子只顾玩手机不写作业,妈妈生气打了他,爸爸认为妻子不对,在孩子面前大吵起来,妈妈就委屈地跑了。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

  • 孩子放学后,妈妈要求先写作业,爸爸却由着孩子先玩;
  • 在吃饭上,妈妈坚持让孩子自己吃,爷爷奶奶却非要喂,爸爸不但不支持妈妈,还说“孩子这么小怎么自己吃”;
  • 妈妈不让孩子吃太多糖,爸爸却背着妈妈,给孩子买糖偷偷吃……

真不知道这些爸爸是怎么想的,妈妈辛辛苦苦在前面教育孩子,而爸爸经常做的,是轻轻松松在背后拆台!

要知道,父母意见不一致,长此以往,会导致两种后果:

第一,孩子变得不明是非,严重点的,会形成双重人格。

试想一下,在小孩面前,大人吵架。说明大人自己都没有一个标准,又怎么能指望孩子来判断对错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孩子还是一张白纸,如果大人给不到一个明确的答案,小孩子只能困惑,“到底谁是对的?”,时间长了,是非观会模糊。不光是非观,在别的问题上,也是一样。

不清

第二,父母威信降低,家庭教育混乱

在小孩子那里,爸爸说妈妈不对,妈妈说爸爸不好,父母总是互相拆台,结果就是,孩子谁也不信,谁也不尊敬、不崇拜。这样的孩子,是最难教育的。

看看那些在家里不听话、在学校频频出问题的孩子,多半父母本身就有问题,大多数意见不一致。

在教育孩子上,父母统一阵线很重要!

记得有个家庭类的综艺节目,有一对儿明星父母。妈妈让女儿弹钢琴,女儿有总是弹不好,妈妈就让她多练习,这时候女儿不想练,就撒娇耍赖、痛哭抹泪。

一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招对妈妈没用,妈妈就站旁边,盯着女儿,非让她练。这时候,爸爸出来拿个什么东西,经过女儿练琴的地方,就看爸爸那神色啊,就跟这场景跟自己没关系似的,像个路人一样,就走过去了。

我当时真是佩服这个爸爸,气定神闲、己无关的样子,太逗了。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路见不平,绕路而行。

其实,这个爸爸做得很对!他平时很爱女儿、对女儿很好的,当掌上明珠,但是在这个关键时刻,他必须跟妈妈站在同一阵线,坚决支持妈妈。

他这样走过去,就是在告诉女儿:妈妈做的是对的,爸爸也得听妈妈的,练琴是为了你好,现在没有别的办法了,你就好好练吧!

不得不说,这样的爸爸,才高明!

嗯,假如有一天,你孩子跑过来跟你告状,委屈地说:“爸爸,妈妈不让我看电视”;或者说:“爸爸,妈妈不让我吃棒棒糖”;“爸爸,妈妈不让我玩手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你是爸爸,你会怎么回应?可以好好想一想呀!

如果是我,我会说:“不看就不看吧,我们一起来做游戏怎么样?”或者,“我们一起看绘本吧,搭积木吧!”……

其实,妈妈说了不要怎样,那爸爸要做的,就是想解决办法,在这个“不要”的前提下,带着孩子做一些可以做的事,给孩子提供另外一条路。这样,父母才会在战线一致的前提下,把问题完美解决。

作者:杨何心

家庭教育指导师,硕士,原党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