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个观点,为什么土木那么卷?一方面是近二十年来新开设土木专业的院校太多,导致行业涌入大量人员,退休的又很少;另一方面,市场还是那么大,蛋糕甚至变小了,供远远大于求,所以内卷。

我本想查每年国家招收土木的人数,遗憾的是查不到统计好的。现在全国有五百个含土木专业的院校,一个一个查统计出来显然不现实,自己统计工作量太大。

同样,要查找每个高校土木学科开设时间也是一样,没有别人统计好的数据,自己查工作量太大。

在查资料过程中,我发现国家应对98年经济危机和08年经济危机都和基建有关,到了18提出新基建,三件事刚好间隔10年时间。

98年经济危机:

为了度过这次危机,我国政府启动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财政政策主要集中在增发国债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加大出口退税支持外贸出口三个方面。

08年应对经济危机:

为应对这次危机,我国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有一点是:扩大政府投资和优化投资结构。2008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投资总额将达4万亿,重点投入领域为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重点工程、企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领域、灾区恢复重建。

两次危机的应对方法大致相同,在细节处有些差异。

200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这篇报道指出,通过30年大规模投资建设,我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生产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指出,从1979年至2007年,全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累计达到297985亿元。

从改革开放到2008年,基础设施投资累计30万亿元,再加上2008年后的4万亿。那么,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基础设施投资超过34万亿。这阶段,与投入资金的基础设施直接相关的专业正是土木。

正如市场倒逼推动行业升级、市场推动技术进步一样,基础设施市场太大,使得很多高校都新开设土木专业,这样扩大了学校规模。

2000年的时候,有100所左右土木院校,到今天已经有了近500所土木院校。20年时间增加了4倍。因此现在,土木行业融入大量专业人员,现在早已供大于求了。

在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新定义了基础设施建设,把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

2020年,新基建站上了风口。相比传统的基建,新基建是立足于高新科技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据2020年数据统计,相关计划总投资额,共计33.83万亿元。

从2018年新基建提出,到2020年近34万亿新基建投资,数额巨大,但是跟土木行业关系不大。

新基建与土木直接接轨的传统基建不一样,相关系数很低了。

从名称来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属于土木,其他比如5g基建、特高压、充电桩等不属于土木。基建行业最多给它们的设备建个基础,用来陈放各种高科技设备。投资大头投资在其他充电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上。

建个基础,分一点羹,与其他相比就九牛一毛而已。就像几年前形容卖出一台苹果手机,中国厂商只赚了一点点组装费一样。土木已经不属于新基建主要业务的范畴了。

确实,国家间竞争集中在高科技高新技术方面,不加大相关投入就会一直被卡脖子。

土木行业已经是夕阳产业。

涌入的人太多,退休的又少,蛋糕也越来越少,分蛋糕的人越来越多。那么多高校不可能把土木一下子砍掉,以后每年还会有大量人涌进这个行业,以后只会更卷。

记得高中生物讲种群大小的一种曲线长这样,叫S型曲线。

某位老师说,自然界演进的过程都是这样的,用曲线描述就是S型。

很有道理,土木发展也可以用这个曲线来表示,已经过了最初发展缓慢和中间发展最快的阶段,现在到了后面饱和阶段。

国内市场就那么大,现在已经产能过剩,因此一带一路应运而生了。

都在喊土木尽头是编制,都在喊提桶跑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也没办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