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卡被窝】本文预计阅读耗时4分钟
刘备虽为普通人,但却成就了一个时代,对于这话很多人不服,诸位暂且先别不服,容我剖析刘备的一生,再下定论不迟。
在汉末三国的诸侯中,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话,“人生不见刘玄德,跨州连郡也枉然”。
刘备的一生,走遍了大汉的南北东西,幽州、冀州、青州、兖州、徐州、豫州、扬州、荆州、益州和司隶,除了并州、交州、凉州和西域,就没有刘备没去过的。
刘备的一生,见遍了大汉的群雄诸侯,曹操、袁绍、孙权、公孙瓒、陶谦、孔融、刘表、刘璋、吕布、马超,各路诸侯若没见过刘备,便不能称为知名诸侯。
然而,刘备这一生征战南北东西,一生摸爬滚打、屡战屡败,见惯了乱世的杀伐无情,见惯了诸侯的尔虞我诈,却没有被这乱世所同化、所侵蚀。
其虽颠沛流离,但是从来不忘初心;其虽屡战屡败,却从未凌虐麾下及百姓。
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
可以说,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刘备如同理想主义者,逆天下大势而抗争终生。
首先,刘备的知人待士,并不同于同时期的任何诸侯,袁绍以门阀名望纳才,听谄媚而不知忠言,还因自羞而残害谋臣田丰;曹操虽能识才,但用人却多疑,以家族成员为核心;孙权的用人手腕,更是受世家豪族所裹挟,终生都陷于内部的斗争中。
而刘备用人却完全不同,从起兵时的关羽、张飞,再到三顾茅庐时的诸葛亮,汉中战后敢重用魏延为大将,无不展现其对人才的善用和信任。
逃犯、屠户、败将、残兵、流民、山野村夫,刘备不计较人才的出身,只因才能而信任重用。
朝为田舍郎,暮拜军师位。
这句话,对于刘备而言,并非什么戏言。
并且,对于人才的态度,刘备亦是宽宏无比,没有过多的尊卑,只有志同道合。
诸葛亮亲言“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也。”
正是这种“弘毅宽厚”的性格,让所有文武都对刘备,怀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心,即便有麾下离刘备而去,却从来不是因为跟刘备不和而另谋高就。
比如田豫、牵招、袁涣、黄权、陈群、陈登、徐庶等等,所有的离开皆是因为形势所迫,或因为家族桎梏、或因为忠孝两难。
不过,即便脱离刘备,这些人对刘备,依旧念念不忘。
比如袁涣,其被吕布威胁写信辱骂刘备,被吕布用剑架在脖子上,可袁涣仍旧强硬不从。
又比如黄权,随着夷陵兵败,黄权不能归蜀,在走投无路之下,黄权只能投降魏国,当时有人告诉黄权,其率兵投降魏国,刘备必处决其家人,而黄权却坚持维护刘备,言刘备不是曹操,绝不会波及无辜,事实也正是如此。
毫无疑问,正是刘备的弘毅宽厚,让无数跟随刘备的人物,终生皆心存感激和愧疚。
在刘备四十年的戎马征战中,刘备从未屠戮过一座城,也从未牵连过任何败将,更没有夷灭某家某户。
即便关羽丢失荆州,关家后人依旧重用,即便黄权叛国投降,也绝不牵连家小……
哪怕是临终之际,刘备的遗言也是“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这份仁厚宽恕,如同汉末乱世的一道火光,在这厮杀屠戮的冰冷世界,留下了最后的温情和理想。
刘备以普通人的能力,恪守着普通人的初心,并为此坚持不懈!
没有刘备的汉末纷争,同南北朝、五代十六等割据时期,又有没有什么区别呢?
正是因为刘备的存在,诸葛亮、关羽、张飞 、姜维等诸多理想主义者,才汇聚成了一个理想化的政治集团,为汉末的混乱注入了万世追崇的英雄气。
这份英雄气,可谓影响千古,让亿兆华夏后人,铭记这个时代、向往这个时代、感慨这个时代、叹息这个时代……
毫无疑问。
是他,成就了汉末三国,成就了整个时代。
▲图为刘备
(本文完)
本文文字内容系轩辕春秋文化作者团原创
部分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随意转载,欢迎读者转发分享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