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湖南株洲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因为一段自拍视频,在网络上火了。

她在视频里说,自己有8个孙子,但都不在自己身边,她太孤独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奶奶也对子女们无法陪伴自己表示理解。

她说:他们也都有自己的家庭和工作,压力很大,不可能为了陪我就不干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位媒体大V以此事写了一篇文章,呼吁大家关注独居老人,做子女的应该多给父母一些陪伴。

文章本是好意,但在留言区的高赞评论里,批评老人的声音却更多。

有网友说:儿女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每个人都是自由而独立的个体,包括孤独老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有网友直接批评老人称:老人是不是该反思一下,应该把自己的晚年安排得更好?而不是依赖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儿女双全,到老却无人照顾,这并不是个例。

日本有部纪录片,记录了一位日本老人在家中孤独离世的过程。

这位老人生前是一名股票经纪人,子女众多且资产颇丰,但直到他在家中离世,也从未与子女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他的身体,因长期无人发现,导致腐烂。直到邻居闻到异味报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老人在生前,每度过一天,就会在日历上画一个叉。

有一天,日历上的叉忽然没了。

没人知道他在生前经历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某乎上有个问题:是不是人老了,子女就会不要老人了?

排在第一位的回答是匿名的。

她说自己的奶奶90多岁了,因为生病,奶奶卧床10年,她的爸爸就照顾了10年。

原本她的父母感情很好,但她的爸爸因为长期待在奶奶家,导致她妈妈也有了埋怨。

在外人眼中,她的奶奶命很好,有儿子照顾,家人陪伴。但她却觉得自己的奶奶并不快乐,每次探望奶奶时,她都尽量和奶奶多聊会天,却不知道该聊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是因为亲眼目睹了奶奶的晚年生活,这位作者表示:希望自己以后能安乐死,想让自己离开这个世界时,保持生而为人的体面和尊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她的这个回答,却遭到了很多网友的谩骂。

有人攻击她的母亲,说:她是一个很差劲的儿媳妇,她将来也不配被儿媳妇伺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有网友直接攻击她,说:你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会把你溺死在马桶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起网友们的愤怒,我更疑惑的是:不是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吗?人老了难道就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有尊严地死去?要么没尊严地活着?

网上有个叫胡涵溪的90岁老人,虽说已经90多岁了,但她除了耳朵有些背,身体还算硬朗。

跟上述老人的经历不同,她的老年生活极其丰富多彩。

老人四世同堂,子女们只要有时间,就回家陪她,逗她开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还买了个房车,带着她天南海北地旅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子孙女时不时就要为她准备一个惊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都是九旬老人,生活状态却天差地别。

是因为胡奶奶的子女更孝顺吗?显然不是,拿我自己家的情况举例。

我的外婆今年八十多岁了,她生了4个女儿1个儿子。

5个孩子虽谈不上特别孝顺,但也都是尽力而为。为了照顾好外婆,他们排了值班表,规定一人在家陪外婆一周。

可我的外婆却经常倚着窗长吁短叹,每次她见我都要诉说自己这辈子的凄苦和不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有一句口头禅:我这辈子过得苦啊!

然后伴着一声“唉~~~”,尾音狭长,长不见底,然后她就会开始说自己的子女不孝顺,她的命不好。

我们总是苛责子女要孝顺,却总是忽略老人本身的问题。不是所有老人都通情达理,也不是所有老人都那么容易知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我外婆住同一个家属院的罗奶奶,她的儿子在广东工作。为了方便照顾她,她的儿子把她接到广东一起生活。

可在广东没待几日,罗奶奶就觉得不适应,非要回河南老家。

有位网友的评论很真实:做孩子的也不是不孝子,但孩子也很难,要工作要生活。不可能放弃工作,专职陪伴爹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时候看着外婆,我也会觉得人老了很可怜。

她过八十大寿时,远亲近邻,认识的不认识的都来了。屋外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屋里孩子们满地疯跑。

外婆带着生日帽,脸上的表情是懵的。她看似是主角,却始终游离在主角之外。

那天的寿宴,外婆不到下午一点就退席回屋睡觉了,其他人喝酒划拳一直到下午三四点才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多时候,老人像是连接家族关系的一条纽带,却永远当不了主角。

说回前文提到的胡涵溪老人,她的家人为什么愿意花时间陪她呢?

这个九旬老人,身上却有很多“90后”的特质,比如爱臭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爱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的精神状态是能和年轻人融入到一起的,孩子们和她待在一起觉得快乐,这才是这位九旬老人能和孩子们其乐融融的真正原因。

不管人到什么年龄,都得彰显自己的价值才会被爱。而这位叫胡涵溪的老人,彰显的就是自己传递出的情绪价值。

可这个道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认同。

比如就有网友认为:说老人可以自己找乐子的,是因为他们还没老,站着说话不腰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还说:有哪个父母不是把孩子看作生命的全部?

“把孩子看作生命的全部”确实是中国式家长的特色,但这种观念真的是对的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扫黑风暴》,剧中的贺芸同样爱子心切,把儿子孙兴当作她生命的全部。造成的结果是孙兴的冷酷无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母对子女的极端在乎,只会让子女找不到做人的准则和底线。而比子女找不到做人底线更可怕的,是父母丧失自我。

一个丧失自我的父母,可能教出来拥有自我的孩子吗?

我觉得是痴心妄想。

之前papi酱在节目上,给亲人重要程度做排序,她把自己排在首位,父母排在最后,很多人表示不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批评papi酱,说她不配做明星,连中国“卧冰救鲤”的优秀传统都忘了,不懂孝道还配做人吗?

可有些传统文化本身就是相互矛盾的,有“卧冰救鲤”,还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按这个逻辑,“卧冰救鲤”伤了身体发肤,也属大不孝。

但这显然属于诡辩了,更显而易见的道理是,如果一个人自己都学不会爱自己,又能如何学会爱别人呢?

伪善且失去自我,这可能才是“老无所依”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