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时开的汽车其实是由上万个零部件组成,它们各司其职,彼此合作,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但是如果发生事故或是缺乏保养,再精密的零部件也会损坏。在我们的用车成本中,汽车维修所占的比例并不小,有时一个零部件就可能需要花费上千元维修费用,不过也不能排除维修店小问题大维修的嫌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专业汽修的朋友所熟知的汽车零部件名称往往比较局限且通俗,而现实生活中,很多汽车零部件的名称叫法并不一致,这也带来了诸多误会,比如来自山东的王女士,她的汽车在发生事故后车头有明显损坏,在送到维修店鉴定后,维修店出具了一份维修更换清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正常流程,维修店根据清单把车子修好就完事了。但是在王女士拿着清单核对车辆维修部位时,发现清单上的零部件并非全部更换了,这让她感到非常生气,为此事两方各执一词,最后在电视台的介入下才搞清楚缘由,原来是王女士以及她的朋友对汽车零部件一知半解,清单上的零部件名称和我们通俗的叫法不一致,这才引发了一些误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早在2015年,《汽车零部件的统一编码与标识》中就已经规定了汽车零部件统一编码的编码原则、符合表示方法、数据结构以及部件位置等可用于信息采集和数据交换的标准。但是名称过于专业化,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仍然只记得那些通俗易懂的名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这些我们常说的这些零部件通俗叫法和标准名称的区别,机油是发动机润滑油,打气泵是空气压缩机,分缸线是火花塞电缆组,电眼是倒车雷达,后门框是后侧围外板,铰链是合页,轮辋是钢圈,前排气管是三元催化等等,很多我们熟知的零部件名称换个说法,可能就会误解。其实我们也没必要去记这些,如果需要核对的话,可以参考下图,基本上涵盖了大部分叫法不一的汽车零部件,大家可以收藏备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起来汽车有上万个零部件组成,哪怕是专业汽修员也不可能一下记住。不过我们可以分类记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通常我们可以根据各个零件的使用性质去分类,具体可以分成四类:

①消耗件:主要指即使不用也会自然老化、到期失效的零件。比如密封垫、胶管、皮带、轮胎等橡胶品,火花塞、传感器、继电器、各种滤芯、蓄电池等零件以及各种油液。

易损件:主要指自然磨损消耗的零件,比如活塞、缸套、主销、轮毂、油封等。

③维修零件:主要指汽车运行一定周期时,必须要检查更换的零件。比如轴类、齿类、紧固件等。

④基础件:通常指全寿命零部件,原则上是随汽车报废的零件,损坏时也能修复。比如车架、车身覆盖件、缸体、变速器壳、桥壳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了解更多关于用车知识的朋友,不妨关注我(木沐阳),我会每天给大家分享一些汽车小干货,帮助你们远离用车烦恼。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