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又来了。

前面提到辛弃疾心心念念想着去到前线,抗击金国,但是无奈当时的南宋朝廷并没有这方面的想法,所以辛弃疾也就辗转各地,当着各类的地方官员。到最后,反到遭受弹劾被罢免了官职,回到了他在江西上饶的家,开启了他赋闲在家的日子。

在上饶,他不仅修葺了房子,还在地势低洼的地方开垦了一方田地出来。因为房子旁边有田,所以他特意给房子取了个名字“稼轩”,他也用这个名号作为他自己的别号。辛弃疾在此后二十年间,也就中途出去做了两次小官,时间也都不长,剩余的时光都是在他家这边种种地、旅旅游,所以这段时期辛弃疾创作了很多描写农村风光的词作,比如下面这篇:

《清平乐 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种诗情画意与满腔壮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有雄才大略,却无用武之地,明明想驰骋疆场,却只能赋闲在家种地,个中的愁绪也只有辛弃疾自己能够理解了。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虽然辛弃疾在家种着地,但是其实他内心依旧心怀着家国天下。在他赋闲的这二十年里,天下的局势悄然的发生着一些变化:华北地区的人民由于长期遭受着压迫统治,导致民间起义越演越烈;同时,北方蒙古人崛起,开始不断南下骚扰。这个时候,南宋朝廷也观察到了这些局势的变化,开始准备集结兵马,准备北伐打过去了。在这种情形下,自然朝廷需要启用一些一直以来主张伐金的人。他们便想到了,之前写过伐金建议的辛弃疾,而这个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四岁高龄了。

辛弃疾虽然满怀激情的重新出山,可事实上,朝廷并没有打算真正重用他,只是希望借用他的名声。这期间,辛弃疾来到三国遗址北固亭,有感而发,写下了著名的词作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对战争的意见始终得不到重视,只是被当作吉祥物,呼之则来,挥之则去。辛弃疾总算看出了这背后的意味,最后干脆拒绝朝廷给他安排的差事。在他六十八岁之时,因病重仙逝,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

虽然辛弃疾一生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并未得到圆满,但是他的词作在当时的文坛上还是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主要是两点:一,他的词是继苏轼之后又一次突破了描写儿女情长的传统内容,让词有了抒发忠义之士的家国情怀的作用;二,他的词,既通俗易懂,又能引经据典,既有古典的意象,也有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这是对词表现形式的一种极大的突破。比如说下面两篇: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这个人,可以说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立马定乾坤”。哪怕朝廷不断的轻视他,他北伐收复故地的决心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坚定不移的,可谓是一位当之无愧的爱国诗人

前面说到过,辛弃疾曾赋闲在家二十多年。赋闲在家的经历我也真真实实经历过,个中的感受我也真真切切体味过。在家中闲下来的日子里,就喜欢去到大自然中,去看看身边的草草木木,聆听一下鸟语虫鸣。

《西江月 再游秋霞圃》
林荫小径方斜,落叶池塘散浮。闹市之中一园林,静观乌龟闲游。
旧阁亭内新唱,新人留影旧廊。忽过石门抬目去,又是别番景象。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