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听过这个说法:“孩子3岁之前,不记事”?想想我们自己,3岁前都干过什么?好像还真记不得了,那这个说法,是真的吗?

从事实来看,并不是。

看看最近被拐14年的符建涛,他找到亲生父母后,对妈妈说的一番话,给我们提供了蛛丝马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符建涛第一次给亲妈打电话时,为了让亲妈相信自己不是骗子,描述了小时候的好几件事儿。

他说:

1、小的时候我跟哥哥去动物园玩,我们把蛇搭在哥哥的脖子上,我抓着蛇的尾巴。
2、还有,上学的时候,我不愿意起床,妈妈你就拿几块糖,放在我伸手够不到的地方,那样我就起床了,你还记得吗?

这些生活中的小场景、小仪式,一直被符建涛保存在记忆里,不曾忘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还记得,小时候妈妈经常跟他说的一句话:“你再不听话,就把你卖掉”这句话让他记忆深刻,也正是因为这句话,导致这么多年,符建涛以为妈妈真的把他卖掉了,不要他了。

符建涛妈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这里面有个小事实是,符建涛被拐时刚4岁,已经超过了3岁,像上面那些小场景、小仪式,也不排除他是过了3岁才记起的。

但是,对于类似“你再不听话,就把你卖掉”这样的口头禅,亲妈应该不是过了3岁才开始说,而是3岁之前也一直在说。

毕竟,小孩子尤其是男孩,两三岁时正处在人生第一个叛逆期,也就是顽皮的时候。这个阶段,父母有时会说些吓唬小孩的话,让小孩老实一些。对于这句话,即使被拐14年,符建涛依然记得。

很大原因是,这句话,已经镶嵌在了符建涛的“内隐记忆”里。

1、相比外显记忆,内隐记忆对一个人影响很大

在《全脑教养法:拓展儿童思维的12项革命策略》一书里,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Daniel J. Siegel)提到了两种记忆形式: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常,我们能说出来的记忆,是外显记忆,指在意识层面回忆出来的事件、时间、地点等,比较偏具体一点的记忆;而内隐记忆,是以过去的经验为基础,潜移默化影响着一个人的心理模式和世界观。

相比之下,内隐记忆对我们的影响很大,尤其是那些消极的内隐记忆积累起来的思想包袱,包袱越重,就会活得越压抑。

拿符建涛来说,亲妈的一句口头禅:“你再不听话,就把你卖掉”,就是消极的内隐记忆,在小小的符建涛那里,积累成了思想包袱,以致于他在养父母家十多年,都不敢说出真相,也不敢找亲人。

哪怕是3岁之前,孩子也会记得,那些特殊场景和特殊时刻,比如父母的口头禅、父母批评他、或者肯定他的时刻。这些特殊时刻,会对孩子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在记忆的底板上,留存不同的情绪体验和感受。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生命是由生活体验组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是内隐记忆,这些记忆会成为孩子的潜意识,奠定亲子关系或冷或暖的色调。

那么,内隐怎么来的呢?一个关键过程就是“潜移默化”,而“潜移默化”的前提,就是稳定的依恋关系。

记忆

2、0-3岁,稳定的依恋关系对产生记忆很重要

当年跟符建涛同时被拐的,还有孙卓。两个人同岁,被同一个人贩子拐走,但记忆情况却完全不同。孙卓对原生家庭一点印象都没有。

这里面,除了两个人的遗传、记忆力等个体差异不同,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被拐之前,符建涛跟原生家庭有更强的情感联结。

符建涛被拐之前,一直都跟在母亲身边,依恋关系非常稳定。相比之下,4岁之前的孙卓,跟亲生父母相处的时间并不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岁之前,孙卓是跟奶奶在老家生活,父母迫于生计在外打工,过年过节会回来,孙卓对父母的印象不深。3岁之后,孙卓被父母带到深圳,不过八九天,就被可恶的人贩子拐走。

孙卓还来不及跟亲生父母建立依恋关系,就被带到了养父母家,养父母家对孙卓很好,于是,孙卓的安全感在这里开始建立,记忆也在这里生根发芽。

一个稳定的环境、稳定的亲子关系,对孩子有多重要?那是孩子安全感的全部来源。有了安全感,才会给记忆的产生提供良好的土壤。

记得有个案例,男孩3岁时被拐,被人贩子强迫在路边乞讨。3年后的一天,男孩抓住一个路过的女人,喊“妈妈”。女人一把把孩子推开,大声说“谁是你妈?我的孩子在家!话可不能乱讲,要钱给你就得了!”转过街角后,女人立马报了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男孩,正是女人一直苦苦寻找的儿子。她当时不敢认,是怕惊动了人贩子。最后,警察不但解救了她的儿子,还顺带救出了10多个被拐儿童。

这个案例中,正是因为男孩跟妈妈牢固的依恋关系纽带,让他记住了自己的妈妈,关键时刻救了自己,找回了家人。

孩子产生记忆的前提,是稳定的依恋关系。

所以,那些在孩子小时候,仅凭送几次小礼物、抱过几次孩子、来来去去见过很多次,就想让孩子记住自己,是不太可能的。

在稳定的依恋关系下,孩子能记住的,是那些不同的刺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著名育儿专家黄瑽宁医生,在节目上说过:“想要3岁前的宝宝聪明,就要给他安全感,和源源不断的新鲜事物的刺激。”

当然,这里黄瑽宁医生说的是,想让孩子聪明的做法,而聪明的前提,是得先有记忆力。也就是说,安全感和新鲜刺激,是让孩子3岁前产生记忆力的重要因素。

好,回到我们文章开头的问题:孩子3岁之前,真的不记事吗?答案:并不是。

如果孩子有一个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稳定的生活环境,再加上经常有新鲜感的刺激,孩子的内隐记忆里,就会留存这些特殊的情感体验、爱的感觉。

而如果这些情感体验是温暖的、治愈的,就会形成孩子未来的人生底色,为他应对挫折和坎坷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帮助他形成良好的社会能力和情绪智力。

所以,0-3岁时,尽情地爱你的孩子吧!那将成为他未来整段人生的治愈源泉。

作者:杨何心

家庭教育指导师,硕士,原党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