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期便秘不仅危害我们身心健康,引起腹痛腹胀、皮肤色斑、月经紊乱、焦虑烦躁等一系列问题,还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有着不利影响。治疗便秘,除了常见的内服药物、调节饮食和作息等方法外,我们还可以针灸进行治疗。
河南国康中医药研究院:大量临床实践表明,针灸治疗便秘,具有良好疗效!
不同人群的便秘
★老人便秘
便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经常发生便秘者约占28%~50%。
★孕期便秘
孕妇在孕期中的便秘多为弛缓性便秘。怀孕后,由于胃酸分泌减少,体力活动减少等因素。加上膨胀的子宫压迫小肠,因此容易发生便秘。
★产后便秘
产妇产后饮食如常,但大便数日不行或排便时干燥疼痛,难以解出者,称为产后便秘,或称产后大便难,是最常见的产后病之一。
中医对便秘的辨证分型
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提出了便秘的分类(阴结、阳结、脾约)和辨证施治法。其中“阳结”是指胃肠邪实所致的便秘,即后世所说的“实秘”。“阴结”是指阳虚阴凝,传送失常,或精血亏虚,致大肠干燥者,即后世所说的“虚秘”。“脾约”是指脾虚津少,肠液干燥,以致大便坚硬难出的病症。近年来,便秘的临床分型基本统一分为热秘、冷秘、气秘、虚秘。
1.热秘
大便干结,腹胀腹满,面红身热,口干口臭,心烦不安,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多因阳火偏旺,阴津不足,大肠失调,腑气不通所致。
先针主穴,配支沟、曲池、足三里,用凉泻法,使凉感传到四肢末端。支沟为三焦经之经穴,三焦得通,津液下达而胃气得和,腑气自调;曲池、足三里为手、足阳明之合穴,以泄热保津。诸穴合用,腑气通调,大便可通。
2.冷秘
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胁下偏痛,手足不温,呃逆呕吐,舌苔白腻,脉弦紧。
多因阴寒内结,阳气不运,痼冷沉寒所致,常见于年老体弱之人。
先针主穴,配中脘、大横、足三里、丰隆,用热补法,使腰骶、腹部和下肢产生温热感。中脘、大横可温中散寒;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丰隆为胃之络穴。诸穴合用,可通调腑气,共同达到助运通便的目的。
3.气秘
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矢气,腹中胀痛,胸胁满闷,嗳气频作,食少纳呆,舌苔薄腻,脉弦。
多因肺气不足,大肠传送无力,糟粕停于肠道所致。
先针主穴,配次鶻、尺泽、中脘、足三里,用补法,使针感传至腰骶、腹部和四肢末端。肺主气、肾纳气,次醪、尺泽能补肾气、肺气;中脘、足三里能补中益气。诸穴合用,共同达到助运通便的目的。
4.虚秘
粪质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临厕努挣乏力,便难排出,汗出气短,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多因精血不足,肠道无血以滋、无津以润、大便涩滞难行所致,常见于血虚津亏的患者,且多发病缓慢,病程长。
先针主穴,用平补平泻法。配支沟透间使,用泻法;次醒、三阴交、照海用补法,使针感传到腰骶、腹部和四肢末端。支沟透间使用泻法,是治疗习惯性便秘的经验配穴;次體、三阴交、照海用补法,以养血益精,滋水行舟。诸穴合用,共同达到养血通便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