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逻辑变了吗
过去的一年多,楼市多少有点惨淡,手握多套房的家庭都在琢磨一件事:是不是把老房子卖掉?
上个月,楼市传出了一些利好消息,很多人就开始幻想,房价新一轮的反弹是不是又要来了?
过去20年,我们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外循环。所谓外循环,就是我们生产商品,然后出口到国外,赚取美元。
这些美元,在国内会分成两条路:
第一条是汇集到央行,变成外汇储备,然后购买美国国债,回流美国的金融市场。
这也间接导致了美国不管是国债还是股市的泡泡都吹得很大。
第二条路是以外汇占款的形式,变成了新增发的人民币。
过去20年,我们的货币供应量一直很充足,楼市作为最大的货币蓄水池,受益最多,这也是房价不断上涨的主因。
可以看到,曾经的外循环,既憋大了美国的证券市场,也憋大了国内楼市。
但是,由于我们的经济发展的太快,最近几年,有些国家坐不住了,之前稳定运行的外循环慢慢变得不稳定了。
在外循环的时代,房地产有三个很积极的作用:
一是改善了老百姓的居住条件,提供了大量就业;二是当了货币蓄水池;三是开发商和地方政府一起,把城市的基础设施搞起来了。
但是,随着房价一轮又一轮的上涨,高房价的负作用越来越突出,甚至变得很要命。
高房价的负作用大概有四个:
第一,也是最关键的,高房价压低了生育率,现在的生育数据有多难看就不用多说了。
对我们这代人来说,想找个好工作就必须去大城市,但大城市的房价都很高,人是进了城,但因为买不起房,所以根扎不下来,大多数人都是一种漂着的状态。
再加上,高房价导致了高房租,大城市的收入虽然高,但交完房租,剩的钱也攒不下多少。
买不起房,还攒不下钱,结婚生子这些事就只能不停的向后推。
第二,高房价导致了收入分配不公平。根据野村证券的报告,中国70%-80%的贫富差距来自于房地产。
现实中,很多人几十年的工资都赶不上房价一年的上涨。谁买房早,谁碰上了拆迁,谁大胆的去炒房了,谁就更富有,这种财富分配方式不健康也不合理。
第三,高房价耽误了科技创新和国内消费。
科技创新和国内消费就像未来经济发展的任督二脉,这两块十分十分的重要,如果打通了,那将来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就不成问题,但如果打不通,那就很麻烦。
第四,高房价本身就是风险。资产泡沫破裂之后,经济一般都会出问题。
因为中房和美股现在都有泡沫,所以很多人喜欢拿中房和美股做比较。疫情之后,美股的泡沫越吹越大,现在几乎成了美联储的心病,未来弄不好就是一地鸡毛。
为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我们的楼市不能像美股那样,一涨再涨了。
当外循环变成了内外双循环,房价的持续上涨就失去了根基,高房价带来的这些负作用也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了,时代真的变了。
楼市是不是正在回暖?
在最近的各种调控政策中,最重要的有两个:
一是针对房地产企业的三道红线;二是针对银行的贷款集中度考核。
三道红线让银行没法向房地产企业直接输血,而贷款集中度又限制了居民按揭贷款的规模。
以前房地产企业都是一手拿着银行的开发贷,一手拿着老百姓交的预售款,杠杆加的很高。
但现在,不但开发贷拿不到了,因为房子不好卖了,预售款也拿不到了,这直接导致很多房企流动性紧张。
我们都知道,房地产和金融环环相扣,房企难受了,银行就会跟着难受。
为了拉兄弟一把,加速房地产企业的新房去化,银行的按揭贷款很自然的就会偏向新房。
二手房因此出现了限贷、停贷的问题,流动性逐渐被锁死。
对手握多套房的家庭来说,最郁闷的事有两件:
一是二手房不好卖了;二是房子不但卖不出去,而且拿在手里还要交税。
在二手房流动性越来越差的当下,房产税竟然开始试点了,这将大大提升房子的持有成本。
如果有人还想握紧房子,坐等未来流动性宽松,再抛售房产,那这个等待的成本,会因为房产税的出台而变得越来越高。
未来的房产税很可能会设一个免税面积,然后再根据各个家庭持有房产的套数和总面积设置累进税制,也就是说,谁手里的房子多,谁承担的税率就高。
如果房产税真的这么设置,那很显然,为降低税率,少缴税,有多套房的家庭,会加速变卖房产。就算把卖房的钱存银行,也总比交累进的高税率好。
甚至,聪明一点的家庭,会把分散持有的多套房产卖掉,然后换一套核心地段更贵的房子。
核心地段的房子有两个好处:一是因为稀缺,所以抗跌能力强;二是因为租房的需求旺盛,涨房租会比较容易。
房产税如果开征,那一二线城市核心地段的好房子可能还会涨价,而偏远地段的房子,或者老破小则会因为各方的集中抛售,而价格下跌。
流动性降低,房产税试点,再加上房贷利率上涨,这三条加起来让房子,尤其是不太好的房子,吸引力越来越低。
根据央行19年的数据,有两套房子的城镇居民家庭占比31.0%,有两套以上的占比10.5%。
房子这东西,如果卖不出去,那它账面价值再高,也不过是纸面财富。
在房产税尚未落地,流动性又稍稍放宽的当前,尽快处理掉手上多余的房子,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老房子是不是要尽快出手?
很多家庭之所以留着老房子,最大的念想就是等拆迁。一旦拆迁来了,老破小就变成了新房子,价值倍增。
2015年,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同时消化掉部分城市的房地产库存,国内推了一波棚户区改造。
据平安证券的数据,2016年至2020年,棚改拉动的住宅销售占了全国住宅销售的10%。
大量拆迁户拿着拆迁款入市买房,楼市的库存消化掉了,房价也涨了一波。
但是从2019年开始,棚改开工总量大幅减少。2018年,棚改开工量还有626万套,到了2020年,就降到了209万套。
甚至在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棚改的表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旧改。旧改和棚改的差别挺大,前者更像是旧楼翻新,而后者则是大拆大建。
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推动房价上涨的棚改已经有点不合时宜了。
总的来说,以后想靠着老房子拆迁暴富,机会将越来越少。
可能很多人会说,不拆迁也没关系,老房子占着城区最核心的地段,周围的学校、商场什么的都是最好的,就算房子老了,但地皮会一直增值。
这个说法有一点道理,但前提必须是一个城市的核心地段固定不动。
北京的中心一直是故宫,所以二环里的老房子会一直比五环外的新房子贵。
但是国内大多数的城市,尤其是二线及以下的城市,包括济南、郑州、合肥、青岛,他们的市中心,也就是核心地段是在不断移动的。
这些城市的老城区虽然有很多地标建筑、有挪不走的自然景观、历史遗迹,但是房价最高的地方却普遍都是刚刚建起来的新城区。
各种高楼林立、现代感十足的新区或者CBD,不管是在建筑标准上,还是在居住舒适度上都
比老城区高了一大截。
外来的富裕人群、以及老城区的有钱人慢慢的都往新城区迁移,土豪住进了郊区的别墅,中产搬到了新区的大平层。
相应的,优质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商业资源等等都会跟着有钱人的步伐,慢慢迁移到新城区。
新城区的配套越来越好,房价也越来越贵,整个城市的核心地段就从老城区挪到了新城区。
住过老房子的都知道,房子老了,就普遍会有墙皮脱落、墙壁渗水、设施老化、管道堵塞、甚至物业差等很多问题。
老房子的价格就是靠地皮撑着,如果市中心挪走了,还有多少人会接盘老房子?
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分化会越来越严重,一二线大城市和三四线小县城的房价分化、新房子和老房子的房价分化、核心地段和非核心地段的房价分化。
整体上,房价坚挺甚至上涨的地方,一定是人口流入、产业兴旺、高收入群体聚集的地方,
如果你手里的老房子不在大城市的核心地段,那越早出手,可能越好。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