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用地

居住用地(R),是国家住建部2010年度发布、2012年执行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一种分类类别。从大类至小类,依次是“城乡用地”→“建设用地(H)”→“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H1)”→“城市建设用地(H11)”→“居住用地(R)”。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居住用地,包含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四大部分。其又可细分为一类(R1)、二类(R2)、三类(R3)居住用地。

一类住宅用地(R1):是指高端的低密度居住用地,包括别墅区、独立式花园住宅、四合院等,一般在3层左右或3层以下,公用交通和服务设施齐全、布局完整、周边环境优美。

二类住宅用地(R2):是指中、高密度的居住用地,公用设施、交通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较为齐全、布局相对完整、环境良好。

三类住宅用地(R3):是指需要加以改造的、简陋区为主的居住用地,包括环境较差的危改房、棚户区、临时住宅等,周边公用和交通设施不齐全。这类用地在我国大多数城市中均有一定存量,旧改也有一定难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三类住宅地划分,在建筑类型、居住人口和密度的划分有所不同,因此拿地的难度和价格也就有所不同。

一类住宅用地以1~3层的低层住宅为主,容积率小,绿化率也相对高一些,如别墅、洋楼、四合院等。二类住宅用地则以中高层住宅为主,普遍集中在10~30层之间,容积率大,如高层小区、高层公寓项目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类住宅用地因人口密度小,市政公共社会及各方面配套都比较完善,生态、治安、人文等环境氛围都会比较好,人们当然也会有更好的居住体验和舒适感。二类住宅用地因为人口密度大,各方面的布局和配套都要差一点,总体上不如前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类住宅用地,在我国大多数城市中均有一定存量,旧改也有一定难度。

住宅用地

住宅用地,则是按土地用途的标准,划分出来的“建设用地”中的子分类之一。住宅用地,又可细分为“城镇单一住宅用地”、“城镇混合住宅用地”、“农村宅基地”、“空闲宅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城镇单一住宅用地,是住宅用地分类中的一种,指的是城镇居民的普通住宅、公寓、别墅等用地。与“单一”相对的是“混合”,城镇混合住宅用地,即城镇居民以居住为主的住宅与工业或商业等混合用地。

后者多为50年产权年限的房子,或商住性质,或综合用地性质,如公寓、商住楼等类的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住宅用地的各类性质,如“城镇单一住宅”或“城镇混合住宅”常见于购房者的产权证上面,以表明它的土地用途。而居住用地(R),常见于住建部或土地管理局等部门审批公示的各种规划图中,二类居住用地(R2)则是最常见的一种,尽可能平衡目前国内多数城市住房需求紧张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