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1月11日,天还未亮,沈阳大帅府中便传出了一则惊人的消息:张学良枪毙了杨宇霆和常荫槐。
消息一出,全城震惊。
张作霖
彼时,离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仅过去半年,奉军仍处于人心涣散之状态。而杨宇霆与常荫槐又是奉系中的重要将领。按理说,张学良此时刚接手奉系,不应该在此时做出如此打击军心的事。可事情就是发生了。
那么,刚接手张作霖之职的张学良,为何偏要枪毙这两位奉系重要将领呢?
要想知道这个问题,不妨先来了解一下杨宇霆的生平。
一、杨宇霆二投奉军
杨宇霆,字邻阁,1885年出生于辽宁省法库县,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杨宇霆
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杨宇霆学成回国后曾任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副官一职。辛亥革命爆发后,杨宇霆转任奉天军械所所长。也正是在这里,杨宇霆遇到了他的贵人——张作霖。
1916年,因袁世凯倒行逆施,全国爆发反袁浪潮。不久后,袁世凯的皇帝梦破碎,郁郁死去。
袁世凯一死,全国时局再次动荡起来,各路军阀都欲入主京城。其中也包括张作霖。
在杨宇霆的参与策划下,张作霖会同陆军第二十八师师长冯德麟,用武力赶走了袁世凯的亲信段芝贵,夺取了奉天政权。
就这样,张作霖爬上了奉天督军的宝座。而在此次行动中负责出谋划策的杨宇霆,自然也成为了张作霖眼中的“宝藏”人物,他从一个中校所长,一跃成为了奉天督军公署参谋处长、参谋处长。
从此,杨宇霆便成为了张作霖身边的“智多星”,颇受信赖。
然而“人心不足蛇吞象”,一个人对权利的欲望是无止境的。随着张作霖对杨宇霆的宠信加深,他的野心也开始暴露。
在张作霖发展奉系的同时,杨宇霆和徐树铮也一直在借着奉军势力,培植和发展自己的势力,以便自成体系。他们背着张作霖另编了四个旅。不过,此事最后还是被张作霖的亲信张景惠发现,并上报了。
张作霖
也是因此,张作霖第一次对杨宇霆大发脾气,并撤掉了杨宇霆的所有职位。也是在这时,杨宇霆负气离开了奉系,离开了张作霖。
杨宇霆走后不久,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
在该战争中,张作霖由于援助了直系,直系军阀控制的北洋政府任命他为东三省巡阅使,他拥有了东北的地盘。
彼时,说张作霖是“东北王”也不为过了。
可人一旦有了地位,野心自然也大了起来。此时,张作霖手中虽然拥有如张景惠、张作相等重要人士,但作为奉系军阀的中流砥柱,却日益感到在这些人中,没有谁能比得上杨宇霆的精明干练,可以为他出谋划策的。
正是基于这些因素,张作霖又有了重新启用杨宇霆的想法。于是,张作霖开始联系杨宇霆。
当时,离开奉系不久的杨宇霆正在为谋生而奔走。他在接到张作霖的消息后,受宠若惊,当即便去到了沈阳城。而张作霖也信守承诺,给了他“巡阅使署总参议”一职。一时间,张作霖对杨宇霆的宠信,又迅速升高起来。
二、杨宇霆失势
杨宇霆走下坡路,是从他任江苏督办一职开始的。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杨宇霆、张宗昌等人都捞到了不少好处,特别是杨宇霆,竟得到了江苏督办一职。
战场上有功之士,得到奖励确实无可厚非。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这一战中战功卓越的郭松龄却一无所获。当然了,这也怪不到杨宇霆身上。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就有些说法了。
1925年,郭松龄在“诛杨宇霆,逐王永江,消弭战祸”的口号下,突然举起了反奉的大旗。这就令人有些疑惑了。对此,不少人都认为是杨宇霆把郭松龄逼反的,其中也包括张作霖。自此之后 ,张作霖也不再像之前那么信任杨宇霆了。
但要说对杨宇霆意见更大的,还是张学良。他不仅失去了多边的得力臂膀郭松龄,还因此遭到了父亲的责骂,故而对杨宇霆的迁恨与日俱增。
杨宇霆是一个骄傲自负的人。他自恃功高,有张作霖做靠山,根本不把他人放在眼里,也看不到周围人对他的不满,仍然一意孤行。
1928年6月,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爆发。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后,张学良子承父业,掌握了东北的军政大权,“少帅”终成“大帅”。
张学良
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杨宇霆却总以“老臣”自居,轻视张学良,动辄直呼其名,露出教训口吻。
一开始,张学良虽然有些不满,但还是可以接受的。可时间一长,这位手握大权的青年将军就有些不舒服了,特别是在杨宇霆与骄横鲁莽的常荫槐串通一气之后,就更加无法忍受了。
常荫槐也是张作霖十分宠信的部下,曾当过军事执法处处长、奉天全省清乡局总办等。不过,他在职期间因杀戮过多得罪过不少人。其中就包括张学良。所以,当其和杨宇霆勾搭在一起针对自己后,张学良自然十分恼火。
三、势大欺主,埋下祸根
张学良刚接手奉系时,奉军早已不负往日荣光。在外部,日本人对其虎视眈眈;在内部,常荫槐与杨宇霆结成一股势力,专横弄权,咄咄逼人。因而东北政局中的不少人,也开始对张学良能否维持东北的局势产生了怀疑。
这,令张学良大伤脑筋。
思来想去,张学良最后决定接触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他开始与蒋介石谈判“统一”、“易帜”的问题。
在当时的奉系之中,对于张学良的这一决定,多数人是支持的。可偏偏,常荫槐与杨宇霆两人对张学良的决定持反对态度。这样一来,旧怨新隙,迫使张学良不得不再次考虑对杨宇霆、常荫槐怎么处理的问题了。
可是,真要除掉这俩人,张学良这个决心也是不好下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段时间里,张学良为了缓和自己与杨、常两人的关系,曾多次携夫人于凤至去往杨公馆拜访,示意于凤至和杨宇霆的三姨太结拜干姊妹。张学良甚至还亲自为他们写了“兰谱”,备了一份厚礼,派人送过府去。
然而令张学良没想到的是,杨宇霆不但不同意,甚至还把所有礼物都退了回来,理由是“行辈不对”。这使张学良及于凤至感到了莫大的轻视和侮辱。
既然关系调和不动,那么张学良也只能选择来硬的了。对此,张学良曾拟定过三个办法:
一是干脆把政权让给杨宇霆与常荫槐二人去干,自己离职出国,但张学良担心部下不同意他下野;二是硬把杨宇霆和常荫槐二人撤掉,驱逐出境,不过张学良也怕他们不肯听命;三则是只杀掉常荫槐,但张学良却担心这样会打草惊蛇,引起杨宇霆暴动。
也是基于这种种不良因素,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张学良决定一次除掉两个。就这样,由多年疑怨而集成的杀机,在张学良胸中形成了。
四、帅府逼宫,秘遭处决
1929年1月10日下午,杨宇霆、常荫槐来到了张学良府中。他们以将中苏合办的中东铁路纳入管辖为由,要求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并要常荫槐担任。
对此,张学良以“东北刚安定,涉及外交之事应从长计议”婉拒了。
常荫槐
杨、常二人走后,张学良用电话把警务处长高纪毅召进了帅府,对高说:
杨宇霆、常荫槐二人欺我太甚,他们想尽办法阻挠全国统一。今天又来强迫我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并要发表常荫槐为铁路督办。他们要我立刻签字发表,太不像话了!现在他们正回去吃饭,少刻就会回来。我给你命令,立刻将他们二人处死,你率领卫士去执行好了!
高纪毅领了命令之后,当即便带人在老虎厅(椅子上蒙着老虎皮的正厅,当时称为老虎厅)埋伏了起来。
不一会儿后,杨宇霆与常荫槐两人果然再次来到了张学良府中,并走入了老虎厅就座。这时,高纪毅率领6名卫士执枪冲了出来,向杨宇霆宣布道:
奉长官命令,你们二人阻挠统一,着即处死,立刻执行。
看到这样的场景,杨宇霆二人立刻明白了什么,可一时间竟连一句话也没说出来。不一会儿后,随着几声枪响,杨宇霆与常荫槐也就此结束了自己的性命。
当时,杨宇霆不仅在奉系内,就是在国内各派军阀中,甚至在国际上,都是一个有影响的人物。那么,张学良该如何处置枪毙杨宇霆一事呢?要知道,此事如果没有处理好,那对东北政权的声誉和巩固是会造成巨大影响的。
因此,事情一过,张学良便立即指令高纪毅把荣臻、刘鸣九等奉系重要人物召集了起来,研究处理善后事宜。他们一方面电告驻天津代表胡若愚,要他立即向南京报告处死杨宇霆、常荫槐的原因和经过,一面拟写布告和电报。
次日,电报从东三省保安总司令部发出。在该电报中,张学良除了指责杨宇霆与常荫槐外,还给他们列出了三条罪状,如“暗结匪徒,困危国家”等。
在此后的时间中,虽然杨宇霆与常荫槐被杀一事仍在沈阳城内疯传,但随着2月4日国民政府的吴铁城来到东北,与以张学良等为首的一批东北高级官员,宣布“东北易帜”之后,此事也就慢慢平息下来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