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的上天,血压也上天,平复了两天之后才能沉下心来写这篇文章,不保证写的过程当中血压升高。
前两天,几家媒体纷纷报道了一件奇事,来源钱江晚报,在澎湃新闻、新浪财经,甚至人民网旗下“人民资讯”转载。
事情是这样的。
男主角是31岁的小刚是全旺镇人,在一家KTV工作,不久后开始吸毒;女主角是90后的小敏,2013年小敏来到KTV工作,与小刚成为了同事。
在小刚猛烈的追求下,两个人开始交往,就当故事要向爱情方向发展时,话锋一转:
在小刚的诱惑和唆使下,小敏也开始吸毒并染上毒瘾。
说的很清楚,小刚把小敏“带上道”了,成了一起悲剧。2014年,两人因为吸食毒品被公安机关查获,此后三年,两人多次被公安机关查获。
小敏还年轻,痛定思痛,决心戒毒!
2017年,两人都被安排在全旺镇社区康复。小敏积极参加社区康复,想法有了转变,决心戒除毒瘾回归社会,开启全新的生活,她对小刚的态度也很明确:“他是我这辈子最恨的人,我的青春和未来都被这个男人毁了!”小刚来一次康复站就要问一次小敏,小敏则是会躲着小刚,表现出一刀两断不再联系。
(这里要普及一下法律,社区康复之前,两个人应该经历了强制隔离戒毒,一般是按性别分为男所和女所,两人是见不到的,断了很长时间联系。)
当我以为事情就要结束的时候,隐藏的真正男主角登场了!
95后的禁毒“社工”徐先生出现了,这里的社工要打上引号,接下来会再谈到。根据报道内容,徐先生是个单身青年,被“老娘舅”这样的征婚节目耳濡目染。
小刚每一次询问,小敏每一次躲避都被徐先生看在眼里,“月老”瞬间附体,小刚的死缠烂打在徐先生眼里是真爱的表现,一个莫名其妙,连徐先生自己都不知道对不对的神逻辑就此产生:
如果两人能结成伴侣,也许会有助于戒毒。
带着“老娘舅”的深刻理念,从相亲节目习得“说媒”的专业方法,先后9次到小敏家劝说与小刚复合,越挫越勇,足够刘备请诸葛亮出山三次!
坚定的小敏躲过了死缠烂打的小刚,却没抵过徐先生的多次“谈心”,小敏终于经受不住了,报道里也写到了她的心路历程:
禁毒社工的话应该没错。
禁毒社工,代表了戒毒专业人士、政府部门、客观评价,况且徐先生这么热心为人着想,怎么会错呢?于是今年5月份,小敏和小刚喜结连理,徐先生成了婚礼证婚人,吃上了幸福的“猪脚”,月老梦被满足的徐先生对记者说道:“现在两人互帮互助、互相监督,共同戒毒,正在慢慢步入全新生活,明年就应该可以彻底康复。”
先不提互帮互助有没有可能,“彻底康复”这个概念请问徐先生是怎么理解的?
戒毒康复的事情到下一篇文章再讲,分割线下面,我分割一下这个“专业的”所谓禁毒“社工”。
一、伦理
案主自决。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应当是社工对待案主的基本价值观,而徐先生却9次上门说服小敏??这个操作实在是有失妥当!
第九条 社会工作者应培养服务对象自我决定的能力,尊重和保障服务对象对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决定进行表达和选择的权利。《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指引》
保密原则。将所说的内容留在每次咨询当中,而不是拿着咨询中的事情去和另一个服务对象去说。
对专业负责。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需要每名社会工作者共同维护专业性,促进专业发展,向社会大众传播正确的社会工作理念,促进社会工作在大众当中的认知。而这篇文章的发表,徐社工肯定是会看过后审核才能发的,原文当中还有徐社工的真名,这是为了宣传自己?对社会工作在国内的发展是不是正确的?这个发表实在是非蠢既无知!
第十八条 社会工作者在提供专业服务时,应诚实、守信、尽责,积极维护专业形象。《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指引》
社工要不断学习成长。报道中没有给出徐先生的专业学习经历,退一步讲也没有说培训经历,从报道当中来看,徐先生的“专业成长”还停留在相亲节目上。另一方面,当媒人是为了满足徐先生自己的虚荣心还是有什么理论支撑?看来应该是满足“让人牵手成功”的自我虚荣心上!
第十九条 社会工作者应不断内化和践行专业理念,持续充实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专业能力,促进专业功能的发挥和专业地位的提升。
伦理部分引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的《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指引》,愿意的话也可以参考国内外其它的伦理守则,还会另有收获。
二、理论
戒毒康复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包括了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工作,根据不同戒断的案主有不同的侧重。
社会工作理论不好说,缺乏婚姻经历的单身徐先生,仅凭综艺节目经验,撮合两个戒毒者复合;凭借结伴“可能”“也许”“应该”“大概”“没准”有助于戒毒,就勇于推动两人结为连理!
众所周知的是,小敏远离这位前男友可以让她远离影响自己的毒友圈,戒毒先断友,从而减少复吸的概率。徐先生可能想不到的是,两个人恩爱的时候可能有利于戒毒,一旦遇到压力或者闹矛盾的时候,只要有一方经不住压力复吸,另一方八九不离十也会复吸。况且两人社区康复的时间并不长,戒毒康复的稳固程度有多少?是一个未知数。
最后想说的其它
社工这一概念在国内的语境下可以是:社会工作者、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社会服务工作等等。就算是社会工作本科的学习,对于社会工作伦理的学习仍然是个短板,在工作当中,各种各样的培训更是实务方法的训练,少部分理论的学习,几乎没有专业伦理的学习。
这一方面是因为国内社会工作伦理不够成熟,另一方面是社工为了多快好省的能上手工作,又或是项目制的工作开个活动就算是“社会工作”了,而让从业者浮躁,不会沉下心来关注伦理。
立法的缺失让这个专业几乎是考过证就可以自称社工,但是相应的管理机制没有建立,也没法执行。
媒体的工作确实需要博人眼球才能吸引来看的人,然而“社工”在中国并不是一个人尽皆知的职业,甚至许多人还抱有误解,而这样一篇报道,会让人们以为:原来这就是社工!
事实上,社工不是这样的!
社会工作是一项以专业理论、专业方法和专业伦理组成的专业,媒体应当想办法体现的是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性,让人们正确地认识“社工”,而不是找到一个新闻点就要“挖掘故事”,甚至采访的人都不太了解什么是社会工作,就赶鸭子上架的去写内容,这对于社会工作的发展是不利的。
又要说回伦理,社会工作者应当维护专业形象,但是文中的“社工”与之背道而驰!
最后,答主想说的是,社会工作者要专注于自身的发展,包括专业理论、专业方法、社工个人发展等等,最重要的是专业伦理!!
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指引: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4%BE%E4%BC%9A%E5%B7%A5%E4%BD%9C%E8%80%85%E8%81%8C%E4%B8%9A%E9%81%93%E5%BE%B7%E6%8C%87%E5%BC%95/3058552?fr=aladdin
美国社会工作者伦理守则: https://www.sohu.com/a/214822691_100005178
香港注册社会工作者工作守则: https://www.sohu.com/a/214822615_100005178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