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河南省永城市北郊的芒砀山,其实并不雄伟。虽然绵延了14平方公里,但它拥有的二十余座山丘最高的也只有157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尽管如此,由于周边都是沃野千里的大平原,在豫皖苏鲁四省交界处突兀而起的这一组群山已然成为了人们瞩目的焦点。在秦末的乱世风云中,英雄末路的陈胜败亡在芒砀,但汉高祖刘邦却在这里斩蛇而起,最终建立了大汉王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那以后,芒砀山就成为了汉室的紧要之处。刘邦的儿子汉文帝刘恒在芒砀山建起了高祖庙,并先后将除太子以外三个儿子中的两个分封在这里,希望他们能够世世代代保护这块龙兴之地。

初探神秘大墓

1992年4月,几位村民在开山取石中意外发现了一个看似十分幽深的山洞。好奇之下他们将洞口扩大并进入山洞后,才意识到这里竟然是一处人工开凿的石室。而且石室还另有通道一直延伸到山腹的深处。

然而遗憾的是发现这个秘密的人并没有立刻通知有关部门,而是邀请好友一同进入石室探险。就这样发现奇异洞穴的消息很快就在村民之间传开了,越来越多的人跑到洞穴所在的保安山山腰处尝试钻进洞穴一探究竟。

于是,当永城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们驱车几十公里赶到现场时,他们发现现场的情况十分严峻。村民挖出的洞口已经非常光滑了,已经有不少人从这个洞口进入到了石室当中。

看到这样的情景,心急如焚的两位考古人员没有犹豫立刻钻进了狭窄的盗洞中。进入盗洞后不久,他们就来到了一间石室。在充电灯灯光的照射下,他们发现这是一个完全由人工在岩石中开凿出来的石室,空间面积足有10平方米左右,高则接近3米。

考古人员很快在这间石室狼藉的地面上发现了一些黑色的木炭和灰白色的骨骼。木炭可以用来防潮,是古代许多大墓中的标准配置。

经过仔细观察,考古人员终于根据经验做出了初步判断。这些骨骼都是马骨,这间石室应该是一间车马室,属于一个大型墓葬的组成部分。考古人员进入的这个位于山腹中的建筑,会是一位帝王的陵寝吗?如果真是这样,他的主人又是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前178年,汉文帝将芒砀山附近包括砀郡、下邑、睢阳在内的8座郡县一同划归梁国,并将自己最喜爱的幼子刘揖封为梁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幸的是仅仅过了十年,这位梁王就因坠马受伤而死。出于对梁国重要性的考虑,文帝在太子刘启之外剩余的二子中又挑选了一位新的梁王。这位新梁王就是文帝的嫡次子刘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嫡次子,刘武虽然不是文帝最喜爱的儿子,但却得到了同父同母的大哥太子刘启的重视。公元前157年,文帝驾崩,太子刘启继承帝位,是为汉景帝。这一时期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就在这样大好的形势下,西汉帝国却突然发生了一场险些颠覆政权的叛乱。七位宗室诸侯王不满于中央政权的削藩,悍然发动武装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就在危急时刻,东进的叛军主力却在梁国意外的遭遇了刘武的顽强抵抗。最终景帝采纳名将周亚夫的策略,牺牲刘武以梁国拖住叛军主力,周亚夫则迂回至敌以后,断绝了叛军的粮道。在很短的时间内消灭了战争结束。作为补偿,刘武得到了大量的赏赐,梁国也空前壮大。

自此,包括刘揖、刘武在内直至西汉末年,梁国一共传承了九代。据史料记载这些梁王大都选择芒砀山作为自己的长眠之地。

经过仔细观察,两位文物工作者发现在这间车马室中,除了木炭和马骨外已经没有什么有价值的文物了。于是在商量过后,他们决定沿着石室继续向里走。山洞打穿的是车室内侧的顶部,当两位文物工作者走出车室入口时,就进入了墓葬中连接墓道和墓室的前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前庭他们赫然发现整个空间都被一块块巨大的条形石块塞满了。经过事后的统计人们才知道在前庭以及墓葬内部的几处甬道中,这样重达一吨左右的巨石,竟然有三千多块。

前庭崖壁和塞石形成的缝隙其实很窄,没走几步就走不动了。在这里他们又发现了一间车马室。

走过相邻的两间车马室,面前就出现了一条在纵横交错的墓道塞石中硬生生开凿出来的盗洞。考古队员从盗洞里面爬了六七米远,到达了一个比较大的空间。后来他们才知道这个空间就是墓葬真正的入口,也就是从前庭进入山体后原本的墓门所处的位置,从这里开始才真正进入了这座庞大的陵墓。

走出这处稍显宽敞的空间,盗洞又一次变得低矮狭窄,而且倾斜下行。他们猜测自己应该是进入了一条长长的甬道。

就这样,两个人在盗洞中艰难前进,一边观察情况,一边对墓葬的境遇忧心忡忡。和之前的车马室一样,甬道两侧的5间耳室也惨遭洗劫,留下的文物大多残缺不全。

匆匆观察完这些耳室,他们继续向山腹内前进,阴森潮湿的盗洞显得如此漫长。终于他们爬出了甬道,眼前豁然开朗。他们到达了之后被称之为东宫的一个空旷的空间。

这个被称为东宫的巨大空间早已深入山腹,距离前庭入口已经接近40米,这里长达16米,最宽处足足有13米。

看到这样巨大的空间,考古队员们一度以为他们已经走完了大墓的全部。因为在此之前,芒砀山区已经发现了3座西汉梁王陵墓其面积与形式都与此相仿。

芒砀山梁王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6年,在芒砀山区一座高度仅有88.6米,名为僖山的小山丘上,考古工作者发掘了一座梁国末期的梁王陵墓,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和宝石文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家利用西山出土的一千多枚玉片,还成功的修复了一件金缕玉衣,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此各类文物中的精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7年至1990年,同样是在保安山与新发现的大墓相距不足一公里的保安山南麓柿园村,文物工作者还意外的发现了一座大型崖室墓,主人正是梁孝王的长子梁共王刘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买墓由墓道甬道主室及十几件耳室组成,与考古队员眼前的神秘大墓更加接近。尽管历史上曾经多次被盗,但在刘买墓中还是出土了不少珍贵的文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室中不仅保存有重达万斤的225万枚铜钱和一批珍贵文物,而且位于墓室顶部的一幅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神兽为主的大型壁画《四神云气图》,还被学者赞誉为敦煌前之敦煌,成为了我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大型壁画。

1991年,刘买墓的发掘被评为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发现。1992年《四神云气图》被整体切割移至河南省博物院保存成为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在芒砀山不仅接连发掘的大型墓葬让人惊奇,其实就在新发现的大墓百米开外竟然还有一座大墓,但和其他墓葬不同的是这座大墓呈现出的是洞口完全敞开的状态。根据历史记载它的主人就是梁孝王刘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孝王墓之所以被称为梁王避暑洞,正是因为他洞门大开,洞内幽深宽敞,因此成为了炎热夏季里人们纳凉避暑的好去处。

作为西汉梁国王陵的垂范,梁孝王墓同样由墓道、甬道、主室以及十余间耳室组成。比起刘买墓和新发现的这座大墓,只是在主室外侧多了一个回廊而已。

初探结束

观察到这里,考古人员已经做出了初步判断这或许就是另一位梁王的陵墓。通过系统的发掘和清理应该很快就能搞清楚墓主人究竟是谁。可是走到东宫的尽头时,一个新的发现又让他们对自己的推断犹豫了起来。

看似已经到了尽头的陵墓又出现了一条用塞石填满的甬道,爬进新发现的二号甬道,两位文物工作者发现这里比之前的一号甬道略短,但两侧同样各有两间耳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墓室里面涂满了朱砂,墓室的门也被打烂,碎片散落在地上。虽说二号甬道让文物工作者感到惊艳,但当他们穿过甬道来到另一个开阔的空间时,感受到的就不仅仅是惊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个完全超越了东宫的巨大空间,面积相当于东宫的四倍。在拥有6间耳室的主室周围,环绕着与梁王避暑洞一样的宽阔围栏。回廊本身也有四个开口,其中两个通向两条再次发现的深邃甬道,另外两个则是两间十分特别的耳室的入口。

这个后来被称为西宫的空间长度接近24米,最宽处更是达到27米。仅仅这一个空间就超过了梁王避暑洞面积的总和。

观察至此,考古人员发现这座开凿于山腹中的巨大陵墓,不仅面积超过了以往发现和发掘的梁王陵墓,甚至可以说是目前中国甚至整个亚洲最大的崖室陵墓。

那么这样一座宏伟的超级大墓,墓主人又会是哪位非同寻常的重要人物呢?在这个巨大的空间里,还有两条幽深的甬道不知通往何处,就在两位文物工作者在纠结要不要进入一探究竟时,一个意外的原因让他们不得不退了出来。他们所携带的充电电灯也马上将要没电,他们只有顺着原路返回。

走出陵墓在耀眼的阳光下,之前几个小时的黑暗以及在局促的空间里莫名的敬畏都像是化作了一场梦。此刻在两位考古队员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尽快向上级报告。

开始发掘

惊人的消息一级一级向上传递引起了重视。1992年5月,时任河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的张志清接到了组建芒砀山考古工作队的命令。

来到现场,张志清立刻展开了对整个芒砀山区的摸底调查。可是在对现场进行了大范围的考察后张志清却认为对这座神秘陵墓的发掘时机依然不到。

他力主先对陵墓外围,包括梁孝王墓前的一片台地进行发掘。因为此刻考古队员们已经开始对上千年来人们一致认定的名为梁王避暑洞的梁孝王刘武墓产生了一丝怀疑。

张志清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推断,部分原因来自于他对梁孝王刘武以及西汉梁国历史的分析。由于在七国之乱中,刘武受到委屈并立下功劳,加上太后的宠爱,景帝也对自己的弟弟推心置腹极其信任。

据说在一次宴席中,微醺的景帝竟然说出“千秋万岁之后,当传位于梁王”这样的言语。但是到了公元前152年,景帝在废除了太子刘荣后,却改立胶东王刘彻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汉武帝。此后盛怒之下的刘武展开了对朝中大臣的一系列刺杀,最终引起了景帝的反感和制裁。

公元前145年冬,遭到打击和冷落的刘武暴病身亡。在他死后不久,景帝为了根绝后患,表面上分封刘武的五个儿子为王,但实际上却将强大的梁国一分为五。其后更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以各种理由削平了除梁国外的四个方国,完成了分化梁国的大计。

由于实力大不如前,之后的一系列梁王应该不可能营造比先祖刘武更加奢华的陵墓。所以眼前的超级大幕最有可能的主人就是刘武。

由于梁王避暑洞和新发现的超级大墓距离很近,考古队员们将他们分别命名为保安山一号墓和二号墓,即将开始的考古发掘最迫切的问题就是解开新发现的超级大墓,也就是保安山二号墓主之谜。

1992年9月,西汉梁国墓群新一轮的考古发掘终于在保安山半山腰的一处台地上展开了。这处台地距离超级大墓二号墓仅有不到100米。台地南北长180米,东西宽70米。突兀出现在了相对陡峭的山坡上。根据经验,张志清判断这里极有可能就是梁王陵墓的寝园,园中应该能够找到重要的祭祀建筑遗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二号墓本身损毁严重,张志清更希望能在这里找到大墓主人身份的有利证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发掘现场的台地第一个试掘的探方中,就有了发现。考古队员发现了一个六千多平方米的建筑群遗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古代建筑基址不仅解决了关于起源的疑问,一些建筑材料承载的信息也为大墓主人身份的破译提供了线索。

通过对寝园的发掘结合寝园和保安山一二号墓之间的位置关系,张志清判断保安山一二号墓应该是夫妻墓。

从1992年9月起,考古队员几乎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寝园上,直到三个月之后保安山二号墓的发掘才开始进入了日程。随着清理的进行,一件小小的铜制器物突然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注意,出土了一方有“梁后园”三个字的铜印,这方铜印证明了墓主人的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印文“梁后园”中的后字用的却不是繁体的后,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原来看似是简体字的后在古时候就已经有了。

如果说寝园瓦当上的“梁孝”二字和陪葬坑中铜印上的“梁后园”分别代表刘武和他的王后,这正好符合了张志清设想的墓主人是夫妻的推测。

但是梁后园铜印却出土在新发现规模更大的二号墓地,难道说这里埋葬的才是王后?梁王避暑洞就是刘武本人的陵墓。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又该怎样解释王后的陵墓远远超过国王本人呢?

发掘结果

1992年年底,在进行了充足的准备后保安山二号墓主体部分的发掘终于开始。但在发掘之初考古队员们硬是用了九个多月的时间才清理完充斥在前庭和甬道中的塞石。在清理塞石的过程中,张志清和同事们仔细分析了塞石上雕刻的文字。他们发现三千余块塞石上共有文字上万个,都是笔画规整粗润、形体扁平的小篆。

再次进入墓室张志清仔细的观察了惨遭劫难的地下宫殿。那些墓室里面被盗的惨不忍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在现场的观察,张志新发现二号墓的被盗应该发生过很多次。经过细致清理,队员们遗憾的发现整座大墓包括两间主室和3、4间耳室除了一些残留的玉器、陶器和车马器外,基本上被各路盗墓贼盗掘一空。

面对这样的情景,辛苦工作了一年多的考古队员们心情复杂。但值得庆幸的是,对于这座地下宫殿的研究,还是让考古队员感觉收获不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墓中有一间很特别的耳室,刚刚发现时人们对耳室中这项主要设施感到十分疑惑,有人认为它是水井或者是大墓排水系统的终端。但仔细看看却又不太像。奇怪设施后壁上的水槽终于给了大家提示,这不就是一个石质的冲水马桶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是一个非常完善、非常完整的一个厕所的设施,能被称为最早的石质冲水马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保安山由岩石构成,但仍然存在着细微的裂隙,遇到雨雪天气会有很多水分渗透到空旷的墓室中,开放的地宫四壁还经常是湿漉漉的。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汉代的工匠为地宫修建了复杂的排水系统,不仅在紧贴墙角的地面建有水道、墙面甚至天花板都暗藏有排水设施。这些东西都是暗渠,就是渠道修好以后上面都用石板盖上,人是看不出来的,包括墙壁上也都看不出来。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些墙面上被修饰过的设施一度引起了盗墓者的觊觎,被误认为是收藏珍宝的暗室,很多都遭到了破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排水系统收集的水终将汇聚到一处。所以最初人们以为王后的冲水马桶是排水系统的终端,原来这个位置最低的冰窖底部才具备这样的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这些特殊的所在。二号墓3、4间耳室可谓各具功能,车马室、武器库、农具室、起居室柜、客厅、储物室应有尽有。

史料记载,在梁孝王故去后又经过了21年的岁月,王后才告别人世。由此看来,二号墓的墓主人应该就是这位王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起初,梁国臣民为夫妻二人同时开凿陵墓,但却由于梁王的突然离世导致墓室规模远远小于自己的夫人。尽管如此人们发现当梁王突然故去时,陵墓工程也曾经做了一系列的紧急措施,留下了依然清晰可辨的痕迹。

除了紧急扩充,聪明的工匠还在空间的利用上下了大功,目的自然是为了能够放得下跟随梁孝王一同进入另一个世界的诸多随葬品。

《水经注疏》中曾经记录了曹操盗掘梁孝王墓的故事“操引兵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金”。事情发生之后,天下哗然,陈林在为袁绍撰写的讨贼檄文中也写着“操率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

那么这数万斤金宝起初是如何收藏在并不宽敞的孝王墓中的?在梁孝王墓中几乎所有的耳室包括回廊在墙壁和相应的地面上都有驻洞存在,利用这些柱洞可以用木料搭建出类似超市货架这样的设施。

如果真是这样,那该有多少古代劳动人民精心打造雕琢的艺术精品就此湮灭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王后墓因为又相继施工了21年,最终得以建造的如此庞大,持续了两年的保安山西汉梁王寝园与二号墓的发掘终于告一段落。西汉梁国王陵与寝园的发掘也登上了199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名单。

除了陪葬坑中出土的1800余件的文物,原本应该琳琅满目富丽堂皇的地下宫殿,竟然被盗掘一空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尽管如此,三千块塞石上珍贵的文字信息,大墓复杂精巧的空间设计,以及众多各具功能的墓室都带给了目睹这一切的人们不可多得的神奇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