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中原大地,群雄逐鹿,各路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烽火连天不休。在这场较量中,笑到最后的人,魏蜀吴三分天下。魏国曹操,乱世之奸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蜀国刘备,汉室之后,仁德恩慈,齐聚人心。吴国孙权,江东猛虎之后,少年英才。

他们之所以能取得胜利,除去三人的雄才大略外,还有一个极重要的原因——选贤任能曹操麾下有猛将众多,诸如曹丕、典韦、夏侯惇、夏侯渊等;孙权手下有周瑜、黄盖、陆逊等文武双全的良将;刘备有五虎上将,还有一位名贯古今的奇人——诸葛亮。

刘备三顾茅庐,与诸葛亮隆中作对,请他出山。诸葛亮也不负所望,为刘备建立蜀国,立下汗马功劳。不过诸葛亮虽六出祁山,五次北伐,都已失败告终。追究其因,看他第一次北伐失去的十一位大将是谁,就明白他输得有多惨,为何会输。

一、第一次北伐

诸葛亮五次北伐,离取得胜利最近的一次,便是第一次。这个时期魏国认为蜀国兵困马乏,对他们还构不成威胁,因此重心多放在对吴国的提防上。诸葛亮抓住机会,趁机出兵,打的魏国措手不及,蜀军捷报频传,连连胜利。

但就在快攻下陇西时,诸葛亮判断失误,出现了重大错误。这个错误也直接葬送了良好的战局,错失了一次大好机会。也正因为这次失误,让诸葛亮损失了十一员大将,也间接导致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悲惨局面。

这次错误便是在史书中赫赫有名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在镇守街亭这个重要的战略位置时,诸葛亮没能像以往一样,派出正确的人选。他选择了刚愎自用,狂妄自大的马谡,将魏延等名将放在一边。最终因为魏国名将张郃的计谋,让蜀军差点全军覆没。

蜀国失去了街亭,看似无关紧要,实则关乎着蜀军的存亡。街亭虽小,但却是蜀军的军粮物资储备基地,街亭失守,蜀军便得不到最基础的保障,无力进行接下来的战争。因此诸葛亮只得含泪斩杀爱将马谡,带领残阵回到蜀国,准备接下来的战斗。

二、痛失良将

在这场战争中,诸葛亮麾下阵亡了十一位猛将,其中最令人叹惋的是曾在曹军中七进七出的常山赵子龙。赵云起初在公孙瓒手下效力,后来加入刘备军中,成为了五虎上将的一员。他饱读兵书,身先士卒,作战勇猛,对蜀国的建立而言,功不可没。

这一次跟随诸葛亮北伐出征,赵云年事已高,无当年之勇。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赵云依旧在战场上不遗余力地厮杀,燃烧着自己的生命。经此一役,赵云积劳成疾,在败军回程的路上,不幸病逝了。赵云的死,令诸葛亮很伤感,因为他的死宣告着元老一代将领的终结。

除了赵云以外,还有七位良将,都死在沙场上。他们分别是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剩下三位是因犯军法而被诸葛亮下令斩杀的马谡,张休,李盛三名将军。诸葛亮痛失爱将,也导致了蜀军无人的尴尬局面,为此后的北伐战争失利,埋下伏笔。

阳群忠肝义胆,为刘备出生入死,在蜀国后期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但在一次面对魏军的战斗中,他率领军队发起冲锋,被魏军乱箭射死,年仅39岁。马玉跟随诸葛亮的时间不长,但他文韬武略双全,是诸葛亮的得力助手,在与魏军的战斗中,为魏军所杀。

阎芝曾是巴西郡的太守,刘备在夷陵之战大败后,蜀军兵力不足,阎芝征集五千人,来补充兵源。阎芝随军出征,在一次攻打魏军据点的战斗中,身中数箭,命丧沙场。丁立是蜀地土生土长的名将,自幼立志参军,领兵打仗。在街亭之战中,身受重伤,不治而亡。

白寿出生于东海县,早年便跟随刘备四处征战,但一直未受到重用。在第一次北伐中,白寿带领蜀军所向披靡,屡建战功。在一次围城战斗中,白寿带头冲锋,壮烈阵亡。刘郃是东汉河间王宗室,光禄大夫刘倏之弟,哥哥死后投入刘备手下,最终死在北伐的战斗中。

邓铜是在蜀地长大的名将,力大无穷,善用铜锤,作战十分勇猛。在与魏军的战斗中,邓铜竭力厮杀,连斩多人,最终因力竭不济,为魏军所杀。马谡,张休,李盛三位名将,都是诸葛亮的得意爱徒,但无奈三人未能镇守街亭,诸葛亮下令处死了他们。

三、诸葛亮的无奈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一语中的,对蜀国的局势了解很透彻。在蜀国失去荆州后,就已经失去了一道重要的屏障,也阻碍了北伐前进的道路。但诸葛亮不得不北伐,他有自己的无奈。

首先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立国口号。只有实现这个目标,才能聚齐人心,也为蜀国正名。第二个是相比于魏吴两国,蜀国的资源太少了,长久以往,根本无力消耗,因此必须尽快发动战争,以战养战。

最后则是诸葛亮对刘备的私人感情。他追随刘备多年,刘备对他又有知遇之恩,他必须要继承刘备的遗志,坚定不移地去完成刘备的遗愿。同时他还要肩负起重任,带领蜀国走出困境,走向辉煌。因此于公于私,他都必须要进行北伐之战。

结语:

诸葛亮人称“卧龙”,早年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刘备三顾茅庐,用自己的执著与信念,感动了他。诸葛亮为刘备尽心尽力,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刘备忠心耿耿的谋臣,也是三国时期最耀眼的明珠。

北伐虽然失败了,但诸葛亮的坚持和努力,都被我们看在眼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是愚蠢,而是勇敢。诸葛亮在面对复杂困难的局势时,没有退缩过,他扛起大旗,拯救蜀国于危难之中。尽管最终结果是失败的,他也无愧为忠臣良相,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