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贼竟堂而皇之地闯进“文博群”,晒出从网上下载的图片,吹嘘都是自己的辉煌战绩,四川省内“土夫子”(盗墓者)中的技术大拿,非我“雍二哥”莫属!
没想到这一通胡吹,雍二哥还收获了两位铁粉。三人为伍,还真的奔着“川内数一数二”的目标大刀阔斧地干起来了,四处疯狂盗墓、贩卖文物,一时间干得热火朝天。
这见不得人的事迟早会漏光的。2020年,这个“牛皮”团队落网,迎接“雍二哥”的是十年有期徒刑,其他人也受到了严惩。979件文物,其中,具有2000年历史的羊头带鞘青铜剑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要说这盗墓贼真的是一个千百年来令人不齿的群体,即便是被曹操按上“摸金校尉”的头衔,依旧是遭人唾骂。孙殿英不就是铁证吗?他的骂名只怕是千秋万代也抹不掉。
不过,古往今来,盗墓贼和文化保护基本都是形影相随,有了盗墓贼,就有了对文物保护的不断升级,一些盗墓流出的文物甚至还牵出了“文物发掘大案”。
2002年,美国索斯比拍卖行的拍卖图录上,赫然出现了6件西汉黑陶俑。中国立即通过外交途径交涉,最终确定这6件陶俑是盗墓分子从江村古墓盗掘流出海外的。
一场由此引出的“江村大墓”考古大调查迅速展开,一个关于汉文帝霸陵的千年谜案也终于水落石出。不久前,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汉文帝霸陵所在地确定为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而非史料记载的“凤凰嘴”下。
尘埃落定!随着调查的进一步深入,出土文物不断增多,很多人在担心一个问题,会不会有史籍中没看到的新发现呢?汉文帝的光辉形象会在大量的物证面前出现阴影吗?
汉文帝刘恒本就是个半路出家的皇帝,历史为何选择了他?他的发妻以及与发妻所生的四个孩子为何都死在他荣光之时?这些疑问就如同他死后落地何方一样引起诸多大家的争议。
吕雉是泗水亭长刘邦的发妻,与丈夫同甘共苦,一跃成为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继而成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成为“后来人”武则天的“前辈”和楷模。
这是个了不起的女人,能够辅佐丈夫成为与凯撒大帝比肩,甚至远超凯撒大帝的世界级风云人物,更能挟儿子执掌天下,代孙子临朝称制。难得的是,她无为而治,干得还不错,应该说文景之治有这位老人家的贡献。
当然,女人有了权,自然也会展现其狭隘思想的一面,诛戮功臣,清除异己,重用自家兄弟姐妹,开启了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为武则天打造了一个“创业模板”,也为吕家带来了灭顶之灾。
高后八年(前180年),吕雉一病不起驾崩。无论她临终前如何排兵布阵,调度运营,终究还是挡不住一场刘氏皇族集团与吕氏外戚集团的流血斗争。大汉开国功臣陈平、周勃再也憋不住了,他们联合行动,平定了诸吕之乱。
这是一场血淋淋的政治斗争,整个吕氏家族几乎被灭尽。也别怪他们心狠手毒,一旦不能斩草除根,留下后患,真的有可能死灰复燃。要干就干得干净彻底,连皇帝都不留!
可怜的后少帝刘弘压根就没想当皇帝,硬是被吕雉拿来当摆设,如今落得连小命也难保了。搞定吕族后,大臣们开始直接向战战兢兢的皇帝发难:你不是惠帝的嫡子,这皇帝本就轮不到你来当,收拾收拾滚吧!
其实这场“暴动”的发起者是以陈平、周勃为首的官僚集团,他们是胜利者,也是这场战争的既得利益者,一切尽在他们掌控之中,新皇帝的人选当然也只能他们说了算。
照道理来说,在这次行动中积极响应的齐王刘襄应当是孙子辈中第一候选人,但他的舅父驷钧这个外戚名声不好、凶残暴戾,又深得齐王喜爱,官僚集团害怕重蹈吕氏覆辙。
高官们干脆否决了孙子辈,上溯到刘邦的儿子中去寻找继位者。淮南王刘长是刘邦的少子,他十分想上位当皇帝,但他也过不了管理集团的“政审”这一关。其一,刘长力能扛鼎,有暴力倾向;其二,他是吕后抚养长大的。这样的人,很显然只能PASS掉。
高祖原本是有几个儿子的,只有次子惠帝刘盈一人是吕后的产物,长子刘肥、幼子刘建早死,三子刘如意、五子刘恢、六子刘友都被吕后当做杂草除掉了。大臣们回首一看,如今除了入不了法眼的淮南王刘长,只剩下代王刘恒,孤零零地在临近匈奴的代地(山西晋阳)守卫边境。
众大臣眼睛一亮,是他,就是他了!低调、沉默的刘恒没有想到机遇会阴错阳差地降临在自己头上。8岁时就被父皇刘邦册封为代王,“发配”山西,作为小妈生的孩子(母为薄姬),十五年,他远离皇宫,游离在核心权力圈之外,过着平静的生活。
官僚集团一致认为,没人重视、也没人注意的代王就是皇帝的唯一人选。这个决策既有大臣们的私心,更有一颗忠国之心在里边。首先,刘恒势单力孤,谨慎沉静,上位后绝对不会亏待他们这些有功之臣,更不会秋后算账。
更重要的是,刘恒恭俭仁义,代地治理得井井有条,一派生机,具备一位仁君的基本素养;他的母亲薄氏生性淡薄,母德慈仁,官僚集团大可不必担心再发生像吕雉外戚祸国那样的悲剧,为刘恒加了不少分。
大臣和历史选择了一位仁君,在大行动没有尺寸功劳的代王刘恒变身汉文帝,将大汉王朝推向不断发展的高光时刻,但历史也给后人留下一些捉摸不透的东西:刘恒为这个皇位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对其发妻和儿子的历史为何如此轻描淡写?
让我们先来看看《史记·外戚世家第十九》中的一段: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
这段话说的是:刘恒在做代王时王后生了四个儿子,在刘恒还没去当皇帝时,王后就没了。等刘恒当了皇帝,王后的四个儿子也统统病死了!奇怪吧?这是什么情况?遭遇了怎样的突然袭击?
更令人费解的是,作为皇帝的发妻,一概的史书竟然连姓氏都没留下,没有记录姓氏,没有陵园,没有追封,这是一个典型的“三无”人员!要知道,在西汉,侯王册立王后世子,都必须上书汉朝中央政府,获准册封。翻阅史书,与其他皇帝王侯的记载对比一下,这太不合情理了。
严谨的史官司马迁这是怎么啦?他是在顾忌什么?还是在隐瞒着什么不可言说的秘密?也许这事还是跟吕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吕雉执政时期,为了彻底套牢刘家,就广泛使用吕刘联姻的方式来锁定关系,所谓"吕氏有女,不以他适,而必以配诸刘。”
吕嬃(xū)的女儿嫁给了琅琊王刘泽,吕禄的女儿嫁给了齐王刘肥之子刘章,赵王刘友也以诸吕女为后,少帝刘弘的皇后同样也是吕禄的女儿。赵王刘恢被吕后逼着娶了吕产的女儿, 其宠妃愤而自杀,他也殉情而死。
要知道,刘泽只是宗亲王,都被“强配”逼婚了,谁能保证刘恒的发妻不会是吕家女呢?更何况这么些年,刘恒在代地平安无事,让人更有理由相信他的发妻就是吕家千金。
台湾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郑晓时就分析判断:代王王后很可能是吕家女,王后和其所生诸子应属非正常死亡。 他还认为,凶手应该不是刘恒,而是陈平等行动领袖们干的。为何这么说呢?
刘恒做代王时,他和王后已经有了四个儿子,足可看出他们夫妻感情绝非一般。陈平等官僚集团在大血洗运动中,肯定不会放过吕家之人,哪怕是远在代地。这个没有留下姓氏的王后应该就是“大清理”行动中的牺牲品,当然她“牺牲”时刘恒还没坐上皇位。
正因为陈平他们铲除了这个隐患,所以才会把皇位献给刘恒。我们可以想象仁义的刘恒当时的心中有多么痛,但妻子已经没有,再说当皇帝毕竟还是极具诱惑力的,所以刘恒还是选择了以刘氏江山为重,带着伤痛离开代地,赶赴长安上任。
这一点还可以从刘恒见到长安来使时的忐忑不安上得到印证。面对迎接他的使者,刘恒却高兴不起来,他甚至只能用占卜来决定吉凶,这才步步为营,走上了进京之路。
刘恒接到喜讯后的反应和进京路上的小心翼翼说明,他眼见了那伙人是怎么杀死了自己发妻的,担心自己有个姓吕的老婆,此番好意会不会是案件深挖的陷阱?
如果判定了刘恒的发妻是吕氏,“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就更好解释了。为了保住大伙儿的身家性命,掌握拥立权的陈平、周勃等人自然不可能让新皇帝跟吕家 有任何关系。那么下一个当然就是那四个可怜的孩子了。
这不仅仅是陈平他们的诉求,应该也是新上任的皇后窦氏的心意。除草除根,虽然前任已经死了,但是她的四个儿子还在,虽然王后的四个儿子已经没有了当太子的可能,但谁能保证他们不会惦记着东宫位置,谁能保证他们将来不会为母亲复仇?
功臣集团极有可能与窦皇后达成合作。就在刘恒刚刚登基两个月,官僚集团上表请求册立太子不久,文帝结发妻子所生的四个儿子,很快在短期间内集中死亡。此时的刘恒还未站稳脚跟,为了体现自己以国为大,为了赢得利益集团的信任与支持,他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悲剧再次上演。
为了国家和父皇打下的江山稳固,刘恒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该狠时一定要狠!不仅送走了自己的四个儿子,还狠心在上任后将少帝刘弘及其四个兄弟统统送上了断头台。
这种事情你叫司马迁怎么写,如何面对?要知道《史记》可是在汉朝时就完成了的史书,司马迁不会去趟这个混水,也可能这些事情神不知鬼不觉,司马迁也拿不出铁的证据,只能这般蜻蜓点水,一笔带过。
刘恒上位背后有多少伤与痛,有哪些我们看不透的东西,但不管怎样,汉文帝刘恒开创“文景之治”,引领汉朝走向治世,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这样杰出的历史贡献是怎么也磨灭不掉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