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话,会深深印刻在孩子稚嫩的内心,成为一辈子挥之不去的阴影。

一位女孩给妈妈庆生,妈妈说的一句话,让她选择了永远不原谅母亲。

看着蛋糕,妈妈的表情很不屑:“我有你弟弟,用不着你给我养老!”

她愣住了!无法相信这样的话是自己的亲生母亲所说的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此,在她的内心里,这句话就像是永远的伤口,让她离家,结婚,生子,都不愿意再与自己的妈妈有更多联系。

她不愿意母亲来找她,老人想看外孙时,她的话毫不留情:去找能给你养老的儿子吧!

她的妈妈会后悔吗?

也许会,也许不会,可能她妈妈更多还会怪她,一点小事都这么敏感,果然不能好好对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位网友说,自己的父母总是各种嫌弃自己,不论做不好什么事情,总是说“丢人”。

这样的话,从小说到大,父母习惯了说他“丢人”,而他,也对自己的“丢人”麻木了。

不知不觉中,他一路“丢人”到读完大学,踏上社会。

可是,他的问题越发严重了,工作害怕丢人,说话小声害怕丢人,做事总害怕哪里没做好,还是会丢人。

这样的问题最终打败了他,他只好辞职,最终不得不求助心理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想到,所有问题的根源,都指向了他的童年,在他的内心里,装满了丢人的事,父母的指责、自己的耻辱。

童年时的心理阴影,彻底把这位青年压垮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说,不就是比较严厉的几句话吗,真的有这么大的威力?

是的,就是有这么大的影响。有研究表明,青少年的犯罪,往往与童年时期遭受过语言暴力之间,有强烈的联系。

正如沈阳心理研究所所长所说:

“ 语言暴力是一种精神虐待,而这种精神虐待是一种后天的习得行为。除非这个循环被打破,否则这一持续的影响能够延续到成年时期,并且这种暴力行为很可能会从这一代传递到下一代。 ”

也许,父母并非真的想伤害孩子,只是想用这样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可惜家长们却没有意识到,暴力的语言是真的会变成凶器,进而让他们的孩子因为自己总是受到打击而自暴自弃,进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警示家长,他们把这些话做成了凶器,这是在向家长们展示,原来暴力语言,真的会变成凶器,并且酿成恶果。

这样的话,让人触目惊心:

废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知道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丢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蠢死了!

走开走开!

怎么不去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猪脑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话,都是你曾经说,或者现在还在说的话吗?

当然了,也许你不会说如此暴力的语言,但面对孩子的种种问题,很多家长觉得最好的方式就是严厉和批评。因此下面的这些话,就成为了高频率的常说的话:

1、你能不能快点不要磨磨唧唧?

2、一点不听话!妈妈不要你了!

3、能不能不要一直喊我啊,烦不烦!

4、你能不能把鞋穿上,告诉你多少遍了!

5、好好学习听到没有 不然长大以后就没钱买房买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见到人要有礼貌 你怎么也不叫人?

7、天天调皮捣蛋不给妈妈省点心!

8、你乖乖的我才喜欢你。

9、你是想把我气死吗你看谁谁多听话!

10、再不听话就去别人家当孩子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话带来的效果怎么样呢?一样会对孩子造成伤害,时间越久,对孩子的伤害就越大。

所以我们需要学会把这些负面的话,转化成为正面的表述。

以下的话,就是一种转化。

1、这么简单的题 ,你都,到底有没有脑子?

不会

正面的表述是:

这些题是不是觉得很难呢?没事,妈妈相信你一定会的,让我们一起来思考,加油!

2、一点作业而已,你怎么写得这么慢?这是要找打吗?

正面表述是:

这次作业写了40分钟,宝贝是不是累了?妈妈看好你,不然我们商量一下,再写4个字后开始休息,好不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有没有脑子?不会读题的吗,这么简单的都会错!

正面表述是:

妈妈发现这一题没做对,要是我们认真读题,相信一定能做对,咱们下次仔细读题,好吗?

4、快点写啊,怎么拖拖拉拉的,实在是太懒了!

正面表述是:

我们写得有些慢,妈妈希望你接下来能写得更快,加油!

5、说过你几遍了?快点写!再不好好写看我揍你!

正面表述是:

现在已经9点了,我们还有一些作业,你需要我的帮助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你在那儿磨叽啥呢?

正面表述是:

宝贝,你能告诉妈妈你在那干什么吗?

7、你爱写不写,你又不是给我写的。

正面表述是:

宝贝,作业是你自己的事哦,如果有需要可以找妈妈帮忙。

好,我们学会了吗?

正确的做法是:客观描述+妈妈的感受+鼓励。

请把你经常对孩子说的10句负面的话写出来,然后把这些话试着换成积极和正面的话来表达。

让我们从中找出不一样的地方,体会中间的异同。

我是庭爸,9岁女儿的奶爸,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家庭教育指导师,70后大叔,有爱有思考的育儿和教育达人,欢迎关注、转发、点赞和评论,更多育儿和教育问题可以与我交流。让育儿更轻松,让教育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