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之所以学习不好,是因为我们没别人家有钱,报不了那么多补习班。”

“我家孩子学习不好,因为我跟他爸没什么文化,学历不高,没法很好地指导孩子。”

“我家孩子学习不好,是因为我们没那么多时间,不像其他家长那样,可以投入全部精力陪孩子学习。”

面对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好,很大一部分父母会这么想。其实,在没学家庭教育之前,我也曾这么认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看那些所谓有钱人家,不惜各种投入,为孩子寻名师、上私教,不光投入金钱,还投入时间精力。培养出来的孩子,一个个也都挺才艺出众,仿佛个个都天赋异禀。一会儿在这个比赛上拿个金奖,一会儿又在那个赛中获得荣誉,风光无限。不禁让人慨叹,“有钱就是不一样啊!”

可是,你们有没有发现,一般这样的孩子,多发生在小升初时代,而到了大学甚至再往上,出众的就越来越少了。

因为,越到后来,拼得更多的,是个人的学习动力和悟性。那些已经完善出学习动力和悟性的孩子,可以继续青云直上,青出于蓝胜于蓝。而那些没有完善出这个能力的孩子,要想继续发展,就只能依靠家庭背景这个后盾,而不是个人能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让我们反思,家庭充足的条件、父母较高的学历、充分的时间投入,是孩子学习好的必要条件吗?并不是。

看看历史上那些成就人士,哪一个也没有那些好条件:本杰明富兰克林10岁上,因为要帮家里赚钱,不得不辍学;绘画大师齐白石出身贫寒,虽然从小喜欢画画,但是为了生存,还是去做了木匠。

这让我们不由反思,想让孩子好好学习,父母到底该怎样做才好呢?

1、即便没钱、没学历、没时间,父母也不用焦虑

家庭教育里,有个著名的矛盾,那就是“父母能力有限和孩子成长需求之间的矛盾”。说的就是,和孩子的成长需求比起来,父母的能力其实是永远跟不上的,不管你多有钱、多有文化,以及陪孩子多长时间。实际上,都不能满足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矛盾一直是客观存在的。想一想,也只有这个矛盾存在,孩子才能超出父母、超越父母,变得更优秀。表面上看,这是个矛盾,但实际上,这也正是孩子变优秀的前提。

如果,父母在各方面永远都能满足孩子,试想,孩子如何做到超越父母?

我们的孩子,之所以让我们发自内心的喜欢,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它代表的是希望、是未知、是无限可能,而这种不确定性,是我们父母无法掌控,但又乐于接受的。

所以,要接受这个事实,那就是,不管我们父母做到什么份上,实际都不能满足孩子。而且,我们也没必要总想着做到什么份上,没必要总想着只有满足了孩子,孩子才会怎么怎么样,其实不是的。

有的父母,觉得只有多挣钱,让孩子不愁吃喝才好;还有的觉得自己学历不高,就给孩子请名牌大学的家教;甚至有的干脆不工作,把全部时间都花在孩子身上。这样做,其实都是焦虑的表现,大可不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反,父母要思考的,是如何利用现有条件,最大程度地帮助到孩子。要思考如何根据自己家庭的特点,选择孩子的培养方式。

适合

所谓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只是用在教学上,也可以用在家庭教育中。充分利用自身条件,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造福他的一生。

2、即便是完美父母+完美条件,也不一定会让孩子学习好

上面我们说的情况,是条件不够,就因材施教;这里我们要说,条件如果完美了,其实,也不是好事,多半会对孩子造成童年创伤。

有父母会问了:怎么,家庭条件太好,反而还不行了?实际上,真是这样。

这里有一份调研报告,美国心理医生Lori Gottlieb是做心理咨询的,她在多年的咨询案例中总结发现:很多20出头的年轻人,年纪轻轻就患上了忧郁和焦虑,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喜欢干什么,总是觉得空虚、没有动力,不能维持良好的“亲密”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探究他们的家庭,却发现,这些孩子的父母,简直无可,堪称完美:父母给予了足够的爱,也给予了足够的自由空间;也没少陪伴孩子,当孩子犯错时,跟他们谈心,而不是简单的斥责和惩罚。

指摘

这些父母,拼尽全力地学习正确的养育方法,而孩子也认为他们“崇拜”父母,认为父母是“世界上最贴心的朋友”。但是,他们还是觉得毫无动力,觉得虽然没什么可抱怨的,但也没什么可兴奋的。

最后心理医生Lori Gottlieb才意识到:完美的童年,其实反而会剥夺孩子成年后的幸福感。所谓完美的童年,其实也是一种创伤。

所以呀,事实告诉我们,作为父母,我们不用焦虑目前的条件,也不用总是幻想达到完美,完美也不一定就真的完美了。最明智的,就是利用好当下,不追求不切实际的东西。

3、想让孩子学习好,就从根本上激发他的动力

要想让孩子学习好,抛开表面的一切,最根本的就是,激发孩子自己的学习动力,帮助他建立学习的自主性。要知道,一旦激发成功,孩子将受益终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我们的孩子,在成长中,并不需要多优厚的物质条件,也不需要父母有多强的辅导能力。

家庭教育的关键,不是别的,就是培养孩子学习的动力,习惯、兴趣和节奏,以及上进心、自尊心,亲密关系,这些,才是一个家庭给孩子的最重要的东西。这些东西,跟钱、跟家长的学历,跟时间都没有太大的关系。

那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动力呢?这是一个系统的、很大的话题,我将在未来持续输出这方面的知识和思考。比如,包括如何帮孩子树立目标导向、如何在过程中帮助孩子试错、如果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

不管怎样,从大方向来讲,我们作为父母,要想培养孩子的学习动力,需要根据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需求,来提供相应的支持;而不是把家庭当公司、把孩子当员工去管理。

现在很多父母,属于专制型管理,对孩子事无巨细,信奉军事化管理。这样的孩子,没有个人空间,处处被束缚,没有办法舒适地成长,就找不到自主性和自我认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自主性的后果就是,孩子不可能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如果到了高中大学还没转变过来,以后就很难转变了,而那时,孩子已经远离父母,父母也管不了了。当孩子终于逃出父母的掌控,立马就会放弃学习,甚至放弃自己。更恐怖的是,还会把父母视作仇人。这样的例子也不在少数。

总之,父母与孩子之间,不能只谈学习,也不能忽视学习,这里面的技巧和方式,需要不断精进。

但至少,我们可以不再盲目,可以学会不焦虑,放眼当下,用现有条件,来帮助孩子提升学习能力。

【何心亲子日记】

家庭教育指导师,硕士,原党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