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城市轴线

12月15日下午,一辆载着“市民观察团”的大巴车行驶于城市的道路间,从城东经过多条干道,一路行驶到城西。

“市民观察团”,由专业观察员、市民观察员和媒体记者代表组成,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体验观察包括东西城市轴线在内的几条已经竣工通车的成都市快速路和主干路,通过实地走访,进行市民“验收”。

2021年成都市的民生实事项目中,包含了“建成东西城市轴线东安新城段”。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住建局了解到,该局牵头的成都市2021年民生实事项目东西城市轴线东安新城段(现命名为蜀都大道东一段),已形成双向主道8车道,辅道4车道,设置独立快速公交车道,汽车城大道、绕城高速、五环路3处立交节点顺利完成改造工作,向东形成快速通道,纵向和横向交通能够有效转换。

现如今,东西城市轴线东安新城段已顺利通车。经该路段行驶的快速公交K6线,也已于12月13日正式开行。现场实况如何,这正是“市民观察团”此行体验的重点。

东西城市轴线

东安新城段

全程无红绿灯

从东安湖行驶到东二环不到20分钟

15日下午3点,市民观察团抵达了位于东西城市轴线东安新城段的快速公交K6线的东安湖站点。双向主道8车道、辅道4车道,道路十分宽敞。站点一侧,大运会主场馆的地标性建筑赫然于眼前。另一侧,绿地、公园引来游人无数。

在现场,记者注意到一群市民正在东安湖站点等车。“我们是从塔子山过来的,坐快速公交来游玩东安湖,想来看看大运会主场馆。”一位市民兴奋地说,“这趟车真的很快,没一会儿就到了,算从家走出来的时间到这里也就半个小时”。

经记者实测,从该站出发乘坐大巴车一路行至东二环,时间刚好16分钟,且一路没有红绿灯。

据成都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东西城市轴线东安新城段,东二环-绕城提升改造约8.15km,将三环到绕城原有的成渝高速入城段进行市政化改造;绕城-五环节点改扩建道路长约12.48km。东安湖站点,是K6快速公交串联大运会主场馆、东安湖体育公园的节点站。

现如今,东西城市轴线(东二环-五环节点)已具备了快速通行的能力,“这就大大拉近了中心城区到龙泉驿区、东部新区的距离”,该负责人表示,道路上人车分流达到良好状态,不仅提升城市形象,更重塑了片区道路交通格局。

一环路综合整治

减杆率45%

多杆合一 综合整治带来新体验

一环路是成都市民们出行的最主要交通线路之一,同时一环路作为市区内环状道路中的“老资格”,在未经整治之前,更是面临交通供给有限、人车资源分配矛盾突出、管线老化、外貌体态老化等问题。

经过综合整治的一环路,按照“公交优先”和“慢行优化”的总体原则,不仅对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进行扩容改造,在保持既有人行道宽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整治、优化人行道绿化,增加行人有效通行空间,提升出行体验。

市民观察团抵达的第二站,就是一环路府青立交。“目前,一环路的综合整治已经基本完成”,据成都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面改造提升一环路地下管线,对道路全线污水、雨水、电力、燃气、给水等市政管网进行扩能提升改造,提高市政管网承载能力,为城市交通有序运营提供强有力的设施保障,补齐城市建设中的“短板”。

记者看到,除了道路更加平整,风貌更加精致,在通勤效率提升的同时,以往道路上的灯杆和电线明显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外观更加洋气,也更加整齐划一的智慧多功能灯杆。远远望去,灯杆顶的照明设计如同一只蝴蝶。

据成都城投智慧城市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李洋的介绍,智慧多功能杆,远远看去像蝴蝶,里面却是“大有乾坤”。原本的一环路的灯杆比较传统,而且只有一个照明功能。在这次的整体改造下,以前的灯杆已经改成了智慧多功能灯杆,发挥着“多杆合一”的功能。一根灯杆,可以附加电子眼监控、道路指示牌,甚至交通信号灯、智能传感器等等功能,这也为智慧交通管理提供了条件。

据了解,一环路综合整治工程全长19.4公里,全线均进行智慧多功能杆改造,将对市政设施进行集约化建设和管理。“以前的灯杆有1700多个,现在已减少到800多个。减杆率已达到45%,现在整个道路都变得更加清爽、美观了。”李洋表示。

日月大道

沿线建成快速路、管廊工程

通勤效率大大提升

一路向西,市民观察团第三站来到了日月大道。

据成都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日月大道(成温路)快速路工程道路全长约5.718km,提升改造内容主要包括道路工程、高架桥梁段工程、下穿隧道节点工程、综合管廊工程、快速公交(BRT)站点工程、绿化景观工程、照明工程、各类地下管线的扩能提升。

建成后,项目地面道路形成双向主道8车道(含快速公交车道),辅道4车道,配套建成主线下穿隧道共5座;配套建成的BRT地下人行通道共4座。

日月大道沿线建成了7.3公里管廊,起于苏坡支渠东侧,止于清水河东侧、三环路外侧绿化带内,采取智慧化管理模式。15日下午5点,市民观察团一行人进入了地下管廊,那里如同一个宽敞的隧道,电力、给水、通信管线等在管廊中有条不紊地集中,但又各有各的管道。

所谓地下综合管廊,就是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等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中在隧道里。它被称为城市的“生命通道”,也是21世纪新型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据该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已经入廊的管线有给水、通信管线,管线入廊后,产权单位的日常维护工作可在管廊内进行。“若是在以前,管线只要出现问题,就需要在路面进行打围施工,这会极大影响到交通出勤率。而现在管廊工程,能减少维护过程中需同步开挖道路的情况。”

下一步加快完善

“轨道+公交+慢行”绿色交通出行体系

“在东安湖站点,我看到了城建人默默的付出,也看到了城建人在城市路网建设中的用心思考”,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观景副院长、教授杨小卜是此次市民观察员之一,在他看来,城市东西轴线的道路设计十分人性化,考虑到了要社会车辆和公交车、行人完全分离,“这就很好地消除了安全隐患”。

此外,换乘站点的设计、设施配置也比较合理,也是他很有感触的一点,“这更突出了对老幼残的关爱。”而从二环路到五环路全线无红绿灯,80迈速度下便能直达,时间花费不到20分钟,“这能让市民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作为一名市民观察员,杨小卜认为,不能只看到目前主城区依然存在的上下班拥堵情况,还需要让每个城市通勤参与者看到城建人的努力,也要呼吁大家都参与到城市通勤效率提升的努力中来,倡导绿色出行。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成都市住建局将持续完善城市绿色交通出行体系,加快推进天府大道北延线、东西城市轴线、沙西线、杉板桥路等市政道路项目建设,通过街道一体化建设优化道路断面,完善市政道路配套设施,继续完善提升中心城区自行车道系统,加快完善“轨道+公交+慢行”绿色交通出行体系,并以智慧多功能杆为主要载体,实施跨部门协同部署推进新型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着力提升城市通勤效率。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王垚 实习记者 黄盼盼

来源:红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