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9日下午,由苇草智酷主办,信息社会50人论坛、横琴数链数字金融研究院、500强CIO联合主办的“新人机世界:重新定义生产——第五届互联网思想者大会”在北京77剧场举行。

本届大会发布了由苇草智酷出品,腾讯云、英特尔共同支持编撰的《2050:未来议程》(202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信息社会50人论坛执行主席段永朝

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信息社会50人论坛执行主席段永朝先生在发布时指出,“我们现在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这个不确定的世界没有答案,甚至不可解释、不可理解,这些问题都摆在我们面前。可是,人总是不能遏制的一种冲动就是想问为什么。我们都愿意用‘提问’的方式,来表达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关切。”

历时100天

近3.5万网友参与(投票、提问和回答)

45位专家点评

最终归纳为

“三个方面、六大思潮、十七个问题”

第一方面:社会

(一)“躺平”是一种社会思潮吗?

作为网络流行语,“躺平”或表达了某种生活感受;但在“智能技术深度介入生活”的时代,或许折射出更大的无奈,和对隐藏在技术便利背后的忧虑。在“无人化”、“无用之人”等等冷峻的词语背后,“躺平”所催生的思考还有哪些?

1、以色列历史学家赫拉利认为,“99%的人将成为无用之人”,你怎么看?

2、无人工厂、无人农场的大量涌现,预示着未来生产领域的何种巨大变革?生产领域的“无人化”意味着人的解放吗?

3、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4、逐渐走入职场的“零零后”,职业发展的新动力和新方向是什么?

诠释:“躺平”被评为2021年网络十大用语之一。在这种“躺平”之下,大家感受到的虽然是无奈、挣扎,但是更多是对微弱的生命之光的惦念和期盼。

(二)泛安全主义:科技手段会带来意想中的安全吗?

在度过“数码新世界”的新鲜期、快感期之后,“数据裸奔”、“透明人”渐成信息社会的常态。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的博弈,正超越系统、技术的边界,成为塑造群体边界、行为范式和认知理念的新工具。安全的含义也在同步发生深刻的变化,风险社会的安全如何定义?如何平衡“安全意识形态”中的危机?是否存在用安全手段无法解决的安全问题?

5、迄今尚未被觉察到的、危及全球安全的潜在风险是什么?

6、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人与各种安全风险将以何种方式共存?

诠释:今天我们依然会存在焦灼忧虑的状态,可是每个人都关心生存的底线会不会轰然倒塌。所以,科学技术、黑科技一方面在深深地介入我们的生活与工作的同时,也期望能不能为我们带来安全,这几乎是最后一丝渴求的眼光。

第二方面:经济

(三)鲍莫尔病[1]:包容性增长中,存在什么样的转型焦虑?(进步与停滞的生产力悖论)

技术进步是否带来生产力有效提升,在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是经济学家争论的焦点。“技术提升效率”的假设,似乎在传统行业信息化、数字化转型中遭遇巨大障碍,智能科技和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是否像鲍莫尔所分析的那样,处于“先进部门”、“停滞部门”的悖论之中?如何理解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划分的标准和产业之间的关系?数字技术可以克服鲍莫尔病吗?

7、随着社会价值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以个人为中心的“第二经济系统”会在未来5年内大规模出现吗?

8、人的繁衍和创造物质财富,是人类生产活动的主要内容。在数字时代,生产活动将会出现哪些新的内容?

9、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之后,各个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将发生何种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反对大而不倒:新布兰代斯主义[2]颠覆了芝加哥学派吗?(重新定义平台与垄断)

工业革命进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事件,是超大型组织、金融巨头、跨国集团的出现;数字经济发展中则对应平台型组织的诞生。基于新型基础设施的平台经济,是否携带无法克服的垄断特质?或者在数字经济中,平台的垄断是某种形式的“恶”的因素?在数字财富快速增长、传统生产组织形态深刻变革、“技术-经济-社会-政治”进程高度耦合的时代,垄断与监管的关系,发展与秩序的关系,甚至市场本身,都成为数字经济思想萌生的丰厚土壤。

10、“平台垄断”是如何形成、如何演化的?未来的平台经济将向何处去?

11、如何理解数字时代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

12、传统经济学需要做出哪些根本性的改变,才能适应数字时代的发展需要?

诠释:我们越来越相信“量”的增长,不是生命的本来意义。可是要想说服更多人从心里接受对品质、意义、幸福的追求,谈何容易。但是这种恰恰说明我们可能对“量”本身也有深深的误解。

所以又引入第二个名词是“新布兰代斯主义”,是美国学者布兰代斯提出的垄断的问题。早年工业时代他参与了各种反垄断。今年超大型组织、金融巨头、跨国集团出现,它们是恶的根源吗?它们是恶的驱动力吗?想要得出这个结论,恐怕也不是那么轻而易举。所以需要重新思考平台,需要重新思考垄断。

第三方面:未来

(五)贝叶斯主义[3]:数据和算法的快速迭代,能确保人类文明的进步方向吗?
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一大波技术的强大威力,数据、算法和算力日益成为驾驭世界发展方向的主导因素。放弃传统思维逻辑、转向迭代、演化、归纳逻辑的贝叶斯主义,日益成为“计算主义”的思想支撑。在“一切皆计算,算法即法律”的数字世界,如何确保人类文明的进步方向?

13、人类走向的是生态的灾难还是科技的天堂?

14、科技将经济引向何方?

15、继上一轮现代化的“去魅化”之后,世界的“再魅化”会出现吗?

诠释:这里提到的思潮是贝叶斯主义。今天我们共同关注的一个主题是关于“算法”。算法已经展现了太多的能力,或者说揭露了很多人的无能,特别是深度学习、机器学习,某种程度上复活了200多年前英国数学家贝叶斯的思想,“一切皆计算”。把世界看作可计算,而且相信通过计算可以达成共识,这就是贝叶斯主义,所以不分青红皂白地、疯狂地计算,很多人觉得这是人类共同的福祉,但是更要发现它的脆弱性。

(六)数字计划主义:智能科技会带来数字计划主义思潮回归吗?

智能时代的一大变化,在于人与智能机器的“再分工”。当生产、消费和分配领域出现通过数字基础设施“叠加”的可能的时候,从整体上把握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再一次成为某种技术诱惑。新计划主义只是传统乌托邦思想的复活,还是有其现实的可能?“技术红利”何以能够转化为“技术福祉”?万物互联的时代,人类将创造何种未来?

16、未来数字世界中,人与智能机器的分工模式是怎样的?人与机器的边界将如何划分?

17、在工业时代,人被异化为机器;在数字时代,还存在人的异化吗?

诠释:智能科技会带来数字计划主义思潮是否回归?首先必须证明它是500年来乌托邦思想的呈现,还需要证明它是过去100多年来人们在实践中曾孜孜以求例行过的社会运动。但是今天通过工程师、商业家等一起联手,可能会呼唤一种新型的宏伟蓝图。我们怎么看待这件事情,恐怕很难用喜欢不喜欢,善恶美丑来衡量。

注解:

[1]鲍莫尔病:美国经济学家威廉.鲍莫尔(1922-2017),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研究服务业经济增长时发现:生产率增长较快的“进步部门”的薪资上涨,会带动生产率增长较慢的“停滞部门”薪资上涨并吸引更多就业,同时随着“停滞部门”的规模不断扩大,总体上拉低了整个社会的生产率水平。“鲍莫尔病”常用来指称服务业比重上升但生产率下降的状况。

[2]新布兰代斯主义:路易斯.布兰代斯(1856-1941),曾在1916-1939间担任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在打破金融垄断、反托拉斯领域的理论创见、思想传播方面卓有建树。近年来部分美国学者,重拾布兰代斯“反垄断要重视经济民主”的思想,认为遏制垄断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包括行业管制、公共设施管制措施等,并对芝加哥学派,提出针锋相对的反垄断观点,被媒体称为“新布兰代斯主义”。

[3]贝叶斯主义:托马斯.贝叶斯(1702-1761)是十八世纪英国数学家,以对概率论的研究特别是提出“贝叶斯定理”闻名于世。在沉寂近200年后,区分“先验概率”、“后验概率”的贝叶斯定理,被概率主观论者用于根据新的证据(数据),修正先验概率而得到后验概率的计算方法,并被广泛用于统计抽样分析、假设检验等。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贝叶斯方法进入人工智能领域,以Judea Pearl创造的贝叶斯网络概念,奠定了今日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核心思想。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智能科技的大背景下,基于算法、数据和算力的“计算主义”进路中,蕴含着贝叶斯主义的身影,同时也继承了数百年来人们对“偶然”、“必然”、“可能性”、“不确定性”思考的丰富内涵。贝叶斯主义是智能技术领域中富含哲理的思想内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