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冬至是进入“一九”的第一天。俗话说,“夏养三伏,冬补三九”,冬至后,我们更需要给自己补起来。

今年冬至比较特殊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冬至日与去年的时间一样,都是12月21日,像这样连续两年冬至日都在21日的历法现象很罕见,上次出现是在1896年和1897年,至今已有124年。

此外,据中国气象局预测,从今年12月至明年2月,我国中东部地区气温总体偏冷,相较往年同期偏低。从冬至起,一股新的冷空气即将到来,北方最先受到影响,多地气温骤降,气温起伏变化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养生注意两个“六”

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时间最短的时候,但不是全年最冷的时候。民间有“冷在三九”的说法,也就是说,“三九”前后才是全年气温最低的时候。从养生学角度讲,“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人们从冬至开始补充体内的阳气,才能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冬季容易诱发的疾病多是高血压、心脏病和中风,因此在数九寒天之际,有这些病例史的人需更加警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不做”

1. 吃太咸

冬季很多人喜欢吃的口味重一些。但连氏中医表示,冬季是肾经循行较为旺盛的时候,肾主咸,盐吃多了会使肾水上亢,肾水克心火,就会导致心阳不足,从而不能温煦身体。

2. 不运动

虽说冬季适合“养藏”,但适当的运动能够增强体质,但高强度的动作反而会损耗阳气,建议散步或打太极等缓和的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脾气大

情绪波动大容易造成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导致血脂升高等,因此人们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避免大喜大悲,尤其是大怒。

4. 早锻炼

冬季运动要注意时间,太早运动反而对身体无益,选择温度较高、阳光充足的时候健身,对身体的损害会更低。连氏中医推荐上午10点到中午做一些户外运动更合适,经常晒晒后背有益于补充人体阳气。

5. 不开窗

冬季也要避免一天不开窗,室内温度在18-22度最适宜,经常开窗换气可使室内空气新鲜,长期不开窗会导致微生物滋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 洗澡时间久

冬季人们的房间基本是封闭状态,洗澡时间久容易阳气不足,湿气上升可能会对体质差的人造成危险,所以洗澡的时间最好控制在20分钟左右。

“六进补”

1. 补蛋白

蛋白质是抗体的物质基础,能够维持人们的正常免疫力。三九天人们的免疫力普遍下降,我们可以每天吃一把大豆,或黄豆、黑豆、青豆等,约30-50克,补充蛋白。

2. 补阳气

连氏中医推荐羊肉炖萝卜汤,羊肉补阳,萝卜补阴,一阴一阳,平衡人体阴阳,可补气补虚,温阳暖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睡午觉

专家发现,冬季午睡能很好地缓解疲劳,补充阳气,午睡可以保护心脏,休养心血。但冬季午睡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4. 吃莲藕

冬季气候干燥,人们吃了过热的食物容易上火,因此,多吃莲藕不仅可以清热润燥,还能理气顺气。可以吃凉拌藕片,或者做鲜藕炖排骨、糯米藕、藕肉丸子、藕肉饺子、莲藕粥等。

5. 按穴位

冬季保护阳气的做法很多,其中可以通过推拿按摩或艾灸穴位,做到调节阴阳的作用。适合按摩的穴位如:太溪穴、气海穴、神阙穴、膻中穴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 吃颗梨

生吃梨能够清热解渴,熟吃能润肺化痰止咳,但脾胃虚弱者要注意少吃或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