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韭园、落坡村、马蹄窝……每一个地名都有着久远的故事。北京的一个区,一个村,一条街,一条胡同,甚至一口井,一块砖石,都积淀着历史的尘迹吧。

出行的前一日晚,与小家伙有一番对话:

“你还记得元曲四大家吗?”小家伙居然脱口而出。

“那你知道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写的最有名的那首小令吗?”
“《天净沙•秋思》呀。妈妈,我还会背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那你知道写这首小令的马致远的故居在哪儿吗?”小家伙摇头不知。
“明天我们要去的京西古道,你就可以亲自去看看当年马致远生活的地方了。”
嗯。小桥流水,多会让你想起江南水乡,却不知,马致远笔下的小桥流水却在天子脚下。

几经换乘,近午抵达山脚。一路上,清静,悠然。虽已入冬却感觉不到冬日的严寒,阳光是温和的,一如出行的心情。隔不远便见“京西古道/马致远故居”的字样,兀自静默着,仿佛在诉说着古道的沧桑,故居的幽远。想来,这几个字不再仅仅是一个路标,应该更是一种文化,吸引着天南海北的人前来。
山泉——上善若水。

走进村子,偶见村民或担水迎面走来,或肩挑洗净的清菜经过身旁。原来村里有几处泉眼,终年汩汩地流淌。村民平日里吃水用水皆来自山泉。据说,这里的山泉清冽甘甜。待一行人行至一泉眼处,便不约而同地拿出随身携带的水瓶,欲先饮为快。或有更畅快淋漓的,不拘形式,俯身掬水而饮。
泉水入口,清凉,无味。这便是上善若水吧。水善,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如果为人也如这水,至善,至真;品德亦如这水,柔韧,包容,多好。
马致园故居——小桥。流水。人家。

一户户村舍依山而建,高高低低,参差错落,散落于山坡上。落坡村,大概由此得名。马致远故居坐落于村中,青砖灰瓦,古朴自然;前有小桥流水,古韵依存。陶渊明向往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世外田园生活亦不过如此吧。想来,马致远走过的也是一条从入仕到出仕的坎途,官场失意后便退隐山林,做了尘外客,林间友,尽享风月人生,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快意生活呢?
沿途一片片的采摘园不时跃入视野:京白梨园、核桃园、樱桃园、杏园……恰逢冬季,清冷,空旷。可以想象在采摘时节,这里该有着多么热闹欢快的采摘景象。

马蹄窝——古道。西风。瘦马。
路过马致远故居,沿路前行,便是碉楼。这座由石头建造的碉楼,现在看来,或许仅是一普通的建筑。但在古时,这一瞭望塔,对战争的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碉楼向前,是一条宽阔的坦途;碉楼向右,便是一条上山之路。出乎意料的是,行至此,便有了两个相返的去处。先行的我们,沿着宽阔的柏油路一直向前,却意外地来到了一个地方——马蹄窝。恰是得来全不费功夫。
村前古道上一个个深深的马蹄印,会令你思接千载:静静的山谷,长长的骡马队,嗒嗒的马蹄声,穿越时空的阻隔,带着远古沧桑的气息,扑面而来。呃,古道。西风。瘦马。“京西古道”,在现代铁路公路未通之前,是连接北京与西部的大动脉。在这条大动脉上,每天走着多少驼队,无从得知。但从眼前这深深的马蹄印,便可想而知这条要道的险要。马蹄窝,即因此得名吧。

冰瀑——瑰丽景观。
沿路返回至碉楼,便开始了上行之线。九龙山,海拔不足千米,路途不是很险峻。最醒目的一处,便是一冰瀑。白得晃眼,厚厚的积冰,成为山上一瑰丽景观。之所以如此,应该是山泉涌出,遇寒结冰而成。
孩子们——你们的身姿美丽了我们的路途。
一路行来,最值得夸耀的是两个孩子。她,他,不叫苦,不喊累,不言歇;向前,向前;向上,向上。大人们眼前的风景,因为你们更靓丽。因为,你们,一直走在最前面。每每抬头,不仅山中的风景映入我们的视野,你们矫健的身姿也美丽了我们的路途。孩子们,你们是最棒的!为你们喝彩!
小狗之家——终是错过。
两个点。两行人。两条路。两处错过的风景。我们还是错过了。你们在时,我们在别处;我们来了,你们又去了别处。
待我们攀至山顶,小狗之家便一览无余地展现在眼前。一棵古树。空空的,不知春风拂过时是否还会发芽,抽枝,依旧热闹得绿个枝繁叶茂?一个护林人。经年生活在这山顶,无声的山林,有声的狗吠,就是他的陪伴。这样的日子,要如何一日日地才能捱过呢?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会欣喜吧。小狗之家——嗯,山林是你的家,你是小狗的家,有家的日子,不寂寞。
偶遇——两个字最好。

短暂地停留,便径直下山。因为时间尚早,不必急着赶路,下山之路便觉既轻松,又轻快。下至山脚,仍是错过。呃,此次出行,车站,错过一人;古道,错过一行人;沿途,又错过风景。不要错过,那就和时间赛跑呵。可是,谁能赢得时间过呢?时间,会令彼此错过;路途,也会令彼此错过。

错过,虽是满心遗憾惋惜,但谁说不会遇到另一片柳暗花明呢?航标,追风,会儿,还有不知名的,你们在错过之后也看到了别样的一番风景吧。张爱玲说:于千万年之中,在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

偶遇。还是这两个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