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词叫美元潮汐,说的是美国会通过定期的放水和收水收割全世界。
因为历史上很多国家都被割过,所以各国央行总结出了一套应对美元潮汐的方法。
当美国放水时,为防止被廉价的美元抄底了优质资产,同时防止本币兑美元被动升值,影响出口,所有国家都会跟着美国放水。
同样的,当美国收水时,为减缓资本外流的压力,所有国家也会跟着美国收水。
就这样,美国干什么,大家就只能跟着干,美联储就成了全球的央行。
但是,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的货币政策却没按这个套路来。
去年美联储大放水的时候,我们没有跟着搞大水漫灌。
今年11月,当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时,我们又调低了存款准备金率,货币政策逐渐宽松。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美国踩刹车的时候,我们却一反常态的踩了油门呢?
美联储大放水
中央银行的职责之一是最后贷款人。
意思是当金融危机爆发,市场情绪紧张的时候,因为金融机构之间失去信任,都怀疑对方已经踩雷,可能破产,所以相互之间不但不敢借贷,还可能抽贷。
本来危机期间流动性就紧张,如果机构之间再不敢相互拆借资金,那流动性就会更紧张,一些本来没有问题的银行,仅仅因为没钱周转,就可能资金链断裂,这样金融危机就会越来越严重。
为了阻止危机蔓延,中央银行就要在此时站出来,做最后贷款人,通过向缺钱的机构放水,稳定局势。
2020年美股四次熔断的时候,美联储通过拼命放水,阻断了金融危机的传导,这个操作一点毛病没有。
但问题是,现在的美国不管遇到什么问题,第一反应都是放水,最后贷款人变成了关不住的水龙头。
美国网友就说过:如果外星人入侵美国,那政府一定会要求美联储降低利率,开闸放水。
历史上,美联储的工作目标只有两个:一是控通胀;二是稳就业。
但是,最近几年,由于美股的泡沫越吹越大,美联储的工作内容中又加了一条:通过极端的低利率,以及往经济中注入大量流动性,维持股市的上涨行情。
次贷危机的时候,美联储首次执行了零利率,后来美国经济复苏强劲,美联储想试着加息,但美国股市马上开始闹情绪,一再表演死给你看,最终加息不了了之。
现在的美国股市甚至楼市已经屡创历史新高,资产泡沫破裂的代价比之前大多了。
不管是美联储还是美国政府都不想背,也背不起泡沫破裂这口大锅,可以说,美国的货币政策已经被资产价格绑架了。
这里要多说一句,鲍威尔今年争取连任时,很多民主党人士还大肆攻击鲍威尔不够关注气候问题。
现在的美联储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全能的一届,又能控通胀、又能稳就业、还能支持证券市场,现在又管上了气候问题。
大通涨来了
过去的两年,美国的状态是遇到什么问题都放水,然后一直放水一直爽。
只要水不停,美国股市楼市就能接着奏乐接着舞,美国老百姓继续不用上班,在家领钱,全国上下一片歌舞升平。
但是大印钞票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更像是会掏空身体的的兴奋剂。
在经济虚弱时,来上一针兴奋剂,问题不大。但是如果把兴奋剂当饭吃,一针接着一针,无限的透支身体,那早晚会出大问题。
虽然现在的美国政府没有因为债务过高而破产,美元霸权的坍塌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美联储接连两年的放水,还是惹出了一个大麻烦:美国国内的通胀水平越来越高。
根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11月美国CPI飙升6.8%,为40年来最大涨幅。
过去一年,美国的汽油价格涨了50%,二手车价格涨26.4%,火腿价格涨20%,洗衣机和烘干机价格涨15%,几乎所有的商品都在涨价。
虽然美国老百姓领到了不少钱,但如果扣除通胀因素,美国人的平均时薪其实是在不断下降。换句话说,因为撒钱太多,货币贬值速度已经远超收入的增长速度。
美国当前的失业人数大约有740万,但是又有1120万的工作岗位招不到人。
理论上,这700多万失业的人去填这1千多万的岗位就万事大吉了。
但因为这两年放水放的太狠,很多人要么之前领的救济还没花完,要么现在领的救济比工作挣得都多。
再加上虚拟币、股市、楼市又不断上涨,金融市场挣钱很容易,所以很多人选择在家领着救济,炒股,炒虚拟币。
这种生活,既不用挤地铁,担心感染新冠病毒,又能有更多时间和家人相处,简直完美。
但是我们都知道,家底再厚实也经不住坐吃山空,大家都不出来上班,就造成了俩严重后果:
一是卡车司机、装卸工人奇缺,从海外进口的商品全都堆在了港口,没人卸货没人运输;
二是国内企业开工不足,生产恢复不了,商品和服务的供应跟不上。
一边是大家手里都领了不少钱,等着消费,另一边是商品和服务的供应短缺,这就导致美国物价持续走高,通胀水平节节攀升。
这里要多说一点,美国高通胀的另一个原因是前任大BOSS加的高关税。
美国财长耶伦就在路透社举办的一场会议上说过:“对每年价值数千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加征高达25%的关税,导致美国国内物价更高。”
穆迪给了一个数据,加征的关税90%以上由美国进口商承担,换句话说,关税的90%都会传导给美国消费者。
现在美国的通胀率以及通胀预期都是历史高点,已经严重影响了民生和经济。
如果通胀率接着飙涨,甚至出现恶性通胀,那接下来就是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过去的两年,美国选择的是一条粉饰太平、寅吃卯粮的路,这条路让美国走到了今天通胀爆表、供应链紊乱、资产泡沫严重的局面。未来这烂摊子怎么收拾,是个很大的问题。
跟美国的躺平放水不同,我们选择了一条更难走的路。
人民币的发行与外循环
为什么这一次,我们的货币政策跟美国是反着的?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解释一下人民币的两个循环。
人民币的发行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是外汇占款,就是人民银行印刷人民币,然后从出口企业手中买外汇,这个买外汇的过程就是人民币的发行过程。
举个例子,一家企业出口家电赚了100万美元,根据1994年开始执行的强制结售汇制度,企业必须到商业银行将100万美元兑换成人民币,假如汇率是1比7,那就能兑换成700万人民币。
商业银行再将这100万美元上交人民银行,并从人民银行领回700万人民币,就这样,通过这种外汇占款的方式,人民银行就发行了700万的人民币。
人民币发行的第二种方式是向商业银行贷款。
2012年,强制结售汇取消,2014年,随着贸易顺差的下降,外汇流入减少。
我们经常听到的麻辣粉(MLF)、酸辣粉(SLF)从2014年开始,成了另外一种发行人民币的方式。
还是举个例子,一家企业向商业银行贷款100万,商业银行再将这笔贷款抵押给人民银行,从人民银行拿回100万。这样,通过商业银行,人民银行就新增发了100万人民币,这笔钱最终流到了企业手里。
外汇占款和麻辣粉是发行人民币的两种方式,但是历史上,人民币的发行一度有80%以上都是靠着外汇占款。
可以说,过去人民币的发行是和美元挂钩的,这个过程可以理解成我们经济的外循环。
人民币的流通与内循环
人民币发行出来之后,就会在国内流通,而这个在国内流通的过程就可以理解成内循环。
过去的20年,房地产业是我们经济的重要支柱。人民币在房地产行业的流通过程大概是这样的:
居民和企业把挣到的钱存进银行,银行再以土地抵押的方式,把钱贷给地方政府或者开发商,地方政府拿着钱搞基建,开发商拿着钱盖楼,然后居民再从银行贷款,从开发商这买楼。
这个循环过程导致了两个结果:
一是因为有土地作抵押,银行理财能做到刚性兑付,所以老百姓的存款通过银行理财、信托等方式流进了房地产;
二是通过交首付,再按揭买房,老百姓消费的大头,以及负债的大头也流进了房地产。
就这样,老百姓的储蓄、消费、负债都进了楼市,房地产就成了最大的货币蓄水池。
以前中美贸易紧密时,美国只要放水,那通过我们前面说的外循环,美元就会大量流入中国,然后人民币的发行就会增加。
紧接着,通过内循环,新增发的人民币,通过居民和银行就会流进房地产。
内外这俩循环加一起就导致美国放水,我们就跟着放水,然后房价就跟着上涨。
但是,最近几年,这内外的俩循环都出了问题。
在外部,由于中美脱钩的风险越来越高,所以外循环变得越来越不稳定;
在内部,房价一直涨,带出了低生育率、收入分配不公平、房地产泡沫等很多负面问题。
2020年,当美联储再一次大放水的时候,我们就面临着一个选择:
一是和之前一样,跟随美国放水,然后国内的楼市泡沫会变的更大。
二是趁着其他国家产能跟不上,出口这驾马车还很给力的时候,压低房地产投资,解决掉内部的问题。
2019年底,中国占全球出口的份额是24.6%,到了2021年,就涨到了26.6%。
在出口的支撑下,2020年,中国成了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正增长的国家,全年GDP增长了2.3%。而同期美国GDP萎缩了3.5%,创下二战后最差纪录。
过去的两年,和选择大水漫灌的美国不同,我们选择了一条更难走,但从长远看,更稳健、好处更多的路。
我们没有跟着美国大放水,而是把曾经的外循环变成了内外双循环,关起门来解决了资本无序扩张、垄断、房地产等很多问题。
现在美联储要停水加息了,美元潮汐进入了美国收割全球的最后阶段。
美联储加息一方面会导致美国内部的资产泡沫破裂,国内经济衰退;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其他国家资本外流,汇率崩盘。
在所有国家都准备过苦日子的时候,我们经过两年的调整,经济更稳健了。
另外,因为这两年我们的货币政策很节制,所以也攒下了比较大的降息和降准的政策空间。
中美两国就像两个长跑运动员,其中的一个不断的磕兴奋剂,不计后果的追求一时的成绩;而另一个则是努力纠正自身的问题、忍受着短期的痛苦,追求更长久的目标。
中美迥异的经济政策,孰优孰劣,一目了然,这场赛跑最后的结果,也是不言自明。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