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二年,即1069年,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主持变法。然而,变法触动了各阶层的利益,搞得天怒人怨。
熙宁七年,王安石被罢相。
为了使新法能够得以贯彻下去,王安石迫切需要一位代言人。
一、被寄以厚望
吕惠卿,进士出身,在经义上有一定的造诣。王安石非常欣赏吕惠卿的学识、才干,多方对其延誉引掖,执政伊始,就向宋神宗予以推荐。
“惠卿之贤,岂特今人,虽前世儒者未易比也。”而且,王安石还重申,对于先王之道,只有吕惠卿能够学以致用。
于是,正在编校集贤书籍的吕惠卿很快进入变法的核心部门三司条例司,参与变法机要,并旋即升任翰林学士。
吕惠卿对王安石也是投桃报李,“事安石如父子”,竭尽全力支持他的变法,堪称王安石变法的左膀右臂,起到了急先锋的作用。
在罢相出知江宁府的时候,王安石和他朝夕密谈。在王安石的推荐下,吕惠卿出任参知政事——位极人臣仅是半步之遥。
吕惠卿果然也不负王安石所望,为了避免宋神宗在王安石离开后发生动摇,他和御史中丞邓绾“相与环泣于帝前”,痛哭美政得之不易,于是新法不仅一切如故,而且“守之愈坚”。此后,吕惠卿萧规曹随,很好地维护了王安石的新法,他也因此被戏谑地称为“护法善神”。
二、利欲熏心
然而,吕惠卿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他不满足于一个参知政事,他既想独揽大权,又担心王安石东山再起挡住他的仕途。
时隔半年,朝廷组织圜丘祭祀天地的大典,吕惠卿竟然“莫名其妙”地向宋神宗建议:根据郊祀赦例,任命王安石为节度使。宋神宗当即驳斥“安石不以罪,何用赦复官?”王安石得知后,对吕惠卿大为不满,二人由此产生嫌隙。
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了解民间实情,对王安石用人十分不满,他向宋神宗痛陈,“今刻薄小人,必有以是误陛下者”。吕惠卿做贼心虚,由此和王安国结怨。
安上门监郑侠擅用马递上“流民图”被治罪,这也是王安石被罢相的导火索。吕惠卿趁机诬陷王安国参与其中,于是王安国被罢官。因王安国之事,二人的关系雪上加霜。
三、彼此攻击
为了防止王安石东山再起,吕惠卿“凡可以害王氏者无不为。”
熙宁八年(1075)初,道士李士宁被牵连到余姚县主簿李逢“谋反”一案,还曾怂恿宋太祖后裔赵世居图谋不轨,而王安石与李士宁过往甚密,吕惠卿以此想彻底扳倒王安石。
宰相韩绛觉察后,劝宋神宗立即召回王安石。王安石与吕惠卿的关系形如水火。
王安石东山再起,骑墙的小人马上转向王安石,御史中丞邓绾、御史蔡承禧就是这样的人。邓绾控告吕惠卿的兄弟,勒索华亭富商五百万缗强买良田;蔡承禧指控吕惠卿的兄弟徇私舞弊,将吕惠卿的妻弟名列高等,继而攻击吕惠卿“弄权自恣,朋比为国”。
王安石之子王雱,却想彻底扳倒吕惠卿,使其永无翻身的可能。于是,王雱和门下客吕嘉问、陈亨甫密谋,翻出邓绾所攻击吕惠卿的不法之事,将他囚禁制狱。
终于,吕惠卿怒不可遏,上书宋神宗揭发王安石“方命矫令,罔上要君,此数恶力行于年岁之间,虽古之失志倒行而逆施者,殆不如此。”同时指出,王安石在个人书信中有一些“无使上知”的内容。
此时,王安石和吕惠卿二人已经到了必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的地步。
内讧,谁也不能免于伤害,对于处于宰执地位的二人,受伤的又何止是个人呢?
最终,吕惠卿被罢去参知政事出知陈州。
次年,心灰意冷、被皇帝所厌的王安石也退居钟山。
至此,一对“亲密战友”天各一方也再未谋面。
王安石罢相之后,不时用手指在空中书写“福建子”三字,“喃喃自语,有若狂人”。
有时伤害太深了,相逢一笑泯恩仇,绝非那么容易做得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