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得名于“安庆府”与“徽州府”之首字,承南启北、东联江浙、西接中原,山地平原遍南北,长江淮河奔流过,坐拥淮河、新安、庐州、皖江四大文化圈,文化发展兼容并蓄,百花齐放,近代史上安徽新闻界最出名的人物,新闻事业的开拓者张九皋先生,便生于斯长于斯,少年时代开始在百年国药老字号张恒春从艺学习,从此与之结下不解缘分,共同经历着清朝末年的风雨飘摇、民国时期的民族觉醒与军阀混战、艰难岁月奋起抗争的八年抗日战争,一起迎来了新中国的胜利解放,滚滚红尘,尽个人绵薄之力,或创新或捍卫,在风起云涌的年代,一起推动着历史的车轮,坚定前行。
张九皋先生在安徽的历史上是新闻界中颇具影响的爱国民主进步人士,是开创安徽新闻新纪元的革命先驱,一个敢于向恶势力抗争的报人、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一个品格道德高尚的报业界前辈,是从张恒春学徒中走出来的历史名人。至今,悬挂在张恒春醒目之处金光熠熠的祖训匾额“虔诚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便出自张九皋先生之手。
往事前尘,历历在目,张恒春的老人们提及此事还铭记与心,虽如今张九皋老先生已然仙去,张恒春药号涅槃重生成为芜湖张恒春药业有限公司,当年先辈们留下的历史印记,却不会被遗忘,铭刻在安徽百年沧桑历史中,一位是安徽新闻界的先驱,一个是安徽国药界的泰斗,有着怎样的前尘往事和家学渊源呢?
张九皋先生自幼丧父,家境贫寒,性格坚韧,只念过一年多的私塾,十五岁便来到张恒春当学徒从师学艺。彼时的张恒春,经历了100年的发展,经过几代掌门人的努力,事业不断壮大,资金的原始积累亦趋加快,雇员已多达几十人,制药工艺精湛,药品疗效显著,名声显赫。能进张恒春当学徒机会来之不易,年少时的张九皋先生十分勤勉,朝乾夕惕,刻苦学艺。白天辨识药材,学习炮制技艺,晚上读书练字,研习医药典籍。时光如水,春去秋来,转眼之间四年过去,张九皋先生从懵懂少年已成长为踌躇满志的青年,19岁时便经过了三轮考试合格,顺利成为张恒春的员工。
这几年间,张九皋先生在张恒春药号从师学艺,耳濡目染,张恒春药号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的创新、诚信、仁德,深深的影响着这位少年。而这位聪明过人,勤奋好学,祖籍江苏溧阳的小学徒,也引起了张恒春药号掌门张文彬的关注,对其关爱有加。张文彬发现张九皋非常喜欢读书,看报,便把他推荐给住在店东的清末老秀才,书法家盛竹峰。盛竹峰知识渊博,学问道德书法都很好,闲暇时候看书写字看报,对少年张九皋无疑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和启蒙,逐渐对新闻报业产生浓厚兴趣,慢慢的思想发生了转变,张九皋认为,从医治病,凭己之力,也许能救百人,投身新闻,唤醒的是民族的思想,影响的是千人万人,与人与己,善莫大焉, 于是决心立志投身新闻事业。
19岁那年,张九皋在张恒春药号已学有所成,为了投身新闻事业,忍痛告别了张恒春,弃医从文,开始报人生涯,他的举动得到了掌门张文彬的首肯和支持,更坚定了他的决心。当他步入新闻界的一开始,撰写的每篇文章都从心而发,字字珠玑,如同一支犀利的笔刺向地方腐朽官僚势力,并开始投身社会变革。1907年年仅21岁的张九皋先生已经是《上海新闻日报》和《中外日报》两报的驻芜湖访员。
1915年张九皋先生在商界朋友和张恒春的支持下,又独自创办了安徽第一张《工商报》任社长,同时仍然担任《皖江日报》的总编。自此,两报在“五四”运动的大潮中,传播新文化、支持学生运动、打击商界亲日的顽固派,策动全埠的大罢市,抵制日货以及“五卅” 运动发挥了重要的宣传鼓动作用。
时光飞逝,斗转星移,在张九皋和一大批爱国志士,新闻爱好者的努力下,安徽新闻界一扫旧报坛中萎靡陈腐的八股气息,报纸鞭鞑时弊、讽刺抨击地方统治者的贪污腐败行为,以民众所喜闻乐见的清新明快的白话文,载着革命党人的战斗的文风,深受社会各界人士和民众欢迎。数年后,张九皋先生已然成为安徽新闻事业开拓者和先驱。
生逢乱世,商海搏浪,张恒春也紧随时代进步的步伐,大胆革新,1908年,张敬之继任掌门,创中国传统的中医药管理之先河,积极创新,虔诚制药,展现过人经营谋略,美誉度更盛以往,事业不断壮大,进入鼎盛时期。
多年来,张九皋先生不忘少年时光在张恒春度过的日子,经常会回到张恒春药号,看着药号人来人往,熟悉的药味,不由会想起那段日子里陪伴过自己的师傅、师兄弟,这里藏着年少时最为浓厚的情感。张九皋与张恒春的时任掌门张建卿和管事谢树德都成为知己好友,经常一起畅谈国之大事,激荡新思想新浪潮。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百年老店张恒春药号与安徽报业先锋张九皋先生,就这样,在外族入侵、国人觉醒、风雨动荡的年代里,通忧共患、枝干相持,结下了深厚的缘分和革命友谊。张恒春的培育之恩,困难之时的多有扶持,都让张九皋先生难以忘怀,挥墨写下张恒春百年传承的祖训“虔诚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笔墨苍劲有力,张恒春掌门十分珍爱,将其裱好悬挂于店堂之上,始终未曾摘下,数百年来,祖德流芳,诚信为本,存心于仁,张恒春不忘初衷,不断自省,修仁德,济苍生,做国药业的良心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