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乐爸!
现实社会中,很多家庭的父母由于过分地溺爱孩子,使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下降。虽然老师和父母竭尽全力,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他们,但意外事故仍然不断发生,这不能不引起父母、社会的关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千般呵护,不如自护”。为此,我们今天就孩子意外事故的发生原因及对策跟大家探讨一下。
父母要如何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呢?
一、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
孩子的意外事故,主要是指日常生活中人们没有事先估计到或难以预料的偶发事件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有关部门对学校发生的意外伤害事件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事故发生的原因大致有三种:
1、孩子体质差,体能弱而造成的伤害。
孩子由于年龄小,体质和体能发展不理想,在活动时往往把握不好平衡,身体重心不稳,动作不协调,反应慢,不灵活,相撞时躲闪能力差,加之成人对孩子的过度保护,过分替代,没有给他们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甚至剥夺了幼儿实践、学习自我保护的机会,因此,意外伤害事件就很难避免。
2、孩子的不良行为造成的伤害。
目前,很多父母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往往忽视孩子生活习惯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有些孩子任性、执拗,集体意识差,谦让、友善不够,在游戏和户外活动时,规则、秩序的概念较为淡薄,玩兴大发时,容易一拥而上,发生争抢、拥挤等行为,这些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也是导致发生意外事故的隐患。
3、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不足造成的伤害。
我国传统的儿童保教观是“保护”、“养育”,孩子在成人的全方位保护下成长起来,他们在意外事故中,表现出不知所措,缺乏一定的自我保护的意识、经验和能力,从而导致了意外伤害事故的频频发生。
二、如何避免和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孩子生活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环境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常常不可避免,但是通过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变消极躲避为积极预防,就能够使各种意外伤害发生的可能降到最低限度。
1、养成良好的行为,让孩子形成自我保护的习惯。
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讲过:“习惯养得好,终身受益。”生理学家认为:“习惯是自动的条件反射。”幼儿期容易形成条件反射,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探索有效的方法,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自护习惯。
良好行为的养成,能使孩子躲避伤害。例如,孩子有了吃饭前吹一吹、摸一摸的行为习惯,可以避免烫嘴、烫手,防止误吃东西;孩子养成靠边走、跑、右行的习惯,碰撞到同伴或受到车辆撞碰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轻开门窗、轻拿、轻放桌椅的行为,能使孩子避开门窗桌椅边棱角,可免遭磕碰的皮肉之苦。
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家庭和学校应相互配合,对孩子进行教育,并长期坚持、反复强调。
2、遵守游戏规则,形成自护习惯
孩子的自我中心特点极为突出,玩得高兴时,常常忘记了要遵守规则和秩序,往往一拥而上,你推我挤,极易造成身体伤害。因而,在游戏活动中,注意培养孩子按秩序玩游戏,遵守游戏规则,也是使孩子获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使孩子懂得游戏规则,家长可以采取讲故事、游戏模拟等方式,让孩子判断是非,知道遵守规则、互相谦让的重要性;例如:很多孩子特别喜欢手拉手走路,有时甚至三个人一起拉手走,这是比较危险的一旦有人摔倒,其他人也容易摔倒,并且由于小手相拉,摔倒了的人失去了本能的手扶地等自护动作,而容易导致头部受伤。根据这种情况,家长可以要求孩子不手拉手走,并请孩子回答为什么这样要求他们,以此来提高孩子思考的能力,从而使孩子学会积极的防御。
3、学习自护常识,培养自护能力。
意外的自我保护常识是人们在历经灾难后,对灾难缘由的规律性认识及所采取的必要防护措施。这对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刚刚萌芽的孩子来说,是难以掌握的,因此,在灾害中,孩子往往受害最大。那些恶性的犯罪活动,如绑架、拐骗等黑手往往最先伸向孩子。
所以,向孩子普及意外自护常识是形势所迫。意外伤害是偶然发生的它又往往是不可预料的。
三、家长如何教孩子掌握意外自护的初步常识
1、教育孩子学习自护常识,有利于自护能力的提高,夏季时,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如何避免雷击的伤害;教给孩子正确地使用电器的方法;把各种信号、标志、符号,编进故事中讲给孩子听,使他们掌握必备的自护常识,提高应变能力和自护能力。
2、告诉孩子敢于求助,提高孩子的自护能力。孩子体力小,生活经验不足,适应环境能力差,遇到险情时身心难以应付,所以求助是孩子自护的最好方法。
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孩子遇到困难时只会哭泣、发脾气,遇到陌生人时就惊恐失措,连呼喊求助的胆量都没有,又因为受到语言能力的限制,孩子在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往往说不清楚事情的经过,所以父母教育孩子求助的技能要从“敢”字入手,教给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
平时父母可以要求孩子讲清楚一件事的内容、地点、时间,讲清楚请别人帮什么忙等。在电话已经普及的当今社会中,利用电话求助是获得帮助的有效办法。父母要教会孩子学会拨通自己父母的电话或者父母工作单位的电话,并且知道110、119、120等呼救电话的含义。
3、通过直觉体验、培养孩子的自护能力。孩子有受伤的体验,对自身痛苦的记忆是最深刻的,所以当见到别的小朋友摔伤跌破时,能把自己的痛苦记忆类推到他人身上。这种直觉上的体验有助于孩子理解自护的意义,从而有效地提高幼儿的自护能力。
总之,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父母和老师持之以恒,使孩子获得一个更高层次、更大意义上的保护——自我保护。
(文中图片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2年账号更名为乐爸聊育儿,一起交流,陪孩子一起成长,欢迎关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