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河北邢台,一个初三男孩退学了。

他亲手写的“自愿退学书”上,说“保证自己会为这个决定负责,以后就算后悔,也不会责怪父母没拦着他。”言辞间,怨气满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三,正面临中考第一次选拔性考试,是关键期。男孩的母亲,担心儿子考不好只能去职高,很焦急,常常批评他。一次大吵后,男孩气愤至极,当场写下退学书。

母亲看到儿子的决绝,知道孩子动了真格,崩溃大哭。镜头里,她拿起一堆练习册,自言自语“这都是我给他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初中生,出现厌学、自暴自弃,其实早有苗头,但父母前期没重视,还在错误强迫孩子学习,直到孩子不堪重负、奋起反抗,父母才意识到问题。

督促孩子学习,如果方式方法不对,日积月累,迟早会出事。下面,就给大家盘点一下,父母盯孩子学习的错误方式,希望能引起父母的重视,提早改正。

1、无时无刻不在聊学习,违背规律

《超级育儿师》里,有个13岁的男孩,让人印象深刻。

他整天拿着一根长棍子,觉得谁的话不中听,就拿棍子狠狠地耍。他的房间乱七八糟,作业本皱皱巴巴,跟父母说话更是吊儿郎当,一点也不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哪怕是身为语文老师的母亲,也拿他没办法。可是,超级育儿师却从中发现了问题。

饭做好了,母亲叫男孩吃饭。男孩刚落座,母亲不知从哪掏出一份语文试卷:“这是昨天我们学校的卷子,我拿给你看看。”男孩也习以为常,接过卷子做了起来,做完才拿筷子吃饭。母亲一道题一道题地检查,完事说:“数学,我也跟我们数学老师要了一份卷子。”

整个饭桌上,母子沟通内容没有别的,就是学习成绩、考试。超级育儿师都震惊了:“妈妈关注的焦点只有学习,却忘了一个13岁孩子,真正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孩子从跟父母的沟通中,得不到任何心理满足,就变得不愿理人,把自己封闭起来,跟父母说话也不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重要的是,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专注力、精力有限,要想让他好好学习,一定要懂得孩子的成长规律,利用他的最佳学习状态,而不是时时刻刻耳提面命,不挑时候不选时机。

我们知道,最佳状态下做好一件事,才能事半功倍,学习也不例外。教会孩子在最佳状态下学习,孩子才会不厌恶、不排斥学习,也才会出成绩。

那怎样的状态,才是最佳学习状态?

对孩子来说,应该是他能全神贯注、深度放松的心理状态,是他头脑非常清晰、能控制自己、发挥自己的能力、全身心沉浸其中的一种感觉。这种状态下,孩子才会觉得学习是自己的事,自己能从学习中获得真正的乐趣,才会产生学习内驱力。

父母要有意识地帮孩子建造这种状态,保护这种状态,切记不要为了成绩,随时随地盯着学习。

2、无时无刻不在监督,徒增压力

电视剧《小欢喜》里,陶虹饰演的母亲宋倩,为了让高三的女儿英子考上好大学,生活上各种极端照顾。

作为单亲妈妈,她辞去工作,全程陪读。担心女儿学习太累缺营养,变着花样炖粥煲汤;亲自上手,帮女儿研究考试题;更离谱的,是在女儿的书房,打造了一面玻璃窗,随时监视她的一举一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子在妈妈无时无刻的监视中,终于承受不住压力,选择跳海轻生。

原本,英子是个爱笑、可爱、活泼的女孩,学习成绩好,兴趣爱好广泛。但是在母亲一系列窒息的“照顾”下,英子变得整夜整夜失眠、常常自言自语、压抑烦闷,终致抑郁。

妈妈不明白:“你为什么非要考那个南大?”
英子喊:“我不是非要去那个南大,我就是想要逃离你!”

很多时候,孩子巨大的压力,不是来自学习,而是来自父母。父母口口声声“我都是为了你好”“你只要学习好就行,其他我们来处理”“我们做这些,不都是为了你吗!”让孩子无从反驳,却在内心背上一座座大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界强压,方式方法如果不对,只会给孩子造成压力。真正的学习动力,不是外界强压的,而是从内激发的。父母要想顺利地督促孩子学习,前提是,要有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

在家庭教育上,亲子关系的重要性,永远大于亲子教育。要想亲子教育有效,就要先充分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感受,理解和接纳他们的情绪,保持一定的界限感,给孩子一个稳定长久的陪伴。

3、无时无刻不在控制,过分严格

记得有这么个新闻,考上大学的儿子,连续三年没回家。一到过年,他就跟父母说“在学校跟辅导员整理学员资料”,最后一年,他连这个理由都懒得说了。后来父母打听才知道,学校根本没有“整理资料”这回事。

父母打电话质问儿子,儿子沉默半晌,只说了一句“我就是不想回去,你们用不着再管我了!”

后来才知道,父母从孩子一年级起,就制定了严格的时间表,孩子如果不遵守,就会受到惩罚:

早上6点起床,洗漱5分钟,吃早餐5分钟;
放学回家先写作业,否则不准吃饭;
吃饭不能超20分钟;吃完看书1小时,练钢琴1小时;
睡前洗澡,不超15分钟;
如果22:30前洗完澡,可以看电视到22:30;如果超时,洗完澡立即睡觉。

哪怕周末或假期,也不例外。在学校,孩子也不轻松,父母几乎每天都给老师打电话或发短信,盯孩子学习。孩子终于考上大学,父母更是引起为傲,觉得教子有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殊不知,孩子上了大学后,先是松了口气,然后走向另一个极端:报复性地晚睡晚起、旷课打游戏……一到放假,孩子就不开心,因为不想回家。

此时的父母,再后悔也晚了。他们有了上大学的儿子,却失去了孩子的亲情。

相比时时控制孩子,不如给孩子一个高质量的陪伴。其实,孩子的成长中,很多灵性、创造力,是在玩耍时产生的。

更严重的是,控制孩子,不光伤害孩子的心理健康,还会让他们对父母产生隔阂。一旦孩子长大成人,这种隔阂会越来越深。此时,父母就算是意识到,也已经晚了,疤痕已深刻孩子心中。

教育家卢梭在他的《爱弥尔》里说: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成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其实,孩子真正能陪父母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就是小时候那10几年,如果父母不好好珍惜,不好好陪伴孩子,只是紧盯孩子的学习,不但白瞎了这段好时光,而且,亲子关系也会很紧张,而亲子关系一旦错过最佳修复期,过后再怎么弥补,也不比10年中来的有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应台说:小孩儿是老天爷给我们的礼物,当你不珍惜的时候,老天爷就把这份甜蜜的礼物收回了。

人生是一条一去不复返的单行道,为人父母的我们,对孩子少控制、多陪伴,珍惜这10年的短暂时光吧!

4、重视学习固然重要,但孩子不应只有学习

有位母亲,有一天,跟已经上大学的儿子聊天,聊到儿子的童年。

母亲随意地问儿子:“等你以后当爷爷或外公了,你会和你的第三代聊起你的童年时光吧?”

儿子开心地说:“那是当然,非常Appreciate(感恩)!我会一直记得,和你在一起的那些美好时光!”

这位母亲回忆,儿子10岁前,每年12月,他从幼儿园或小学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摁下客厅里的彩灯开关,整个客厅都五彩斑斓。

她还记得儿子说:“永远记得跟妈妈一起布置圣诞树,尽管上海的冬天不下雪,但是,每年的12月,我都觉得特别温暖。”

这位母亲最后感慨,漫漫人生中,成绩分数都是浮云,唯有那美好的亲子时光,才是记忆中的永恒,并为之津津乐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啊!如今,我们常说“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这治愈一生的,显然不是几次考试成绩、班级排名,而是童年那些美好的亲子时光、无忧无虑的玩耍、脑海中五彩斑斓的懵懂的梦。

那么,我们父母,到底该怎样指导孩子的学习呢?在这里,作为家庭教育指导师,我想重点提醒父母两点:

第一,父母的本职工作,应该是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千万不要跟老师角色颠倒,父母试图代替老师,注定会出问题。学校的事,学习的事,交给学校解决。

第二,如果一定要指导孩子学习,也是有方法技巧的。比如,怎么帮孩子制订学习目标策略?怎样拆解长期目标,设定中期、近期目标?怎么帮助孩子达到最佳学习状态?怎样教孩子学会自我调整?……这些,父母都需要学习。

那句话不是说嘛: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最后,送天下父母一句话,来自教育专家龙应台:对于教育孩子,除了言传身教和陪伴,没有任何捷径可循。

在管教孩子的学习上,父母可谓是费尽心力,但是,不如在督促孩子之前,我们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做到位,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成为孩子的精神支柱。这,才是激发孩子学习内驱力的最佳方式。

【何心亲子日记】

家庭教育指导师,原党报记者,文学硕士。

如果你有亲子关系、家庭教育相关烦恼,欢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