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王安石大人,刚刚过完1000岁的生日。
王安石,跻身“中国古代三大改革家”的行列,正当他大刀阔斧,勇往直前的时候,一副“流民图”,就让王安石惨遭罢相,离开政坛。
(一)
熙宁二年,即1069年,王安石坐着火箭,一路飙升到拜参知政事,就是副宰相,随后又坐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宝座,成为当朝首辅,同时,新法也大行于天下。
王安石能够封侯拜相,大力推行新法,离不开宋神宗的支持。
宋神宗,年轻有为,踌躇满志,面对北宋中期的重重危机,他想一展身手,彻底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王安石,因为远见卓识,和宋神宗志同道合,成为宋神宗最为得力的助手。
然而,新法却遭到一大批官员,包括一些元老重臣的激烈反对,他们声称祖宗之法不可变,并从理论到实际对新法一一驳斥。
苏轼挖苦新法,“富国之功,茫如捕风。”
司马光干脆说,“士夫沸腾,黎民骚动。”
可是,宋神宗却付之一笑,因为,不同声音的出现,早在他的预料之中。
不久,坊间fāng 传出,前任宰相韩琦要带兵进京清君侧,他是元老重臣,还有册立之功,一时满城风雨人心惶惶。
然而,宋神宗仍旧微微一笑,因为,他了解王安石,更了解韩琦。
(二)
王安石指出,天下人都是墙头草,流俗有权势,天下人就向着流俗,皇帝有权势,天下人就向着皇帝。显然,王安石将所有反对新法的人归入了流俗之中。
变法,是宋神宗既定的目标,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而可以讨论的,是如何推行。
于是,一批又一批的御史、谏官,更有一些元老重臣,包括王安石的伯乐欧阳修、文彦博;老上司富弼、韩琦;好朋友司马光、范镇,这些都是一些举足轻重,影响一时的大人物,统统被外放。
(三)
熙宁七年三月,天下大旱,一直挨到九月,灾荒蔓延,饥民流离失所。
宋神宗忧形于色,朝堂上长吁短叹,一筹莫展,于是想废除一些推行效果不好的法度。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继续给宋神宗打气,天灾难免,老黄历需要与时俱进,流言蜚语不值得忧虑。
而今,宋神宗似乎不再那么坚持了。
一天,宋神宗在银台司收到一份“密急”奏疏,展开之后竟是一幅长约八尺宽约三尺的“流民图”:到处都是面黄肌瘦、衣不蔽体的流民,有的吃着麦麸子,有的啃着草根儿,同时还附有陈情表,恳请宋神宗,顺应上天,废除新法,立即赈济流民。
宋神宗看到这样的画图、表章,不由震惊万分捶胸大哭,彻夜未眠。
皇太后、皇后看到后,也是痛苦难以自持,终日以泪洗面,不久皇太后便溘然长逝。
绘图和上表的,正是安上门的门官郑侠,为了让皇帝看到,他才冒称是军国密急。
郑侠与王安石素日并无嫌隙,相反,由于过人的才学,他才被王安石重用,但也由于反对变法,被贬为一个门卫。
在表中,郑侠还指斥王安石等变法派,刚愎自用,急功近利,并信誓旦旦地表示,如果停止新法十天还不下雨,他愿意接受欺君之罪明正典刑。
第二天,宋神宗下令废除或停止那些弊端重重的新法。
三天后,天顺人愿,果然普降甘霖,臣民奔走相贺。
随即,王安石被罢相,尽管次年,被再度启用,但是,已经失去了宋神宗对他的信任,在云谲波诡的政坛当中不得不引退。
改革,虽然不是时尚,但却是大势所趋。变法,是时代所需,是形势所迫。
但是,不可否认,新法本身确实存在不足,改革派也有很多问题,特别是,王安石刚愎傲慢,不辨忠奸,宵小倒行逆施,经是好经,却被歪嘴的和尚念歪了,百姓怨声载道。
“流民图”,其实是压倒王安石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王安石虚怀若谷礼敬忠贤;如果,王安石实事求是修缮新法,或许真能如朱熹所说,可以开创尧舜时代的盛世。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