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紧华为的大腿,让小康汽车市值逼近长安,如今销量下滑,沦为华为“代工厂”?新时代的造车企业应该走怎样的路?

小康汽车,此前被广为人知的是其面包车。作为一个三线汽车品牌,存在感非常缥缈。

不过,小小的品牌却有大大的梦想。小康推出SF5,新能源智能汽车,力图通过它抢占新能源赛道。不过,没有品牌号召力,技术没有刷新式抢眼的SF5,一诞生就遭遇销售瓶颈:2020年7-10月销量分别为260台、59台、311台、300台。

为此,小康走上了一条自我拯救之路:和华为合作。

有了华为的赋能,车辆销售果然不同。打着“华为HI”旗号的赛力斯SF5,得到了极大的市场关注度。在上市之初,一周内订单破6000台。

有媒体报道当时SF5热销的程度,表示订单都要预约。

小康股份的如同了火箭,直奔60元。与重庆的汽车龙头长安汽车,不相上下。不同的是,长安汽车的估价一直徘徊在10几元左右。

不难看出,华为在资本市场和销售市场的号召力:让一个三线品牌,在一段时间内,竟然能闯入竞争激烈的新能源造车赛道。

然而,没有深层次的技术,这款一度被放置在华为门店的神车,步入昙花一现的局面。

今年4,销量129台,最高的10月销量2205台,累计销量不过8000台。月均只有1000台。

华为的牌子,也叫不响了。

究竟原因,还是因为品牌和性能不够出众。尤其是当市场上不断传言华为自己造车的情况下,SF5更是鸡肋。

更深层次,则是这种临时的组合,技术爆发缺乏吸睛之笔,而主体模糊的品牌上新,让车主难以把握其最后的售后服务市场究竟几何。

毕竟,比起小鹏、理想汽车的互联网基因,蔚来宠粉的营销模式,华为+金康赛力斯,始终让人找不到特殊而不可或缺的购买理由。

而当华为自己造车的消息一次又一次地传出时,这种合作的持久性,就更让人犹豫不决了。

基于这样的局面,业内人士直言,小康有可能沦为华为的“代工厂”。也有消息指出,双方还在更深层次的合作,毕竟,技术消化和赋能需要时间沉淀。

对于车企来说,面对华为这样的技术品牌,存在着选择。选择合作,担心丧失灵魂,没有自己发挥的空间,有成为“代工厂”之嫌;放弃华为,则错失强大的品牌赋能和市场号召力,面临着资本压力。

究竟如何选择,这成为一个问题。

但不管怎么说,这终将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格局中,面临的局面。于一方是痛苦,于市场大局,不过是一丝涟漪。

在这种此起彼伏的市场波动中,对于消费者来说,期待的还是国产新能源汽车崛起,不只是从品牌上还是技术上。毕竟,如果我们自己有倚天剑,还会选择异域的屠龙刀——特斯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