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我们中国共产党人20多年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第一件是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二件是红军出征后,南方红军的三年游击战争;第三件就是东北抗联的十四年苦斗。

这是在1945年,抗联领导人周保中汇报抗联14年艰苦生活后,彭真发出的感慨。

这支队伍走来的路并不容易,在这14年里,他们曾经和中共中央失去联系,独自战斗。人数从4万人减少到了2000人,最后不足1000人,为了保留这最后的火种,他们不得不去苏联暂时休养……

1

1931年“9·18”事变后,东北人民和军队部分爱国官兵组成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活跃在这片土地上,拼死保卫家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义勇军

后来,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这些队伍的余部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

鼎盛的时候,这支队伍有11个军,总人数4万多人。但即便如此,他们也时时刻刻身处于绝境之中。

因为在这片土地上,有76万的日军,以及大量的伪满军和汉奸,他们时时刻刻都在围剿抗联的战士们。

为了生存,抗联队伍只能不停地在深山老林里转战,根本没有时间去发动群众、建立政权、创建根据地。

没有根据地,就意味着没有物资供给,在衣服和实物没有着落的情况下,他们还得同强大的敌人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抗联战士的合影

后来,日军还把散落在游击地的群众集中起来,建立了无人区,抗联和群众为数不多的联系也被切断了。

亲历过这些困难的抗联老战士回忆说:“当时在东北抗联的死法有三种:第一是打死、第二是冻死、第三是饿死。”

杨靖宇将军牺牲时,敌人好奇他为何能在没有食物和衣物的情况下,在冰天雪地里坚持这么久的战斗,看了他的胃才发现,里面塞满了棉花。

1934年,中共中央带领红军长征,与东北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失去党的领导的东北抗联,就像是断了线的风筝,摇摇欲坠。

在那几年,抗联被敌军追得走投无路的时候,只能越境到苏联躲避。日本军队当时害怕苏联,不敢越境,追到国境线就不追了,我军战士也就得到了暂时的喘息。

偶尔苏联的士兵发现越境的抗联队伍,会上来收缴他们的武器,把部分人遣送回国,部分人扣押起来。

2

1939年后,苏联红军突然对抗联变得热情起来,甚至会允许抗联领导去苏联境内开会。

原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地方党史研究所所长高树桥说:“苏军态度的转变是国际形势使然。”

1939年,德国法西斯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苏联和日本也开战了。

虽然最终日本败了,但欧洲形势的巨变,让苏联更加希望远东地区的安定。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一直在与日军战斗的东北抗联,就成了苏联迫切需要的盟友。

当然,如果只是这样,苏联不至于这么着急与抗联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日趋困难的东北抗联将士

1937年到1938年之间,苏联内部开展了“大清洗”,五名元帅杀了三名,十二集团司令一个不剩,六十七名军长杀了六十名。

担任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远东地区部长留西柯夫成了惊弓之鸟,在知道自己也被列为“清洗”对象后,他于1938年偷越国境,逃至满洲里,向日本关东军投降。

苏联内务人员委员会管辖下,有国家安全委员会,留西科夫出逃后,苏联整个远东对日情报网,全面坍塌。

这个情况下,东北抗联就成了苏联远东军唯一能指望的力量,比起苏联士兵,抗联战士的东方面孔更方便获取情报。

所以,从1939年开始,苏联远东军对抗联频频示好,不仅释放了以前关押的赵尚志等,还给他们提供食物、药品和武器。

到1940年,东北抗联已经和党中央失去联系6年。

和苏联建立起合作关系后,请苏联远东军帮助恢复抗联与党中央的联系,苏联也满口应允,但一直没有联系上。

直到1940年9月,苏联那边一个叫王新林的人,给抗联领导人发来了伯力会议的通知:

“中共代表将主持召开这次会议,解决党组织和目前游击队运动的一切问题。”

周保中、赵尚志等抗联领导收到了消息,都很高兴。他们历经千辛万苦,按时到达了伯力。

会议迟迟不召开,周保中等人才知道,之前的通知,根本就是一个谎言。但这个谎言还是有好处的,就是把分散在各地的抗联队伍,凑在一起了。

3

抗联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确实很需要开一个会,来决定抗联以后的走向。

与此同时,苏联内部问题也亟待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诺门坎战役中的苏联红军

但这个会怎么个开法,由谁主持,双方都有不同的看法。

王新林提出,通知是他发的,会议自然由他主持,他代表苏联远东军和抗联各部领导商议,当时在场的抗联最高军事指挥、时任抗联第二路军司令的周保中表示反对。

他说,如果有中共代表在场,理应由他主持,但现在并没有中共代表到场,这样就只能抗联领导人先开内部会议,综合大家的意见,再和苏方共同商讨决定。

王新林说不通周保中,就自己找抗联各部领导人开起了小会。他给出了很诱人的条件:把抗联各部军分别编入苏联远东军的几支部队,按正规军的标准配备、供给,由苏联高级将领给抗联做领导。

苏联红军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军队之一,如果能加入这支队伍,那就意味着,抗联现在的“野路子”会变成正规军,他们会得到系统的训练,最先进的武器,也不用再担心吃不饱、穿不暖了。

一想到这些,不少人两眼放光,但周保中却透过诱惑,看到了王新林的真实目的。

他在日记中把王新林的计划称为“取消主义”: 想取消的是中国共产党对抗联的领导,想把抗联变成苏联的部队。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队友,队友们一想,加入苏联远东军好是好,但也意味着,以后这支队伍不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于是都拒绝了王新林的提议。

王新林见自己的如意算盘没打响,大为恼火,和周保中直接吵了起来。

周保中也不甘示弱,直接拍了桌子,厉声说:

“你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意见,会也没必要开了,我带着队伍回东北。我们是中国人的队伍,我们的战场在东北,死了也光荣。”

抗联部队在苏联境内只是暂时休养,未来他们还是要回到东北继续抗日的,如果真的编入苏联红军,以后不能回东北的可能性很大。

4

双方僵持不下,周保中强硬的态度,让苏联很是头疼。双方僵持了近一个月,苏方实在没办法了,只能重新派人来谈判,态度也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最终,抗联和苏联远东军达成了合作,苏联给抗联提供物资和指导(不干涉抗联内部的情况下),抗联在不妨碍中共政治威信和组织关系的基础上,把自己获得的关于日本贼在满洲的情况通知给苏联红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导旅旅长周保中(左四)与苏联远东方面军军官合影

为了统一领导和管理过境的抗联部队,苏联建立了两个驻屯所,叫北野营和南野营,让抗联队伍就近休养。

1940年底,抗联队伍陆续进入苏联境内,暂时躲开了敌军的围追剿杀,苏军提供充足的食物和物资,让他们不再挨饿受冻。

即使这里条件好,但也不是抗联部队的主战场,他们只准备在这里度过难熬的冬天,就回东北去。

来年3月份开始,抗联部队开始陆续返回东北,继续与日本侵略者战斗。

不久后,苏联阻止了他们的行动,因为在这年4月,苏联为了稳住日本,和他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这份条约虽然是权宜之计,但却严重的影响了中国的主权。

抗联为了大局考虑,还是服从了苏联远东军的命令,此时苏联表面上和日本谈和了,那就不能让抗联,光明正大地出现在战场上。

但这样一直等下去,不是抗联想要的结果,如果苏联失去了抗联的协助,就失去了提防日本的力量,同样的,抗联如果停止和苏联合作,抗日作战无法长久的进行下去。

5

双方都在不能放弃的同时,又有着自己的坚持,经过多次协商,双方达成了一致,在不破坏抗联独立性和整体性的基础上,把它改编成教导团,由苏联教官指导训练。

后来,斯大林认为教导团的规模太小,抗联应该扩大为教导旅,但此时抗联的人数只有700人,别说一个旅,就是一个团也组织不起来。

王新林告诉周保中,差的人数会从苏联远东地区新参军的东方少数民族和朝鲜人补充。

但为了保密,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这个名字,将不会出现在苏联的公文中,取而代之的是“苏联远东红旗第88独立步兵旅”,对外代号8461部队。

虽然名字变了,但苏联还是尊重了教导旅的独立性,旅长由周保中担任,李兆麟任政委,各营、连主官,全部由抗联人员担任。

除此之外,苏联远东军还同意了抗联回国作战的请求,为了避免被日军发现,教导旅压缩成10人左右的游击小队,分批回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东北的抗联小队,除了要为苏军提供军事侦查,还得寻找失散的抗联余部,更要抓住一切机会,进行游击战争。

而在苏联教官的指导下,抗联不再是“野路子”,成了正规军,作战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有这样好的学习机会,抗联的战士们抓住全部时间,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他们用业余的时间,琢磨如何熟练使用武器,如何运用各种战术。

他们还非常关心苏联军队和人民是如何同敌军作战,问的问题都非常详细,希望能从他们的答案中吸取到更多的经验。

抗联部队这么好学的情况下,苏联的教官也不藏着掖着了,除了日常的军事,还传授了许多特殊的技能给他们,包括但不限于野外生存、武装泅渡、跳伞空降、汽车驾驶等。

这样的训练内容,在当时来看,算超前了。而且,这是针对全抗联战士的训练。

单单一个跳伞训练,上至旅长,下到女兵,集体训练就不下6次。

空降兵是当时中国还没有的兵种,在这样的训练下,抗联教导旅就成了中国第一支具备空降能力的部队。

1945年5月,德国战败投降,苏联马上调转枪口,准备收拾日本了。

在这之前,抗战教导旅经常潜回东北作战,但都是小试牛刀。现在他们大展身手的机会终于来了。

斯大林给周保中发来电报:

“东北是你们中国人民的东北,苏联红军的任务是解放东北,建设东北的任务是你们的,(你们待命。)”

1945年8月9日零时10分,150万苏军分三路对日本关东军发起攻击,抗联作为先遣队,冲在队伍的最前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斯大林

在周保中的日记里记载,抗联教导旅共有700多名战士率先杀入国内,这是教导旅的主力,也是东北抗联留下的最后的火种。最后回到国内的人数是362人。

将近一半的人数,牺牲在了解放东北的路上,最后的这362人,被分为57个小组,前往东北57个地方,协助苏军接管当地政权。

9月10日,随同苏军回到长春的周保中,接到中央发来的电报,抗联终于和中央重新联系上。

9月18日,新成立的中共中央东北局领导人彭真、陈云等人到达沈阳,两天后,周保中等抗联领导也赶到了沈阳汇报工作。

抗联14年来的情况,周保中整整讲了两天两夜,讲到伤亡人数,在场的人都几度哽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纪念馆中的斯大林嘉奖令照片

东北抗联的故事鲜为人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当时留下来的300多人,没有时间充分讲述他们的故事,在把日本人赶出东北后,他们又在极短的时间内,重新投入到新的队伍中去。

随着时间的逝去,这些老兵一个个带着他们的记忆,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但正是因为有这些无名将士的前仆后继,才有今天的新中国,我们才有安定的生活,我们会记住他们,后人也不会忘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