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年还有哪些行业会被打压和监管呢?这跟你有什么关系?今天继续告诉你中国有哪几个行业接下来会被整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及更重要的,这背后的根本逻辑,先说结论,从现在开始,所有在赚快钱而没有创造增量价值的行业都会受到制裁。

比如今年我们见证了对课外培训,房地产和互联网三个行业的整顿。

这三个行业以前是赚钱最多,收入最高,扩张最迅猛的行业,曾经风光无限,而现在教育培训基本上已经凉了,房地产进入了寒冬,互联网巨头也都在降薪,裁员是因为它们不赚钱吗?恰恰相反,是因为他们太赚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一定要了解一件事,就是国家对经济的调控针对的不是企业或者行业,而是他背后的资本。

资本的天性就是会去最赚钱的地方,资本是不带感情的,他不会管一个行业是否健康!也不会管他能不能造福社会,只会看收益的高低,哪儿能赚钱就冲到哪儿。

但这个天性他不是一个坏事,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资本因为追逐利益,就会去投资那些效率最高的工厂,会投资最优秀的创业公司,因为当年这些东西是最赚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根本不用引导,资本自动就会去帮这些好的企业、健康的企业,帮他们扩张,帮他们发展。

但是当经济发展的步伐放缓,我们从增量时代转到存量时代,当创造新财富变得困难,资本就会掉头向内对折,存量动起歪心思。

20年前随便开个厂子,很容易发财。十年前,每个人身边都有创业成功的故事,那个时候资本代表的是开拓进取,是做大蛋糕。

但是现在你再去开厂,再去创业,面对的是饱和的竞争,成功率低了太多,资本是根本不会迎难而上的。于是就不会再去投资创造和创新,不会再去做大蛋糕,而是玩起了烧钱吃存量的游戏。

当教育培训不去教孩子真实的知识,只是不断教他们考试的技巧。当房地产不再让中国人住上更大更舒服的房子,只是在玩资金周转的债务游戏。当互联网行业整体的增长几乎停滞,中国的网民数量到达极限,为了维持垄断甚至主动阻止创新的时候。资本的天性就要受到约束,你说他们不赚钱吗?如果你不管他们的话,他们还是可以赚钱,但是如果习惯了赚轻松的快钱,谁去啃这些科技攻坚的硬骨头?

一个产业的升级,需要的是巨大的,前期投入和成败未知的前途,资本根本就不愿意去,你就只能赶他们去这里。我倒不觉得资本都是邪恶的,就像你不能说山洪或者地震是邪恶的。资本的内在规律是一种自然规律,我们能做的就是驱赶资本,把资本赶到也许不那么赚钱,但是能够创造增量的行业,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脱虚向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脱虚向实,要怎么理解?为什么我认为银行和自媒体会是被制裁的重点对象,而哪些行业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崛起?普通人怎么抓住下一个机会呢?

房地产行业最大的问题不是它贵,而是他不能出口,房子如果能卖到国外去,出口创汇也不至于被打压。所以当中国人人人都有房住的时候,房地产的历史史命就终结了。

同理,我们回归本质,任何一个行业,只要他不再能够提高人的生活水平,不能创造更多的增量价值的时候,他就不该是最赚钱的行业了。

想知道下一个被整顿的行业是什么?我们只需要记住四个字,叫脱虚向实,这是中国央行对于资本流向的一个最核心的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你能分辨什么是虚,什么是实,你就知道下一步什么行业能赚钱的!行业能赚钱本质来说就是资本的流向。

多年以前资本也喜欢做实体,开工厂,办企业,因为那个时候做这些是赚钱的,甚至连房地产当年也是实体不来虚的。上下游包含家电、家装、家居等几十个庞大的产业,也确实让中国人住得越来越舒服。

但是当盖房子变成了资本周转的游戏,房地产商都在发理财产品的时候,他就从实变虚,不再是事情,这就注定了会面临监管和限制。

按照这个思路,下一个很可能会有问题的,我预计会是金融行业,今天中国上市公司里最赚钱的前十家里面六家是银行,一家是保险公司,他们不直接从事生产,只做资金调配,却成了最赚钱的行业。

这件事听起来就很不妥协。相似大家购买的理财,产品名字起的是花里胡哨,但是等你打开层层包装一看,里面最后装的资产还是放大或者炒地皮。

金融机构的这种贪图安逸我是完全能够理解,你别说银行了,你就想想你自己,如果是两个朋友来找你借钱,一个说她要拿钱去开厂去创业,一个拿着他的房子来给你抵押,说如果还不起钱了,就用房子来还账,换成是你,你是不是也得借给那个搞房地产,这就是资本的天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发展停滞,实体出现困难的时候,金融行业很快就玩起资金空转的游戏,这个时候就需要外力强制银行把钱借给那些也许不赚钱,但是利国利民的项目。国家近期要求银行向各类企业让利一点五万亿,要知道银行业一年的利润也就两万亿左右,等于理论上银行3/4的利润都会在未来让给企业。

银行业可能即将开始残酷的竞争,毕竟在中国各家银行之间的利率和产品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拼的就是服务和渠道。

未来行业的整体利润下滑了呢?不论是薪酬空间还是升值空间,都很难回到之前的高度,现在还在考虑入行的年轻人,建议慎重,那么什么行业会趁势崛起呢?新能源产业到底有没有泡沫?芯片、光伏和高端制造业到底是不是虚高了?这里可以肯定的说,这些行业现在就是有泡沫。

过去一年跟新能源、芯片等等相关的行业鸡犬升天。公司股价翻倍的比比皆是,从业人员工资也是不断上涨,这个行业本身赚钱了吗?新能源龙头企业一年亏损几亿几十亿,远没有到赚钱的时候,眼下的繁荣就是资本热炒的结果,但是有泡沫是坏事吗?不是坏事,甚至还是故意引导的好,是国家调控产业的手段,说白了就是让正确的人能赚到钱,让相关人爆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时候在热门的行业里面,大家觉得自己拿了高薪是靠自己的努力,靠自己的能力,其实大部分时候还是因为赶上了行业的腾飞。

政策就是用这些超额的回报,把能干的人吸引到了国家有利的行业去,等人才够多了,大家不太好转行的时候,人才和技术就沉淀下来了,到时候想走走不了,相关的政策会慢慢停止,这中间一定会造成巨大的浪费,但是不要紧,对于那些关乎国家前景的重要领域进行饱和。

是的,喂养是完全值得的。举个例子,中国已经有了A股主板,为什么要搞科创版和北交所?因为主板为了怕引来骗子,把门槛限制的特别高。但这些搞科研、高科技的行业,早期一般都不太赚钱,甚至都在亏钱,光看表面,他们跟骗子也很难区别开,根本不符合主板上市的标准。那不能上市就没法融资,老板就没法暴富,老板不暴富,那肯定不行。国家鼓励你的行业,你不暴富,怎么能吸引更多的资本呢?所以高科技产业的老板必须为国暴富!

所以在科创板高科技的行业亏损了一样可以上市,北交所上市门槛更低,最低市值2亿的企业就能上。像做量子通信的国盾量子,在科创板上市当天涨了九倍,公司的老板中科大校长潘建伟身价一天暴涨20亿,就是必须要让这样的人发财,资本才会跟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目前国家对高新技术人才的重视,以及对产业的扶持,可以预见,很快这个行业会出现一批骗子和一些高科技骗局。但是不要紧,十个项目里面只有一个是真的,这波就不亏。所以接下来几年,高端制造、新能源和生物医药等相关企业一定会被催。

相关行业的人才也一定会获得更高的收入,于国于民,这都是件好事情,但是对于个人来说,我们要意识到行业的周期正在不断的缩短!

我们父辈还有很多人可以一辈子从事一个行业,但是如今的行业周期由盛到衰,往往只需要五到十年,比如十年前的房地产,五年前的汽车,两年前的互联网都曾经炙手可热,但是当热度过去,增长到了尽头,只有提早准备的人才能够安全降落,而你是否准备好去迎接下一个时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