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阿若。好久不见~

新冠肺炎来势汹汹,让我们每个人措手不及。

一瞬间,口罩、消毒水成为最贴心的“礼物”,疫情当下,大家都选择居家隔离为祖国做贡献,阿若也是如此。

突然封闭的日子,让很多人苦不堪言,体会了巨大的孤独和无趣,我却利用这段时间做对了3件事。

今天分享给大家阿若是怎么愉快地一个人渡过这41天,不仅学习、阅读、连赚钱都没耽误。

1.焦虑:把握住能把握住的点滴

刚开始一个人在家的时候,白天不是躺在床上追剧,就是沉浸在微博、新闻中,关注疫情的进度,心情高低起伏就像坐过山车。

晚上又责备自己不该这般虚度光阴,浪费了青春时光。

经过两三天后,我便知道因为疫情,自己变得有些焦虑了。而所有的焦虑都来自某种持续的心里矛盾。

焦虑的本质是什么?急切得到某种抽象而难于得到的东西而不可得,根源是社会文化造就的贪婪。

如何在短时间摆脱焦虑?学习的网课里老师给了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把握住能把握住的点滴。

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我们只做二选一,而不做多选题。想清楚了就要去做,做的时候也不要去质疑!

假如说,当你确定生活中的英语对你来说就是最最最重要的,因为你希望未来有机会能进外企,那么就别去跟人比社交关系、比副业、比兼职等等。

否则,就经常让自己处于一种情绪波动的状态,最后呢,不仅社交能力没有提升,所重视的英语也一塌糊涂。

疫情期间,当我知道自己的目标后,便一门心思学习写观点文,阅读相关的材料、拆解文章、对标学习等。

所以,很多时候的焦虑,是因为我们在同一个时间里面,什么都想要。

我们要锚定一种心理:不要把生命看作是对比,而是要把它看成对赌。

你不能说一会这看看,然后一会那看看,最后择优选择。而是,你选择站一边,然后坚持选择,赌一个最后的结果。

宁愿坚决的错,也不要犹豫的对。

那些被歌颂的名人最后的成功,不是因为他们的想法比别人更对、更高明,而是终年如一日的,笃定自己的看法。

焦虑时先别忙着四处找答案,钥匙可能早就在你手里。

世事无常,记得把握住能把握住的点滴就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守拙:不取巧,不急于求成,才是最好的心态

疫情期间,阅读了曾国藩传,深深被他的大智慧吸引,欣赏和敬佩油然而生,而值得我们最应该学习的就是守拙。

曾国藩打仗的秘诀是:“结硬寨,打呆仗”。

什么是结硬寨?

曾国藩的湘军每到一个地方扎营,并不着急着去跟太平天国作战。而是选择背山靠水易守难攻的地方,并且要立刻修墙挖战壕,打造坚不可摧的“硬寨”,立于不败之地。

墙高八尺厚一尺,战壕要深一尺。所以湘军作战损耗很小,但太平天国进攻的时候却经常损失惨重。

什么是打呆仗?

曾国藩本来执行的是进攻剿匪的任务,但是硬生生被他做成防守反击。

结硬寨,防守反击,避免自身遭遇大风险,在此基础上再追求胜利;打呆仗,不急于一时,耐心的积累自身优势,等待敌人的溃败。

曾国藩跟太平天国打了13年,大小战役无数,但是没有一场是非常出名经典的战役,“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每次都是先结硬寨求自保,靠坚实的防守熬出胜利。

曾国藩的理念就是先不输,再求赢,不取巧,不贪图一战功成,而是靠一场场小的胜利积累起来,最后反而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曾国藩天资不算聪慧,在军事上也没有什么出神入化的高招,他崇尚“守拙,”而“守拙”就是高招。

以拙破巧,是曾国藩智慧的显现。

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每个人都马不停蹄,生怕落下一步。但其实守拙才是最好的心态,毕竟“欲速则不达”。

大概是受了曾国藩的影响,疫情期间,整个人慢下来,不在急于求成。心态有了变化,写文章有了很大的成绩,连续几篇文章被录用,稿费加起来2000+。

我们要不断经历从缓慢起步,到高速发展,到止步不前的新平台,然后再突破的过程。

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静下心来,脚踏实地,摆脱速成心理的牵制,看清人生最根本的目的,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微习惯:将目标粉末化,能积微者速成

我们都知道有目标的人生才有方向,有规划的人生才更精彩。

托尔斯泰也曾说:“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

目标并不难设定,难的怎么实现完成。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目标粉末化,然后回环练习,这就是微习惯的魅力。

微习惯就是将目标大幅度缩减,比如你计划每天做俯卧撑100个,缩减为1个;每天写文章200字,缩减为20个;每天读书一本,缩减为1页。

微习惯目标足够小,小到不可能失败。

潜意识不觉得受到控制和压力,执行起来容易超额完成,这样就会产生成就感,效果非常显著。

三月份我开始微习惯行动,每天学习一句英语,背诵抄写一句《诗经》,看两页红楼梦。

到今天,已经不知不觉熟练掌握30多句英语短句,背会三首诗,红楼梦看到90多页了。有时候下班回来很累,都要坚持坐到书桌前完成“任务”。

久而久之,这些行为就养成惯性。

杜克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我们的行为中大约有45%源于习惯。

千万不要小瞧每天的一点点变化,哪怕一点点行动,也比毫不作为强数倍。

《论语•子路》中说:“无欲速,不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能积微者,速成。微习惯就是你强迫自己每天做微不足道的积极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有人说:“生命要有裂缝,阳光才能照进来”。

疫情肆虐的这段日子以来,教会我懂得珍惜,也让我们有更多时间与家人相处,好好静下心来体悟“生活”。

三月回去陪伴父母住了一段时间,妈妈开心的对她的小姐们“炫耀”,女儿因过年没好好陪他们,这次特意回来。

晚上与妈妈躺在一个被窝,聊天到凌晨三点。好像女孩子都是结了婚后,才懂得如何与母亲更好的沟通。

有次我把没拧紧的水杯随手放在茶几上,老爸便边拧边说:“连个瓶盖都不拧好,无论孩子多大,做父母的依旧要为你们操心。”

在书房看书写文章时,母亲会在手边备好温水和水果。

下午时与他们讲述我目前做的新媒体,老爸一直以为自己的女儿在家做“家庭主妇”,他甚至总是担心将来有一天老公会出轨有外遇。

经过解释,他们也尝试着理解我的生活方式。

傅首尔曾说:“不要代表这个时代淘汰父母”,帮助他们,接纳他们,让父母觉得我和你一起拥有这个精彩的日新月异的令人目眩神迷的互联网世界,是我们能够给他们的最好礼物。

因为父母做生意的原因,这样一家人其乐融融,是我从小的梦想。想不到有一天因为疫情实现了。

疫情,阻挡了我们出门的脚步,却让我们心连着心。也让我更好的认识到自己。

春风已来,春花浪漫,疫情终将散去,生活还在继续。

我们也终究明白,人这一辈子最珍贵的东西,不是房和车,不是名和利,而是健康的身体与平凡的生活。

樱花烂漫时,一切如约而至,愿浴火重生,国泰民安,人人皆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过记者,开过一间小小的花艺工作室,酷爱写作,不惜为此辞去铁饭碗。欢迎关注@阿若情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