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闭嘴,学会沉默,低调,才是普通人的“王道”。
关于“杨修之死”,从前在世人眼中,都是他杨修聪明反被聪明误,一次次猜出曹操的心思也就罢了,还一次次地到处显摆。最后因为“鸡肋”而被曹操所抹杀。这个历来用于教育我们做人要低调的故事,现在被不少人所抵制,说这种思维是一种“奴性”思维。
杨修之死的故事
最初看到这种观点的时候,自己就愣住了,但仔细想想,其实对于“杨修之死”,不论是过去的主流观点,还是这种标新立异的观点,似乎都没有错,只不过是不同处境,不同立场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而已。
老版本的杨修
不同的人眼中,有不一样的“杨修之死”。
关于杨修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门上写活的哑谜故事,一人一口酥的故事,还有各种猜字谜的故事,甚至直到最后让他杨修丢了命的“鸡肋”的军令故事,无不显示出杨修的才智,但对于杨修而言,可以说是成也因此,败也因此。
曹操门上写字
他杨修出身“四世三公”的杨家,他的母亲是“四世三公”袁家的嫡女,身份之高贵,几乎站在了世家门阀的顶点。所以很多人就说,以杨修的身份,家世,何必在意所谓的“为人处世”,何必要强忍心性,收敛锋芒,他这样的身份,在职场上嚣张一点,显摆一些自己的才智,有什么关系,何必那么的“奴性”。
影视剧中的杨修
对于杨修这样身份的人而言,的确是没有必要约束自己,刻意让自己保持低调,就好像现代社会上的年轻人,家里有车有房,生活对于他们而言,是有退路的,身上没有压力,也就没有那么多的忧虑,无欲无求,随遇而安,本就不追求能从职场获得什么,完全没有必要考虑什么“克制自己”。
《新三国》中的杨修
而对于很多被生活各种打压,没有退路的人而言,在只能靠自己去打拼,去闯荡的他们而言,在社会上,在职场上就需要处处小心,处处谨慎,少说乃至不说话,才是最好的选择。收敛自己的锋芒,去当陪衬,去当配角,不过是为了让自己可以获得更好的生活而言,这是普通人最无奈的现实。
学会闭嘴
其实,聪明如杨修,在自己被曹操杀的时候,其实早就已经看明白了。就连他自己都认为,自己死的算是比较晚的了,觉得自己比自己预料的活得长了许多。我没有杨修那样的才智,也没有他那样的家世背景,对于我这样的人而言,杨修只能是反面教材。
杨修卡通形象
不要和老板抢风头,更不要让老板出糗。只有老板让你露脸的时候,你再去显摆,就好像曹操心情好,在门上写个“活”字,让大家猜谜语,你杨修可以显摆,可以和曹老板互动。但后面汉中之战,军令“鸡肋”的隐含意义,可不能乱说,结果就是导致曹老板硬着头皮上去被刘备一顿教训。另外,我以为,杨修的下场,也在时刻提醒自己,要少说话,世界上有很多事,都是看破不说破的,“鸡肋”的意思,你看明白了,你懂,你就自己偷偷准备就好,你没有必要到处去说。
隐忍,是一种韬晦
历史上杨修被杀当然不是演义中的那个“鸡肋”故事,更多的是因为杨修是曹植的人,曹操为了防止杨修日后撺掇曹植争位置,把杨修先除掉了。而很有意思的一点是,杨修被清除的时候,似乎都没有人站出来为他求情,至少在我的记忆里,是没有的。其实这也很明显,杨修其人,处处“抖机灵”,显示自己有才华,去凸显其他人的“平庸”,你这样自以为是,以为自己聪明,却忘记了,世界上的聪明人,从来不止你一个人。
风头无二时,其实也是把自己放在了众矢之的。作为普通人,学会低调,学会收敛,认清自己,找到自己的位置,似乎才是最重要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