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格元董事长、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 方南

美国爱荷华大学免疫学博士,德国沃尔兹堡大学 MBA,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学学士;

方南博士是新格元生物科技(Singleron Biotechnologies)有限公司的创始人、董事长以及首席执行官,公司专注于高通量单细胞多组学平台产品的开发及临床应用;

在2018年创立新格元之前,方博士曾在QIAGEN德国总部负责NGS及单细胞产品开发,拥有在德国、美国和中国的多年团队管理经验及公司策略、并购及整合经验。创业后获得“2020年《福布斯》中国科技女性50强”、“2021年《福布斯》商界20位潜力女性”、“2021年《财富》中国最具影响力商界女性未来榜”等多项荣誉称号和奖项。

 【推荐】经纬人物No.40 | 新格元生物联合创始人&CEO方南: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推荐】经纬人物No.40 | 新格元生物联合创始人&CEO方南: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戳视频,看精彩访谈内容)

生物经纬:单细胞测序与普通NGS测序、单分子测序的应用领域有何差别?相比他们单细胞测序最大优势在哪?

方南博士:人是一个将近40万亿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携带相同基因组的细胞组成不同的器官、构成不同系统,某些时候有些器官的病变,就是单个细胞层面上基因表达的情况和程度有了变化。

单细胞测序即是测单个细胞层面上所有基因的变化,和测整个基因组的方法相比,基因变化信息能看得更加清楚明白,更适合复杂生物特征的人体。这也是为什么单细胞测序技术从2015年在实验室里发明出来之后,就被非常广泛的应用在各种临床研究和转化中。又因能够给到像基因检测、二代测序或者单分子测序所给不到的细胞分子层面上的精准信息,单细胞测序技术在药物开发方面的应用也越发广泛。

生物经纬:单细胞测序在肿瘤等疾病的诊断中,如何发挥其单个细胞分辨率的优势?

方南博士:我们自己做的统计,单细胞测序技术应用最多的是在免疫学方面,其次是在发育相关领域,第三是肿瘤领域。

在肿瘤组织中,它不仅有肿瘤的癌细胞,还有很多免疫细胞,同一肿瘤中还会有很多不同的基因型或者亚型的细胞,肿瘤的异质性和环境的复杂性,造成同一肿瘤类型患者也会对靶向治疗方案有不同的反应,甚至没有反应,特别是现在新兴的免疫治疗和细胞治疗。

这种情况下,我们对肿瘤做单细胞层面的检测,找出它潜在的弱点,然后用不同的方案来组合起来,做到更好的精准治疗。这种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的达到更精准的肿瘤治疗临床研究,我们也参与其中,在全球范围也有不少的临床试验进行中。

生物经纬单细胞测序目前的发展,最大的瓶颈是在本身的技术方面,还是寻找合适的应用场景方面?

方南博士:应该说这两方面都是制约单细胞测序技术发展的瓶颈。一方面单细胞测序毕竟是非常新的技术,还需要不断的把技术应用做得更加的简便、自动化、标准化和成本可控;另一方面需要积累更多的数据,来支持它的应用场景,这两点是我们新格元从创立开始就着重发力的方向。就像NGS从2000年初从实验室被发明出来,也是经过技术普及以及大量数据积累的基础上,到2011年左右找到了在产前筛查检查上的大规模市场化应用。

生物经纬单细胞测序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您认为其最具前景和“钱”景的应用是哪一块?

方南博士:单细胞测序有点像NGS,是非常底层的技术,可以用于生命科学各种领域的研究及临床转化。目前而言,应用最多是在肿瘤治疗,肿瘤的异质性很强,临床上肿瘤病人对更有效治疗的需求程度非常迫切。单细胞测序技术可以提供更精准的病理或关键信息,因此能够为临床提供更精准、个性化的指导,减少肿瘤患者的试错成本。新格元生物已经和国内知名药企做这方面的努力,开展了很多临床试验,期待能够尽快得到一些积极结果。

其次是在免疫系统疾病,不管是自身免疫疾病还是免疫相关疾病,都是单细胞测序技术能够大显身手的临床应用领域。比方说此次新冠疫情,新冠患者痊愈后有很多的后遗症,大部分都是和免疫系统相关,通过单细胞检测技术寻找后遗症的发病机理,寻找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可以减轻疫情后的医疗负担。

还有是在神经系统疾病领域,神经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有各种细胞类型的复杂系统,像在大脑中,不仅有神经细胞还有免疫细胞。而越是复杂的环境,单细胞测序技术越可以给到更好更精细的信息,就能够找出更优的治疗和诊断方案,这块的应用潜力非常大。

单细胞测序技术应用还处于初期阶段,各种应用场景还需要和临床专家、科学家紧密合作,更快的把技术推广普及,就目前而言最具“钱”景的应用应该是肿瘤治疗领域。

生物经可以预见新冠病毒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变种,单细胞测序技术在此次疫情中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方南博士:从新冠疫情出现的时候,我们就在积极思考,单细胞测序技术的使用场景,实际中也做了很多工作。

从2020年2月份开始,我们就和樊嘉院士团队合作,通过单细胞测序数据库寻找新冠病毒侵袭肝脏的病变机理,最后得出胆管上皮细胞是新冠病毒侵袭主要靶点的结论,相关预印版研究文章已经被全球引用600余次,说明通过单细胞测序数据得到的结果还是非常可靠的。后来我们又和湘雅医院合作,找到了新冠病人肾脏发病的潜在机理。

在2020年3月份武汉还在封城的时候,火神山医院想做新冠发病机理的研究,我们同事也是直接去到武汉,和卞修武院士一起,用我们的产品做不同器官的干细胞研究,相应的研究成果也在最近发表出来。除了发病机理的研究,我们还和一些医院合作,寻找新冠病毒的中和抗体,当时筛选出大概80个中和抗体,其中有很多抗体对新冠病毒的治疗和诊断都有非常大的作用。

今年3月我们在德国有了自己的实验室,正在和德国一家医学院附属医院开展新冠病人后遗症机理研究的项目。在德国,确诊新冠病人近700万,每天还有很多新增确诊,医疗系统除了需要对新冠患者治疗,还需要对痊愈后10%的病人的后遗症进行治疗,各个国家普遍也认为即使在新冠疫情结束之后,新冠后遗症都会给国家的医疗体系带来非常大的负担,所以迫切的需要了解新冠后遗症的发病机制,找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从前期针对新冠发病机制的研究,到目前对新冠后遗症的发病机制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单细胞测序技术能够在全球抗疫甚至是疫情结束之后,都能发挥非常大的作用。

生物经纬:从全产业链看,国内外单细胞测序技术发展存在哪些不同?国内企业有何优势?

南博士:真正成熟的商业化高通量单细胞测序产品,美国有两家,新格元是全球第三家,相比较其他领域而言,在单细胞测序领域国内外差距并不大。

单细胞测序作为新兴的多学科交叉技术,需要各方面研发、技术人才。国内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才资源,在南京就有几十所高校,不管是在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分析,还是计算机、IT方面领域,我们都能找到合适的人才。而且国内节奏比国外更快,项目推进速度更是超过国外很多,其实这也是人才红利的一部分,人才红利是我们能够快速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另外是国内的临床资源非常丰富,国内人口基数以及各个地方专家资源,在合作推进技术临床转化方面比在国外更加顺畅。像在德国,所有的肺癌病人要做基因检测,都会到科隆的医院,但一年的病人也只有5000个,而国内我们合作的上海肺科医院,每年做手术的肺癌病人将近3万,这是非常大的一个差异。一个新技术往临床转化,除了技术上的更迭,大量的临床试验数据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国内也有优势。

还有一点是政策助力,国家现在特别鼓励创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特别鼓励更精准的精准医疗,国家政策对行业发展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生物经纬在单细胞测序技术产业化方面,新格元生物在哪些领域进行了布局?重点方向在哪一块?

方南博士:新格元生物从成立开始,就专注于把单细胞测序这种突破性的技术应用于临床转化及药物开发。

在临床转化方面,我们是动作比较快,可以说是走在全球前列。据我所知美国的两家单细胞测序公司,并没有做临床方面的布局,而我们的仪器和试剂已经拿到了一类证和CE认证,正在进行单细胞测序仪器的二类证报证,很快也会启动三类证报证。

另外我们非常注重数据的积累,最近也是推出了我们的商业化单细胞测序数据库产品-SynEcoSys,SynEcoSys数据库不仅整合了已公开的单细胞测序数据,还有临床药物开发相关的数据,目前来说SynEcoSys是临床最全面、最大的一个单细胞数据库。

在药物开发方面,我们在持续发力,除了自己利用数据库做一些初步的靶点开发尝试外,也和一些药企合作挖掘潜在的药物靶点,现在也拿到了第一批化合物,也期望尽快得到一些正面的结果。

生物经纬高通量测序时代,新格元SynEcoSys数据库相比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生物学数据,有何特色优势?

方南博士:SynEcoSys数据库是我们积累、收集整理并标准化的数据库,里面除了非常多精准的细胞层面的测序数据外,还整合像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不同组学的公开数据,也就是说用我们的数据库可以做一个单细胞加多组学的分析。以单细胞测序数据为中心,同时整合多组学的数据,从而得到更全面、更可靠的信息,这是为什么我们认为数据库就是我们非常强的优势。

比如说要找一个信号靶点,是不是只在肿瘤细胞有表达,而在正常细胞里没有表达。这些信息是其他组学数据库不一定能看到,但可以在单细胞测序数据库看到,也可以进一步用其他的数据来佐证。

生物经纬数据库的建立是第一步,最大的价值是后续开发,SynEcoSys数据库商业化将采用何种开发模式?

方南博士:从2018年公司刚成立的时候,我们就有意要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当时的想法是供自己使用,因为要想做临床转化,需要从数据挖掘出更多的应用场景和适应症。从19年开始,在和合作方介绍我们用到的数据工具时,很多合作方就主动提出来,非常希望有一个商业化的数据库产品能够使用。后面我们一方面在满足自用需求的同时,不断的优化并收集更多数据满足客户需求,最终在今年12月份推出我们首个商业化的SynEcoSys数据库。

目前SynEcoSys数据库不仅可以满足高校科研单位,也可以满足新药研发、临床研究的需求。对数据的挖掘分析,我们有独立开发和合作开发两条线。在2021年年初,我们和AI制药的龙头企业晶泰科技合作,以SynEcoSys数据库为基础,加上我们积累的特有数据,挖掘出胃癌中潜在的靶点,晶泰科技则利用他们的AI平台,针对挖掘出来的靶点蛋白进行药物开发设计。

总言之,SynEcoSys数据库的使用可以是付费使用、联合开发等多种形式。

生物经纬12月7日,新格元生物和非因生物签署合作协议,是基于何种考量?未来会优先在哪些方面和更多企业合作?

方南博士:一个新兴的技术,全产业链的共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想法是将单细胞测序和其他组学测序结合到一起,发挥更多的作用。

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可以知道细胞中肿瘤相关基因表达情况,如果再有一种技术能够定位表达了相同基因的细胞的空间位置,并了解和哪些细胞紧密结合在一起,多一层组学信息,而非因生物空间组学平台,就是能够对细胞在空间上更好定位的技术,我们之间的合作就意味着不仅可以能知道具体的癌变信息还能知道癌变细胞位置,这对于临床治疗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后续我们还会积极和有其他组学平台的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基于单细胞测序的多组学的精准医疗解决方案。

单细胞测序作为一种底层技术,大规模用于临床就需要对成本进行控制。目前我们能够把前端的单细胞测序、建库成本进行降低,做到标准化,但后端的测序平台成本还很高,所以我们现在也有和后端的测试平台,比如说像illumina、华大都有非常积极的合作,期望将单细胞测序技术不管是标准化还是流程化,更加适合临床。

生物经纬新格元生物未来会有进军国际市场的计划吗?

方南博士:单细胞测序是一个非常底层的新技术,国内的市场很大,发展也很快,但从体量来看只占全球市场的大概10~15%,新格元生物从成立开始,就制定了立足中国,放眼全球市场的战略布局。

我们的技术在国际上非常有竞争力,在市场布局和资金引进层面,也有公司后续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考量。在A轮融资时候,美国非常著名有30多年历史的Arch Venture Partners基金,成为我们的投资人之一,他们之前投资的illumina,现已成为全球测序的龙头。Arch Venture Partners基金投我们的逻辑,一方面是我们和illumina一样有着先进的底层技术,甚至还有超越,另外也非常认可我们在精准医疗领域的布局。

生物经纬新格元作为国内单细胞测序领域的龙头,未来有何发展策略,保持竞争优势?

方南博士:从小到大,在读书或工作的时候,我都觉得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全力去做到既快又好,就能保持领先。我们会关注市场变化,也会关注竞争对手的信息,但更信奉“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道理,既快又好的把事情做好,是比关注其他人更重要的事。

生物经纬我们看到您在经营公司的同时还担任校外导师,您对公司的人才培养有何心得体会?

方南博士:人才的积累与培养,对任何一家新技术公司都非常重要。

高校的基础研究,可能暂时看不到应用前景,但所有能够被转化的技术,都依赖于基础研究时产生的技术和科学知识。在美国和欧洲,他们有很多年研究技术转化的经验,这方面我们可能还有差距,但随着国家各个方面的发展,国内很多高校及科研单位的基础研究做的非常扎实,科研水平上升很快,也在积极和产业界接触将技术转化,培养出来的人才就非常有竞争力。像我目前也是在兼职校外导师,以联合培养出一些有扎实基础研究又同时运用到产业中的学生。

大部分从高校出来的学生,进入公司在实际的研究工作中还需要一段时间培养。比如建立一个单细胞测序平台,我们需要有生物学、材料学、临床、生信分析、IT背景等各种人才,但最理想的是软硬件工程师能有生物学、临床背景,而这样的交叉背景很难一出学校就具备,就需要他们在工作中不断交流学习。我们也是非常想从产业界找到现成的这类人才,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类交叉学科背景的人才非常少。

不管从公司还是个人角度来说,能把一些有潜力的新同事培养成各个方面的骨干,这是公司对个人和社会能够做的贡献,对我而言也是非常大的成就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格元生物成立于2018年,专注高通量单细胞多组学平台产品的自主开发及临床转化。公司成立后发展迅速,现已拥有国际领先的一站式高通量单细胞测序平台,提供从组织样本处理,高通量单细胞分离及测序文库构建,到数据分析和临床意义挖掘的全面解决方案。现有产品包括自主开发生产的Singleron Matrix®自动化单细胞测序文库构建仪器,Singleron PythoNTM组织解离仪,GEXSCOPE®高通量单细胞转录组试剂盒、单细胞核转录组试剂盒、免疫受体试剂盒、DynaSCOPETM海量单细胞转录组动态监测试剂盒、FocuSCOPETM单细胞肺癌靶向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AccuraCode®高通量药物筛选RNA建库试剂盒、CeleScopeTM生信分析软件及SynEcoSys®单细胞数据库,并已服务500余家知名医院,药企及科研院所。

如需了解新格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详细信息,请访问www.singleronbio.com。

新闻采集 彭庶文

图文编辑 彭庶文

特别鸣谢 新格元生物

本文系【生物经纬】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活动合作/新闻投稿/访谈邀约,请联系

吴经理:16601046654 ;彭经理:18251985572

NO.4 | 博沃生物创始人吴克:对于新冠疫苗,我们该抱有怎样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