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一直流传着这么一个传说,原本,我国古典文学有“六大名著”,后来由于某些不知所云的原因,六大名著被删减了2本,只剩下了我们现在熟悉的“四大名著”,这是真的吗?我的答案是——从来就没有什么六大名著,只有四大名著,并且这个所谓的“四大名著”上也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称号,并非官方评选的结果。

这个事儿吧,是这样的——

四大奇书·1

最初,明朝嘉靖年间王世贞先生,评选出了他心中最牛的4本书,分别是《史记》、《庄子》、《水浒传》、《西厢记》,王先生称之为“四大奇书”。

有史书、有哲学、有小说、有戏曲,这四本书单独拎出来,在各自的类别中,都是一等一的巨著,但打包起来就非常违和,类别太多、跨度太大,脱离了人民群众,自然得不到认可。

当时著名的文学评论家李渔先生就曾指着王世贞的鼻子说:这都什么破玩意儿,愚谓书之奇当从其类

四大奇书·2

王世贞评选的“四大奇书”,虽然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但是这个评选思路走对了,就给后来人无限的脑洞。

明末另一个才子冯梦龙站了出来,他规避了王世贞在评选中大而全的弊病,一心一意走群众路线,你知道,明朝是小说的黄金时代,什么《史记》、《庄子》那是读书人的事儿,只有小说才是老百姓能读懂,能在茶余饭后谈论的,于是乎,以长篇通俗小说为标准的四大奇书2.0版本,诞生了,是为:

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国演义》

冯梦龙还是非常无私的,以他当时的地位和名气,如果想炒作自己,把“三言”列入这四大奇书当中,也不是不可以,只需要在评选标准上稍微动动手脚就行,但他没有这样做。

那个时代的文人,还是比较要脸的。

冯梦龙版的“四大奇书”非常接地气,也得到了从上至下的广泛认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就流传开了。

四大奇书·3

冯梦龙虽然得到大家的认可,但也有个问题,《金瓶梅》这书吧……你别说那个时代了,就现在你叫我捧着本《金瓶梅》在大庭广众之下看,我也还是豁不出去这张老脸的。

所以《金瓶梅》这部书,人们一边爱它,一边只能悄悄爱它,明清易代之后,更是接连被列为禁书,这一来,四大奇书名存实亡。

直到《红楼梦》诞生,顶替了《金瓶梅》,就有了“四大奇书3.0版本”。

四大名著

民国时期,出版社为了卖书,就继承了前人“四大名著”的说法,把这四部书打包捆绑一起卖,你别说,销量还真是好。后来新中国成立,人民文学出版社也顺理成章地推出了“四大名著”。

到1982年,《红旗》杂志的文章中,第一次正式公开明确了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红楼梦》。

慢慢地,四大名著这个说法才流传开来,直到今天。

六大名著

前面说了,1982年才正式提出了“四大名著”这一概念,在此之前都是口口相传或者出版社为了卖书搞的噱头,所以现在所谓什么“六大名著”根本是无稽之谈,把“六大名著”删减成“四大名著”的说法更是毫无依据,

六大名著这个事儿最初是在2007年,和民国时期的四大名著一样,都是出版商为了卖书搞的噱头,在原基础上增加了《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两部书。

本来你要搞噱头卖书,也无可厚非,毕竟四大名著也是这样来的,但这个出版商明显文化水平差了点,人家明朝人李渔都吐槽过了“愚谓书之奇当从其类”,你评选标准是需要同类型的书目。

别的不说,《聊斋志异》这种短篇文言小说,和其他几部长篇白话小说放在一起……,只要某出版社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他只管赚钱就行了嘛。

相比起现在的自媒体,某出版社还算有良心,毕竟只是为了卖书搞个捆绑销售罢了,这些所谓的自媒体真是……为了带货卖书什么鬼话都编得出来……2007年才出现的说法,能附会到解放后去,真是服了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