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乐居财经 严明会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第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与之相伴随的是,新生活、新奋斗将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

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其中,产业振兴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而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改善、人居改造、文旅产业打造正是房地产企业擅长的领域。

据乐居财经统计,约九成的百强房企今年已陆续将乡村振兴作为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推动企业自身转型发展的全新舞台与重大历史机遇。

房企,一直以来中国经济的一支重要有生力量,同样也是在践行社会责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根据各地多年的实战经验,振兴乡村仅靠政府和分散的农户以及公益组织是不够的,在我国很多的示范乡村能够脱贫背后离不开优势企业的带头引领。

再者,房企有足够的能力助力乡村振兴,同时也能为自身谋求新的发展路径。随着城市建设发展的不断成熟,房企在城市的发展局限性也越来越大。对于房企而言,乡村振兴可以开辟另一片新天地,顺应了房企突破瓶颈、提高自身多元业务竞争力的战略需求。

尤其在共同富裕的引导下,鼓励先富企业关注社会、回报社会,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消费能力提升了,各个行业也就会更好的发展,创新也会层出不穷,社会也将滚动向前。

可以说,乡村振兴对房企来说是责任也是机遇,是一个双赢的公益。

虽然2021年地产也很难,开发商面对疫情防控、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叠加影响,但在国家和各省区有关乡村振兴的一系列政策文件的指引下,它们仍以极高的热情和责任感投身到全国各地的乡村振兴行动中去。

有的房企因地制宜,通过“点对点”精准扶贫的模式,扶持特色产业,帮助贫困乡村打通产业链条;有的房企为贫困乡村“旧貌换新颜”,搭建以旅游产业为主的新兴产业;有的房企践行“扶贫先扶智”,从教育入手,通过设立教育基金、增建学校等方式,帮助贫困乡村实现脱贫。

“老四样”扶贫模式

房地产企业本身的行业特性,使其具备资金优势、规划优势、营销优势和建设优势,并且资源积累和开发运营经验都非常丰富。这些优势能够更大限度地将市场、技术、信息等要素与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相结合。

国家战略背景下,包含碧桂园、融创、万科在内,越来越多房企都已主动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根据各自企业发展战略和侧重点的不同,房企乡村振兴的不同经营模式也已初步显现。其中,最常见且最基础的包括四种:

其一,投入资金支持乡村振兴。在各大房企中,恒大万达集团对于扶贫工作的资金投入位列房企前列,自2015年以来,万达开创“企业包县,整体脱贫”的扶贫新模式,持续投入23亿元的扶贫资金,带动丹寨全面发展。 。

累计捐赠178.7亿元,共援建891个、总建面2391万平方米的重点项目,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和“万企帮万村”等工作。

其二,开展教育帮扶与技能培训。以碧桂园为例,它设立教育扶贫基金、捐资兴办慈善学校。在2002年和2014年碧桂园分别捐资兴办了全免费、纯慈善的国华纪念中学和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通过教育扶贫在全国结对帮扶县推广教育助学,有效避免贫困家庭返贫。

其三,推动乡村基础建设,改善村容村貌。例如,万科以“微介入、轻建设”的针灸式改造思路,参与东罗村建设,建成或改造村民服务中心、东罗大礼堂、“东罗秋实”展览馆、村民食堂、特色老街、农耕体验园等项目,通过整体策划,建设独具苏中风貌的特色田园乡村。

其四,助力特色农产品的推广和销售。一些贫困地区拥有较好的自然禀赋,但当地农产品滞销。房企大悦城控股发挥自身品牌优势,扶持发展适合甘孜当地的特色优势产品,一头联结上游,一头服务下游,通过消费扶贫方式,采购当地特产农产品,并在每年中粮集团举办的扶贫展销会上邀请甘孜县的龙头企业参展。

变局下的新思路

不管是投入资金、开展教育帮扶,亦或是推动乡村基础建设、助力农产品销售,目标都相对单一,可以单刀直入;而乡村振兴面临更加复杂、更加多元的情况,如何将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在乡村实现聚集和裂变,是房企需要面临的新课题。

它需要开发商强化统筹布局,进行长远规划,在乡村振兴中坚决不能急功近利,必须要久久为功,要立足长远,立足可持续发展。

扶贫首在扶志,首在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是过去8年来用极大的付出,换来的宝贵经验。也就是说,人永远是解决某一问题的核心要素,只有始终让乡民、村民对生活充满更好的期待,并且不断让这种期待转化成生产力、创造力,那么乡村振兴的车轮才会始终滚滚向前。

在这方面上,融创等典型房企在建立乡村振兴机制和运行模式上,注重激活村民的主观能动性,让村民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并通过结合企业的专业性与村民的自觉性,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以下几种参与乡村振兴的模式,是房企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新路径,值得复制,更值得推广与借鉴:

其一,结合帮扶地实际条件,导入适宜产业。众所周知,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房企应利用自身产业链资源优势与匹配的村镇资源禀赋,重点带动就业,增加村民收入,以发展特色产业为基础,造就可持续盈利的新兴业态,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以融创带动云南广南县的产业发展为例,这个地方地处滇东南石漠化地区,虽然基础设施相对欠缺,但融创基于该县文旅资源优势,拨款4000万元用于融创·中国石斛湾旅游项目建设,通过产业帮扶,“产、销、学、研、游”的运营模式,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农业,激发村庄发展的内生动力。

具体来看,融创在广南县的产业导入分为三步骤,第一步,建设石斛湾精品酒店,填补广南精品民宿度假产品的空白,带动当地及周边民宿产业的发展;第二步,结合对村庄老屋的修缮改造,帮助村民自营民宿,再配套建设环山10公里石斛景观长廊,形成具有石斛文化IP的民宿集群;第三步,将石斛文化和壮乡文化、石斛产业与旅游产业进行融合,深挖石斛产品附加值,开发石斛餐饮和文创产品,使石斛产品销售渠道更加多元、品牌形象逐步提升。

其二,搭建乡村综合体,提供一揽子运营服务。综合体可以是单体建筑,也可以是成规模的特色街道、民宿、小镇。房企除了规划建设外,往往还会直接组建运营团队,参与到具体的经营中来,乡村振兴综合体产生的收益,也可以与当地村集体、村民进行分成。

在帮扶贵州省雷山县龙塘村的具体实践中,融创结合自身在建筑、设计、文旅产业的优势能力,投入1800万元资金建造特色民宿——龙塘山房,打造文化特色村落。

眼下,龙塘山房不仅成为当地的网红民宿,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而来,还提升了龙塘的旅游知名度和接待能力,吸引了大批游客,2021年1月至10月,龙塘共完成8500余人的旅游体验接待。更为重要的是,当地村民的内生动力被激活,有十余家村民自发改造民宿和餐馆、商店,在驻村工作队组织经营培训之后,进入稳定运营阶段。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带动龙塘发展的主要力量,直接促进10余位村民稳定就业(月均收入3000元),并通过共享机制为村里提供稳定分红,带领村民走向共同富裕。

自从融创帮扶的民宿建立起来,当地村民潘年海也投入到这个新产业中来。他自家的民宿——里窝邦靠近村子里的公路,房前屋后都是梯田,特别招游客喜欢,这套民宿共有300余平方米,6个房间可接待游客,2019年10月建成营业,半年内已有两万元的收入。潘年海坚信,“随着游客的增多,相信今后的收入会更不错。”

2021年1月至10月,龙塘共完成8500余人的旅游体验接待,龙唐山房的分红,以及文旅产业对生态农业的带动,也让龙塘村民有了多样化的收入方式。

其三,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组织振兴。这一点是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的需要,是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的必由之路。房企多通过与帮扶村支部进行结对共建,联动高校资源帮助当地培养乡村干部方式参与进来。

例如,融创在重庆石柱县中益乡捐赠建设初心学院,并联合清华大学,面向党政干部、企业管理者举办高层次教育培训,加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治理能力,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面向本地中小学师生提供同步清华的教育培训课程(科普课),为当地村民开展政策学习、科学种养、生态农业等课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吸引更多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

眼下,通过长期实践,融创已经形成了一套模式可复制、村村有不同、发展可持续的乡村振兴方法论,累计投入2.9亿余元,深度参与13省37个乡镇的乡村振兴工作,切实助力乡村在产业、组织、文化、人才、生态维度上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