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特原名淘宝特价版,2020年3月正式上线。今年5月,淘宝特价版宣布品牌升级,正式更名为淘特。淘特总裁汪海解释,此次改名并非简单的缩写,“特”字另有深意:不仅要做到特简单、特放心,还要完成特色电商新业态的全新升级。

特之至,即是将旁人眼中极困难的任务做到普通平常。这个困难的任务,便是抢占拼多多已霸占多时的下沉市场。从2020年上线,到用户数超2.4亿,淘特用了18个月。

在以用户数量“论英雄”的电商行业中,淘特成功无疑是一个现象级商业案例。淘特成功的必然之处在于它看清了下沉市场的本质,也可以说是淘特重新定义了下沉市场。

在淘特之前,下沉市场的消费者被定义为只喜欢便宜低价的商品,极客、品质、高端等好像与他们无缘。

但淘特认为,低价并不是下沉市场的唯一需求,淘特通过直供模式深耕供应链,不但让普通老百姓也可以低价买到好货,还盘活了产业带工厂和蓄势待发的县域消费。

今年双11期间,以小镇青年为代表的县域消费者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性价比追求美好生活成为消费主风尚,园艺铲、花盆等用品对比去年订单增长2139%,家装等用品对比去年订单增长550%,香水、香薰等用品对比去年订单增长543%。

尽管取得的成绩不菲,但淘特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工厂直供是重中之重

淘特这个APP的出现,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的背景之下,它的定位在于为“受困中的中国工厂探索一种新的确定性增长的可能”。

汪海曾透露,到今年3月,淘特地面团队已覆盖全国2000个产业带、200万家商家、30万个工厂。仅去年1年,产地小二拜访工厂的总行程高达160万公里,等于绕地球40圈。

这种精神,和阿里诞生初期的“中供铁军”一脉相承,也让淘特这个新生代迅速打开局面。

在淘特尚未诞生之时,阿里就已经深耕C2M七年,大力打造产业带和产业基地。2020年,随着淘特正式进入人们视线,阿里的“超级工厂”和“百亿产区”计划亦同时亮相,配合淘特的成长帮助1000个工厂进行产能产值升级、打造10个产值过百亿的数字化产业带集群,为其上线后的供给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和扩张空间。

行之有效的数字化,给了工厂最大的确定性之一。数据显示,2021年,淘特M2C直供订单同比增加400%,超过6800家工厂、1700种商品接入工厂直营店铺。

生鲜是必须把握的风口

2021年3月25日,淘特上线一周年之际,宣布打造全品类直供体系的性价比平台。彼时,淘特年度活跃用户已超1.5亿,将日用厂货作为基底、生鲜产品和品牌服饰作为两翼,是其进一步穿透下沉市场的全新阵列。

淘特选择重仓生鲜领域。用汪海的话来说,下沉市场买卖双方“信息断层”长期存在:消费者有很大的期待,却苦于渠道,吃不到全国各地的好东西;很多中国农产品源头产地则希望走出区域限制。此举也被认为是淘特要和拼多多进一步竞争。

在食品生鲜领域,淘特力求“打通最后一公里”,与全国8000多个乡镇农产品原产地直连,通过乡县物流公配中心的分拣、运输和销地仓的配合,让农产品能够减少层层流通环节,以最高效的速度送达消费者的手中。这不仅让消费者享受到高性价比,也帮助产品原产地解决供需失衡问题。

在此基础上,淘特还于2021年6月正式推出“买贵必赔”、“坏果包赔”服务,让消费者能够获得更加舒适的生鲜购买体验。有数据显示,国内农产品的流通环节损失率达到20%~30%,而产地直供的高效率让其损失率通常低于0.1%。淘特在保障了自身口碑的同时,也成功压缩了售后成本。

淘特,在下沉市场重构供需关系

18个月,淘特拥有了超2.4亿活跃用户。这个增长曲线,佐证了M2C模式的成功。

死磕工厂、奔忙于产地、挖出小镇青年千奇百怪的消费喜好,淘特还在一路打怪升级。下沉市场的潜力毋庸置疑,这块沃土未来的耕耘者们,也注定要更多地聚焦在对于产业的深度扶持和供给全链路的打通上,以及更精准地提供用户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不走低价路线的淘特,还在下沉市场的电商行业构建一张新的人、货、场的“独特大网”。

在“人”上,淘特洞察了乡亲们消费升级的需求;在“货”上,淘特打通了供应链;而最重要的交易场景中,淘特在下沉市场以鲶鱼的姿态打破低线级市场零售体系存在的短板。

或许淘特,将成为掀动国内互联网放弃流量思维、摈弃低价强攻的那条“鲶鱼”,脱虚向实、走稳走深,重构一种直供模式下的新供需关系,这可是产业互联网的一步大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