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茶道,不免想起《寻访千利秋》中,日本著名的茶道大师千利秋对茶道礼仪近乎苛刻的要求。好像一直以来,日本茶道在仪式上是最为人称道的,一看到茶道二字,脑海里便自动浮现出正襟危坐,低声细语的场景,日本茶道点茶的过程,其庄严程度不亚于一场小型宗教仪式。但其实茶道中的点茶文化最早是源于中国的。

日本茶道其实源于中国

如今享誉盛名的日本茶道,其实源自中国宋代的径山茶宴。

宋朝时期,“点茶”文化盛行。宋朝的茶叶多为团茶、饼茶,因此在冲茶之前,需要将茶叶用茶磨碾成粉,碾磨以后使用罗筛过滤一番,再投入碗里,用“汤瓶”注入水,这被称为“冲点”。

到南宋后期,有许多日本的高僧前往杭州余杭径山寺修行,当他们学成归去之时,就顺便把径山寺的茶叶种子,品茶的天目盏,以及茶宴的流程一并带回日本,有名的点茶饮法也在这时传入日本。

虽说茶道文化本就起源于我国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内核,并且杂糅了道家讲求清静无为的心性。但日本人却将他们的佛教禅宗思想
注入到
了“中国茶道”中去,形成了带有自身的独特风格的日本茶道。日本的高僧们将饮茶当作追求“心之寂定”的必要手段,将茶叶看作西方传来的“神树之实”。茶道在传入日本后,也开始随着不同时期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从古老的利休派到近几年诞生的新流派,他们都分别以各自的传统为中心,一代又一代地继承了下来,日本最古老的茶道流派也有着400多年的历史。

茶室虽小,却一应俱全

日本人喝茶的仪式感,其实从茶室就能窥见。

茶室的一般以置放四叠半“榻榻米”为标准,房间小巧雅致,结构紧凑,这样设计也方便于主人和宾客近距离地交谈。茶室入口高度通常不超过70厘米,这也意味着要想进入茶室,必须弯腰低头钻过此门。当客人从这样狭小入口进到茶室,也象征着茶道平等与谦卑精神,无论是贵族阶级还是平民百姓,都得弯腰入茶室,众生平等。

茶室虽小,但是却“五脏俱全”,可以分为床间、客、点前、炉踏等专门区域。室内设置壁龛、地炉和各种木窗,还会布置专门“水屋”,以备放烧水、沏茶、品茶的器具。床间通常还会挂名人字画,旁边必然配置一个花瓶,瓶中插花,插花品种和旁边的饰物还会因为季节而不断变化,这也可以看出日本人对于用茶的重视程度。

每次茶道举行时,主人应该在茶室的门外跪迎宾客,待宾客先进茶室,主人往往会在客人进去以后再进来。等到主人和宾客都入座后,大家相互鞠躬致礼,主人与客人面对面而坐,最尊贵的客人必须坐在主人上手,即左边。当主人去“水屋”取风炉、茶釜、水注、白炭等器物,客人便可以欣赏茶室内的陈设布置及字画、鲜花等装饰。主人取器物回茶室后,跪于榻榻米上生火煮水,直到主人备齐所有茶道器具,水也将要煮沸之时,宾客们才重新回到茶室,茶道仪式也就正式开始。

饮茶更要满满的仪式感

开始沏茶时,主人要先将各种茶具用特定方法折叠起来的茶巾擦拭,然后用茶勺从茶罐中取二三勺茶末,置于茶碗中,注入沸水,再用茶筅——竹块制作而成,像打蛋器一样的点茶工具。搅拌碗中茶水,直至茶汤泛起泡沫为止。

客人饮茶时也不能悄无声息地一口喝完,而是要在口中要发出“啧啧”的赞声,表示对主人“好茶”的称誉。

客人饮茶也可分为 “轮饮”或“单饮”。即客人轮流品一碗茶,或单独饮一碗茶。“轮饮”时,第一位饮茶的客人必须是“正宾”,待他饮茶后,余下宾客才能一一依次传饮,饮完后将茶碗递回给主人。

整个茶会,主客的行、立、坐、送、接茶碗、饮茶、观看茶具,以至于擦碗、放置物件和说话,都有特定礼仪。一次茶道仪式的时间,往往会花两小时左右的时间。茶道之礼结束后,主人还需要再次在茶室格子门外跪送宾客,与宾客寒暄,并且目送客人离开。

日本茶道发扬并深化了唐宋时“茶宴”、“斗茶”之文化涵养精神,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和礼节,茶道的精神的“和、敬、清、寂”,也是日本民族精神的完美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