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立寒

来源:了不起的郑立寒(ID:zheng-li-han)

今天是2021年最后一天,看见大家都在朋友圈里写年终总结和立2022年的flag。我就分享一些自己的生活和感受。

今年搞创业忙活了一段时间,在公司里呆的时间不超过4个月,没有赚到什么钱。一直感觉有点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去做什么。

有时会怀疑自己,到底最擅长什么东西,最喜欢什么东西,什么事可以(稳定持久地)赚钱,并且可以给我带来安全感。

脑子里浮现一个画面,在一条大路上几个岔路,然后我认识的一些朋友选择了其中一条路,我不是很确定是不是自己要去的方向,但隐约感觉另一条路更吸引我,但这条路上看不见熟悉的人,让我感觉恐慌不安。

这大概就是我的困境。

今年我去正华心理工作室参加过几次沙龙,去黄山梓路寺禅修了一个星期,2021年接受了20次心理咨询。在这个过程中,成长很缓慢。

不过,今天我又重新找到了新课题,我把它叫做“寻找意义和价值之旅”。

起因是这样的:我收到了几份offer,但是不知道该怎么选择。3个月前我面临过这样的问题,但进入公司后,旧的创伤没有疗愈,又添了新的创伤:重复体验职场pua、精神操控……

然后我开始怀疑,是我太敏感了吗?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为什么我老是进入这种轮回?

如果有机会,可能会把我接受心理咨询的过程写出来。

昨天晚上收到一个信息,然后我开始着手写小说,在写的过程中哭了。

如果换做以前,大概我也不会考虑写这种类型的文字,可能会觉得是文字垃圾。

从这儿开始,假设有2个人对话,事实上是,我脑子里的小剧场。

咨询师:

为什么你会觉得那是“文字垃圾”,我很好奇你用“垃圾”这个词来形容?

郑立寒:

可能我觉得,只有那些带来思考,贴近生活的文字才具有意义。

因为让人思考、自省,这样的文字才会留存久一点。

(从这几句话中可以看见我的价值观以及认知模式。我的死亡焦虑很深,特别追求意义感和价值感。生活中可能会比较严肃,不喜欢娱乐性质的东西,觉得它是成人奶嘴、精神鸦片,一方面没用,另一方面庸俗乏味……)

咨询师

为什么你觉得带来思考、贴近生活的文字才有意义?你是怎么看待“意义”这个词的?

郑立寒:

你这么说,我突然觉得好笑。经典文学、名著确实意义深远。难道流行小说、少女漫画,这类意淫的文字就是狗屁?

哈,我发现自己又进入了“鄙视链”,喜欢哲学的人鄙视喜欢严肃文学的人,喜欢纯文学的人看不起喜欢通俗小说的人。

咨询师:

你刚才说“好笑”。也提到了“鄙视”。我感受到你的认知有点变化。

为什么你鄙视通俗小说?或者说,经典文学给你带来了哪些不一样的感触和影响?

郑立寒:

大概是经典的文学更贴近生活,不会带我跑偏。

还有,可能我爸特别喜欢我看书,我想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父亲的忠诚,以及延续我爸的爱和希望。

另外,我觉得经典文学比较贴近我的生活,可以让我获得生活的经验和智慧,让自己过得更好一点。

咨询师:

嗯,你好像找到了原因。喜欢经典文学会让你获得智慧。我也注意到了一个词,“带你跑偏”,能具体说说吗?

郑立寒:

嗯,可能流行小说,意淫娱乐的作品,让我生活在云端,不够脚踏实地。

(那是不是也说明,我本身就极具幻想,容易被这类东西带偏?或者是觉得现实生活本身就是千疮百孔、爬满了虱子,那些梦幻色彩的东西不会存在我的生活里?我应该要脚踏实地地生活,面对血淋淋的残酷现实?)

这些自我对话经常出现在我的脑子里。当我在写表达性日记的时候,就会审视自己的认知。

比如,为什么我觉得经典文学更有意义? 意义这个词,在我心中代表的是什么? 就像经典文学一样,被更多的人看见,被更多的人记住? 可以长久地活在别人的记忆中,不那么容易死亡?

其实,在自省的过程中,我也发现自己认知的狭隘性和局限性,也对自己了解得更深刻。

前段时间,我听过一个跟过去不一样的观点。

过去我一直以为,我赚钱多,对父母付出更多。但有人说,能力强的孩子注定会飞走的,而留在父母身边的孩子则是“天使”,因为他会满足父母被需要的心理。(父母年纪大了,会感觉寂寞。而且年龄大,社会价值降低,可能更渴望被人需要。)

所以,每个人都有他的不同价值。可能你没有看到,你只是站在你的井里去观看天空。(每个人都是井底之蛙)

有一次参加正华心理沙龙活动,给我的印象很深刻。有个男生提了一个问题,“人的存在真的有价值吗?”如果他不能赚钱,没有社会价值,他还有用吗?

啊哈,这个问题也让我思考了很久。

在场有个心理咨询师举了2个例子。

一个是受精卵,在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那一刻,它就产生了意义。

当母亲知道自己怀孕的消息,她会有喜悦或其他情绪。家里突然多了一个宝贝,对家庭关系也有积极或消极作用。甚至可能弄错了,这个宝宝根本不存在,大家虚惊一场。

那这个东西有价值吗?它的存在本身就给身边人带来了情绪波动。

还有一个例子是,他家里养了一只兔子。不像猫、狗其他宠物,可以给你陪伴。反而给你带来很多的麻烦,需要你去照顾它。那它的存在价值是什么呢?

卢正华老师推荐了一本书《存在主义心理学》,我还没来得及看。

但之前记忆中听过有人说,她母亲年老体弱,但是,她母亲的存在对她具有很深的意义。

可能是家,可能是牵挂。

我昨天听认知行为疗法的课程,觉得咨询师说的话蛮逗。

一个男生失恋失业,特别沮丧。然后说,感觉自己很没用。

然后咨询师问他,你觉得那些不能赚钱的老人和婴儿,是不是也很没用?按照你的说法,没用的东西都不应该存在。那这些人是不是应该都要拖出去枪毙?

然后那个男生说,这样太不人道了。

咨询师又说,你对陌生人都有这么深厚的人道主义心理,为何对自己却如此苛刻?

用斯宾诺莎的话来说,“万物都努力维护自己的存在”,在生存的渴望和死亡不可避免的意识之间,冲突始终存在。

之前我可能根本不会看少女漫画,流行小说,但今年看的最多,也从中感受到了一种疗愈

在城市里呆久了,连谈恋爱都没有什么动力。更别说,其他的事情。

好像我可以不需要别人,别人也不需要我,大家都可以过得很好。

但言情小说里,那种浓烈的需要,无条件的爱,却深深地疗愈了我。

光是“我需要你,我希望你一直陪伴在我的身边……”就十分动人啊~

最后我想说,对自己保持好奇,就会发现每种想法背后都别有洞天。

很高兴,能重新认识到你~如果你觉得我的文字有收获,希望你能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啦~

倾听/咨询加vx:zixunxiaobei

情感/亲密关系/亲子教育/人际关系/个人成长

ps:如果你需要《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电子书,关注公号“了不起的郑立寒”,回复“蛤蟆”就OK了。

下面的是用户给我的一些反馈。

点“在看” 活出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