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开局第一年,一幅“强富美高”新无锡现代化建设的图景,在城乡大地上徐徐铺展。展望新一年,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怎样在新一轮区域竞争合作中,以无锡一域之发展为全域增光添彩?无锡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吹响了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前进号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立自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无锡,实体经济发达、产业体系健全,是全省重要板块和苏南重要一极,面对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机遇叠加,更应“勇攻坚、善突破”,增创更大优势。无锡市委全会提出,聚焦自立自强、自主可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创新高地,打造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无锡市科技局局长赵建平表示,全会全面总结了去年的工作成效,科技系统将坚决贯彻无锡市委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的决议,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新一年的科技创新已有相应规划,“围绕创新主体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科创载体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生态优化,做到五个狠抓。”他表示,科创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科技创新体系的重塑。今年将加快推进在深海前沿等领域创建国家实验室和在高性能计算、高端芯片、太阳能、深海装备等领域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同时优化“太湖之光”科技攻关计划体系,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到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要达到6000家。

无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吴燕表示,全局上下将坚决贯彻中央、省市会议精神,全力以赴推动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稳”是求进的稳。工信部门将全力以赴实现一季度平稳接续,着力推动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筑牢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强化目标指标的细化量化、狠抓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加大力度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强”是全产业链的强。做大做强物联网、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集群,加强对元宇宙、区块链等技术的产业化落地;通过实施“地标产业强化”“优势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大工程,优化集群发展生态,培植重点产业核心优势,不断强化集群带动力、链条整合力、创新驱动力、产业竞争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营造环境,激发市场主体动力

城市与企业,相辅相成。全会提出,要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的政企沟通渠道,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营商环境制度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激发市场主体动力活力。

认真研读无锡市委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的决议和市委全会决议,无锡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曹文彬表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必须要为实体经济、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前期围绕纾困、扶持小微企业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在对现有政策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2022年经济运行的走势,无锡还会出台更多的支持企业平稳运行的相关意见,提高政策支持的及时性、精准性、系统性。与此同时,发改部门将深入研究中央、省相关重大政策意见的落地,比如科技企业加计扣除、财政专项奖等,积极对上争取,把政策用足用好,创造一个壮大企业信心、利于企业轻装上阵的发展环境。

“为实体经济赋能”,无锡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顾伟用一句话总结了今年工作的重点。用足用好宏观政策,同时研究向实体经济让利,给他们解压松绑。他表示,金融赋能的核心在于为实体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去年无锡在基金战略上作了大量探索,注册基金规模较上年翻了一番,今年要确保达到4000亿元并力争超过。在结构上,完善从天使轮、VCPE、S基金到并购基金所构成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最终助推企业上市。今年还将探索外资金融机构的引进,同时加大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等项目的落地,加大金融开放格局、加快金融创新力度,助力科技、资本、实体经济的高水平循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字驱动,赋能城市转型发展

以数字化赋能赋值赋智,是各地转型发展的新赛道。全会提出,聚焦数字引领、数据赋能,全方位、多角度、大批量地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之外打造一个数字孪生无锡。

数字化涵盖经济、生活和治理的不同领域。吴燕表示,在数字产业方面,今年无锡将坚定实施数字化绿色化高端化升级,以内需拉动实现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着力推进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加快开发数字化应用新场景,推出新一轮企业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动方案、企业数字化转型“十百千万”工程,分级分类分阶段推进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和普及,大力推广“5G+工业互联网”应用,培育壮大一批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提供商;聚焦工业自身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推行绿色制造,为工业高质量发展赋予新动能。

作为数字化发展主要推进部门,无锡市大数据管理局局长胡逸表示,在新起点上加快建设高水平“数字无锡”,要加快形成全市“一盘棋”的格局,围绕打造“最强城市大脑”和“最优数字底座”,高标准、高质量加强数字底座共性能力建设,实现数据对城市发展的全面赋能;推动数字城市和物理城市同步规划建设,加快推进物理城市数据化,实现对城市生命体的可感可知可察。推进城市全面数字化转型,从体制机制上改革破障,在协同推进上全面发力,在多跨场景建设上不断创新,积极在智慧城管、智慧公共安全、智慧警务、智慧市监、车联网城市级应用等方向优先形成转型突破,努力拼抢出更多在全省乃至全国“立得住、叫得响”的数字化转型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