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浒墅关首个开放式小区业委会——保卫新村西片区业委会成立。伴随首次业主代表大会召开,由业委会引导的居民自治将成为这个开放式小区改善管理、提升居住质量的发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例!无管理开放式小区选出业委会

12月15日,保卫新村西片区首次业主代表正式召开。会上,和祥社区副主任兼保卫新村西片区网格长陆国方当选为业委会主任,居民马老土当选为业委会副主任。筹备近4个月的保卫新村西片区开放式小区业委会,终于在新年前就位。这个面临一系列管理难题的开放式小区,随着业委会成立,从小区业主、租客到社区都对小区管理给予了新的期待。

保卫新村西片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房龄近30年,小区共有10栋居民楼,230户居民。随着时间推移,老楼日渐破败,由于没有公共收益,长期无物业管理,小区环境脏乱,治安事件多发,许多居民先后搬离小区。据统计,小区230户居民目前仅剩48户,房源多用于出租,整个小区已成租客聚集地。

这样一个在社会发展中逐渐被时代淘汰的小区,正成为城市的“背阴面”。多年来浒墅关以政府扶持的方式,引入保洁公司、定期开展小区清洁,建设小区外包围、强化出入管理,划设车位、规范停车,修复破损、保障居住……但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以渔。推进居民自治,发挥居民主观能动性,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小区活力。

难!开放式小区成立业委会困难重重

“保卫新村西片区绝大部分居民已搬离小区,居住者主要是租客,业委会成员难着落,此为一难。另一方面,小区没有公共收益,日后业委会工作开展将全凭一身‘正气’,此为二难。”作为保卫新村西片区业委会筹备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困难”是萦绕在和祥社区副书记陆文兰全部工作流程的关键词。“更难的是,在周边范围我们没有可参照的先例,所有工作全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陆文兰补充道。

即便如此,在主管部门的引导下,和祥社区依然向难而行。今年8月,社区将保卫新村西片区业委会筹备工作正式提上日程,积极走访社区居民群众,指导小区居民成立业主大会筹备组。为了鼓励发动居民,社区工作人员一户户上门走访,对于搬离小区的居民逐个电话告知,表明成立业委会的利弊。

“我们工作人员和社区志愿者全部出动,针对小区业主一家家做工作,成功推选出26名业主代表。”陆文兰介绍,在社区全面发动下,随后的业委会选举有215户居民积极参与,远远超出业委会筹建流程规定的“人数过半、面积过半”的要求。最终由居民公推公选,7名业委会成员从9名候选人中顺利产生。

这个由1名社区网格长和6名热心居民组成的团队,被广大居民寄予改变居住环境、提升居住质量的深切期待。

生机!创新案例形成可复制经验

新团队,新气象。“新官”上任后,业委会主任陆国方的“三把火”也紧跟着烧起来。业委会推动小区治理的第一件事是解决居民最迫切的安全问题——把天然气通到户。因为没有天然气,楼里居民至今仍使用液化气钢瓶。

而天然气入户的先决条件,是率先解决小区飞线问题。由于小区建设年代久远,车库未通电源,居民为给电动车充电从楼上拉下电源线接入车库,从车库与居民楼间通道往上看,密密麻麻的电线像蛛网一样悬在头顶。

因飞线暗藏电力隐患,尽管天然气管道早已通到居民楼下,却迟迟难接入户。本月,业委会在社区协助下,迅速启动车库装表行动。截至目前,207户具有用电需求的业主已全部完成车库电表安装,预计下月初电表正式启用,小区飞线问题将得到有效改善。

“为‘以绝后患’,我们将协助社区与居民签订不再使用外接电源的承诺书,从源头解决飞线问题,加快推进天然气入户。”陆国方介绍,接下来,业委会将动员居民和租户成立小区志愿者队伍,为小区管理出谋划策,对不文明行为说‘不’,逐步引导居民开展小区自治。”

与此同时,社区支持同步跟进。“我们已发动辖区多个商业小区与保卫新村西片区开展共建,由这些先进小区帮助导入资源,分享管理理念。”和祥社区书记于朝辉介绍,在近期社区与商业小区物业管理队伍的交流中,双方一起探讨在开放式小区引入广告的尝试,通过挖掘可能收益增加小区公共收益,帮助保卫新村西片区真正走上管理正轨。

在于朝辉的设想中,最好的局面是通过居民自治、社区参与、政府支持和社会帮扶,多元力量凝聚治理合力,共同帮助开放式小区走出管理窘境。

据了解,目前在浒墅关除了保卫新村西片区外,还有保卫新村东片区、保卫新村南片区、龙华一村等共10个开放式小区,涉及88幢房屋771户居民,且主要存在于和祥社区。开放式小区所涉居民占该社区总居住人口的23%。

“作为辖区首个成立业委会的开放式小区,保卫新村西片区的创新路径将为辖区众多开放式小区管理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辖区社管办负责人表示。(施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