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宝博微课堂|三千年前的“守门人”—刖人守门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千年前的“守门人”—刖人守门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三千年前的“守门人”—刖人守门鼎

我们都知道宝鸡是著名的青铜器之乡,那在这众多的青铜器当中,有几件事您过目不忘的?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了解这样一件青铜器,来听一听它背后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件器物,就是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刖人守门鼎,它1988年出土于宝鸡茹家庄鱼国墓地,整体设计独具匠心,是我国青铜器当中极为罕见的一种器形。

它的整体造型是一个长方形的造型,分为上下两层,上层用来盛放食物,下层用来盛放炭火,可以使鼎内的食物保持一定的温度;底层还有十字形的镂空,可以起到通风助燃的作用,所以它就是属于西周时期的一件温鼎了,其实这件器物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火锅的形式了。鼎的四周还装饰了很多的动物纹饰,非常的生动形象,最引人注目的是右边的门口,还站有一位束发裸体受到过刖刑,失去左脚的奴隶。这个就是西周时期刖刑的真实写照了,刖刑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酷刑,指砍去受罚者的左脚、右脚或者是双脚,那为什么要让受到刖刑的人去给人看门守院呢?

这个其实在《周礼.秋官》中,就已经有了相关的记载,《周礼.秋官》记载:“墨使守门,劓者使守关,宫者使守内,刖者使守囿,髡者使守积“,那么受到刖刑的人所守的这个囿呢,就是西周时期贵族们看养珍禽异兽的园囿了,而这件刖人守门鼎就像是贵族的园囿,上面形态各异的动物,就是苑囿中饲养的珍禽异兽了。这件鼎的出现,正是印证了史书所载的”刖者使守囿“,证实了刖刑的残酷,也是为我们真实地反映了奴隶主社会底层人的悲惨生活。

古人用这种法律报告的形式,教化其余的平民和奴隶要遵纪守法,也是我们研究西周社会制度和刑法制度的实物资料。可以说呀,它是一件集实用性、艺术性、警示性、教育性为一体的一件艺术珍品!

编 辑:滕晓华

责 编:翟慧萍

审 核:康军建